吳雨航
2020年,開局維艱。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今年又恰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這樣一個特殊而關鍵的歷史節點,廣州市委統戰部發揮獨特優勢,堅持把“提質增效”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凝心聚力中彰顯統一戰線的新擔當新作為。
“越是這種時候,我們越應奮戰在一線。”除夕當天,黃迪狠心“拋下”3歲的孩子,跨越千里趕到定點幫扶的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立即投入到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工作中。身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九三學社社員,她沒有半點猶豫,主動向醫院請纓出戰。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是廣州抗擊疫情的主戰場。農工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支部的全體成員在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傳染病防控專家、農工黨黨員蔡衛平的帶領下迅速投入戰“疫”最前線。殊不知,他們都參加過17年前的那場抗擊非典戰役。
他們只是廣州統一戰線成員奮戰抗疫前線的生動縮影。廣州統一戰線的醫藥界人士不畏艱險,與時間賽跑,為生命逆行。據廣州市委統戰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自全民戰“疫”打響以來,廣州統一戰線先后有5名黨派成員馳援武漢、520多名投身省級和市級定點收治醫院等疫情防控一線。
疫情同樣牽動著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華僑的心。“各位兄弟姊妹,武漢疫情牽動全中國的心,希望大家發揮大愛,送溫暖到疫區!”香港廣州社團總會主席黃俊康第一時間發出倡議并率先捐出20萬港元,不到一天時間就募款100萬港元。隨后,香港廣州社團總會發起“全球采購抗疫物資”行動,在疫情初期的艱難時刻向內地捐贈一大批防疫物資,體現了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骨肉親情。
黨外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多種媒介渠道正面發聲、緩解民眾的焦慮情緒。廣州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網絡直播行業分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每天組織50名網絡主播開通“武漢時間”“人民戰‘疫”等節目直播,先后推出網絡防疫直播200多檔,累計觀看人次超3000萬。
宗教場所是統一戰線領域疫情防控的重點。廣州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全力抓好宗教領域疫情防控工作。全市84處宗教活動場所、433處民間信仰場所,疫情期間全部落實“雙暫停”規定要求,未發生一起新冠肺炎疫情病例。
實際上,疫情就像一面鏡子,一方面映照著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大考”中的表現,另一面也展現出統戰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廣泛凝心聚力的責任擔當。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如何幫助民營企業復工復產、走出困境,成為黨委政府疫后重建經濟的一大考驗。廣州市委統戰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會同市工商聯對1400多家民營企業和智囊機構開展調研,協助市政府出臺“暖企15條”“穩增長48條”等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業在廣州安心發展。
針對企業資金緊張、工人短缺以及防控物資不足等問題,廣州市委統戰部協調各方力量從多個維度打通企業服務“一條龍”路徑:組織開展“同舟共濟、愛滿羊城”廣州工商者互助行動,開發上線“穗企通”廣州企業互助平臺,全面打通企業在物資供應、貨源流通等方面存在的斷點難點;與銀行推出支持民營企業復工復產“春暉行動”金融服務,累計授信超55億元、投入貸款超36億元;開展“返崗直通車”行動,幫助近千家高科技、成長型企業將滯留外地的重點骨干員工接返廣州;成立應對疫情法律專家志愿服務團,幫助企業有效應對疫情下的勞動用工、合同糾紛等問題;等等。
疫情之外,廣州統戰還把“提質增效”落實到對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努力在營造民營經濟發展良好環境和氛圍上繼續走在前列。前不久出爐的《廣州民營科技園改革創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將民科園打造成國家民營經濟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成為全國民營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最優、營商環境最好、企業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據悉,廣州民營科技園將圍繞0.7平方公里國家高新區范圍,規劃形成38平方公里的“一核三園”新布局,聚焦民營企業痛點難點問題,先行探索解決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和政策性創新。未來,民科園將搶占產業發展高地,在第三代半導體、智能汽車及自動駕駛、下一代通信技術、類腦智能等四大領域發力。
這折射出的是廣州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據介紹,近年來廣州市委統戰部在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出了不少實招硬招,推動出臺“民營經濟20條”并持續優化升級,建立“政企民”溝通、“政企聯絡員”服務企業等制度機制,推動花城創投基金落地運行,目前花城創投規模達到20億元,投資高新技術項目超過10個。去年底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廣州營商環境在全國各主要城市中居于首位,其中主要的指標民營企業家對本地營商環境的滿意度得分最高。
青年是大灣區未來的希望,人才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關鍵點之一。今年2月,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李劍禧選擇“投奔”女友孫嘉晞,毅然來到廣州創業。夫妻倆決定把握廣州打造“直播電商之都”的契機投身電商行業,打造他們特有的“港夫廣妻”直播品牌。
“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提供辦公場所租金等各種支持,對創業者具有吸引力。此外,企業開辦所需的工商注冊、稅務等流程,都可通過青年之家找專業人士幫忙。”李劍禧說。他所說的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是廣州市委統戰部、天河區委統戰部于2017年推動成立的,旨在為港澳青年在穗創業發展提供幫助。
2020年是直播電商元年,風口正盛。今年4月,廣東省首個粵港澳直播電商青年創業孵化基地落成,這意味著廣州作為千年商都,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還擁有政策保障的厚植土壤,這給懷有“電商創業夢”的港澳臺青年帶來新機遇。
近年來廣州市委統戰部牽頭出臺了一攬子政策,為港澳臺青年來穗創新創業送出 “大禮包”。發起“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職業發展5A行動”,出臺大灣區內地城市首個支持港澳臺青年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港澳臺青年創業基金,成立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加快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增城“僑夢苑”等創新平臺建設,以最大誠意和最實舉措歡迎港澳臺青年在廣州施展才華、積極主動融入祖國發展大局。
據了解,目前廣州已建立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32家,每年投入服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作的資金超過1億元,開展港澳臺青年交流活動等300多場,共引入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團隊170多個、2000多人,涵蓋高新技術、電子商務、生物醫藥、藝術動漫等20多個產業方向。
如今,許許多多的港澳臺青年懷揣著期待和憧憬陸續來到廣州,把這里作為職業發展的新起點。而未來,大灣區的東風也將不遺余力地幫助他們施展才干,實現自己的鵬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