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摘 要:3至6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期,同時也是經歷敏感期的重要時期。本文主要從捕捉幼兒敏感期入手,指出幼兒敏感期發展的重要性,錯過敏感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幼兒日常活動中給予幼兒愛與自由,家園共育,指導家長共同呵護幼兒茁壯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手的敏感期;家園共育
一、敏感期的重要性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經歷很多個敏感期,如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空間的敏感期,婚姻的敏感期等,兒童只有順利的通過一個個敏感期,心智水平才會從一個層面發展到另一個層面,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教師與孩子們之間的關系是真誠的情感互動”。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愛要從懂得幼兒,尊重幼兒起步。在平時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捕捉到幼兒的敏感期。這樣我們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不粗魯,不放縱。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真正的感受到我們的愛。
二、幼兒錯過敏感期的表現及剖析
幼兒階段會經歷很多個敏感期,錯過某個敏感期,孩子們的表現會不盡相同。下面是我所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案例:
澤澤,是個不聽話的小孩。每天奶奶都會給他帶來一塊小面包,作為早點。可是在他眼里,這塊面包根本就不是食物,而是玩具。他先是不斷的在手里捏這塊面包,然后放在桌子上,反復揉來揉去,直到揉成像面粉一樣的碎渣。每天如此。很明顯他這是在補償嬰兒期“手的”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到來時,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三指抓,二指抓。八九個月的幼兒非常喜歡抓捏軟的物體,手的活動不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有著智性的目標。可是畢竟澤澤已經5歲了,怎么會出現八九個月嬰兒的敏感期,通過家訪等形式與家長溝通,不難發現,孩子是在嬰兒期錯過了手的敏感期的正常發展。如果錯過正常的敏感期發育,那么,在他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會以某種方式去補償。澤澤現在正是在“補償”手的敏感期。
三、家園共育,捕捉幼兒敏感期
幼兒園教育是一方面,家庭教育同樣不容忽視,澤澤的問題來源于家庭。自然賦予正在發育生長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每個生命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愛,自然和生命力。幼兒在幼兒期的行為,是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密不可分的,或者都可以追溯到嬰兒期。
幼兒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發現了問題,就要著手解決問題。
1.教師要多學習,多觀察,針對不同幼兒的表現,有的放矢。有的小朋友喜歡鉆桌子,肯定是孩子們在體驗空間的敏感期,在桌子這個立體的環境下,更容易獲得三維的認知。有的小朋友喜歡玩沙子,那么他一定是在感知物體的軟硬。作為幼兒教師,只有自身知識豐富,多學習,才能解讀幼兒的“特殊”行為。
2.幼兒教師要給孩子愛和自由。幼兒園時期是幼兒成長的關鍵期,既可以彌補嬰兒期兒童錯過的正常發展,也為孩子們將來入小學的學習做好準備。小學階段有些孩子出現的問題就是因為他的敏感期被打擾了,所以他的發展才會滯后。幼兒只有在愛和自由的環境下才能正常的發展,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礎。
3.幼兒教師要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澤澤的案例充分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調查走訪,得知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環境下,澤澤的父母比較年輕,長期在外工作,照顧孩子的任務主要有爺爺奶奶完成,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低,生活在農村,有很多農活需要做,沒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孩子。他們的認為,孩子只要吃飽喝足,不磕不碰,就萬事大吉,更別說關注孩子發展的敏感期,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下自由的成長,爺爺奶奶給予的愛,只是單純的吃飽穿暖,不哭不鬧。作為老師我們要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了解幼兒敏感期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明白在家庭環境中,如何發現幼兒敏感期,不打擾,不干預,充滿愛心的去對待。同時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更多的參與進來,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不交給爺爺奶奶看護。
4.幼兒園要定期組織家長會。或一日或者半日公開活動中來,讓家長參與幼兒日常教育活動中來,體驗幼兒生活,增加親子關系。還可以,多舉行一些家長沙龍活動,不光針對3至6歲幼兒教育活動,更多的是對幼兒整個成長期的關注與了解。比如兩歲半的孩子逐漸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而對結交朋友,群體活動有興趣。這時,父母應與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范,日常禮儀,使其日后能遵守社會規范,擁有自律的生活。這其實是為幼兒將來在幼兒園的生活做好準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顆顆等待萌發的種子,我們只有給與陽光,水分和適宜的溫度,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在幼兒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有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童年的秘密,解讀兒童身上的秘密。敏感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我們要適時捕捉,不要錯過。同時我們還要攜手家長,指導并建議家長愛孩子,懂孩子,給孩子愛和自由,共同促進幼兒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1.
[2]孫瑞雪.愛和自由[M].天津:新蕾出版社,2013.
[3]林青賢.幸福從接納開始[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