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Ti-mesnownews網站10月25日文章,原題:印度能夠學習的空氣污染治理經驗中國近年來已采取多措并舉的方式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報告顯示,如今印度在人均PM2.5暴露程度最高的10個國家中高居榜首,而中國已不在該名單中。
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等機構本周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與印度相比)過去5至7年來,中國空氣質量在采取多項措施后得到(明顯)改善。
《印度斯坦時報》10月25日文章,原題:近年來中國如何得以持續降低PM2.5濃度近日發布的《2020年全球空氣狀況報告》顯示,過去5至7年,中國年均PM2.5濃度在每立方米45微克至75微克之間,而印度介于75至85之間。報告強調這些改善主要歸功于中國認真執行空氣污染(治理)計劃和目標。2013至2017年,中國實施首個改善空氣質量的五年計劃,并在此后進一步采取后續計劃治理污染。
2010至2019年,中國室外PM2.5濃度下降30%,這主要與采取的相關行動有關,包括居民和工業從使用煤炭轉向天然氣并降低工業排放等。相比之下,印度2019年也發布“國家清潔空氣計劃”,但并不具有法律強制力。印度還存在一大隱患,新冠疫情或將阻滯其實施各種國家級(治污)舉措。
密切跟蹤中印治理空氣污染政策的芬蘭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表示,今年隨著北京市空氣污染開始加劇,中國生態環境部發布2020至2021年秋冬季節的大氣質量治理目標,涵蓋京津及26個周邊城市和長三角等地區。而在印度,印度河-恒河平原等污染嚴重地區尚未制定類似目標。與印度不同,中國行動計劃的支柱是一套綜合監測網絡。不僅如此,中國還將改善空氣質量和執行工業排放標準納入地方官員政績考核。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格林斯通等學者,也在分析中清晰記錄了中國為何正贏得這場治污戰爭。比如中國2013年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4年中國領導人向空氣污染宣戰等。格林斯通的團隊發現,2013至2017年,中國人口最稠密地區的空氣質量改善21%至42%。若勢頭保持下去,中國民眾預期壽命將比2013年延長2.4歲。▲(作者加亞什里·南迪,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