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于進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大家較為關注的首先是片酬比例問題。這個要求的提出對行業幫助很大,但關鍵在于執行力,如何將要求變為法規制度進步落實非常重要。
其次對于集數問題,《通知》中使用的“提倡”二字非常到位。對于劇集數量的要求還是要根據作品本身進行量體裁衣,10集就是10集,20集就是20集,特殊的作品拍攝5口、60集也可以,但不能太多。
“申報備案公示時,制作機構須向有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的要求,則可能會對行業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影響。好的方面,可以進步杜絕跑馬圈地的現象,杜絕投機行為,保護原創。壓力則是會為影視制作公司增加不低的制作成本。完成的劇本需要較多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同時無法立項風險的存在也會對些小公司造成壓力。但總體來說,這項規定對于去除行業泡沫、業內不規范競爭以及盲目立項等現象有定幫助。
對于慈文來說,除“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的要求,會對公司未來選擇劇本和規劃某些項目時產生定影響,其他不會讓公司傷筋動骨。
雖然《通知》中將劇本創作與項目立項申報備案進行了關聯,但由于一般創作規律的限制,編劇的行業地位不會有太大提升。目前很少出現編劇攜帶完整劇本與影視公司談合作的情況,更多的情形是編劇根據資方提供的方向進行創作。目前來看,《通知》中提出的新要求暫時無法改變行業現有的合作模式。
美劇、韓劇多為邊拍邊播類作品,這對編劇和劇本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美劇,韓劇在創作時,編劇的分量很重。但國內這種模式并不多,反而有創作認知能力的制片人對作品會有更多話語權。
短劇方面。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初期的長劇集其實不多,長劇集和電視平臺廣告招商的需求,以及抑制或分攤高片酬演員的成本有關。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觀眾收視習慣發生了改變,廣告的投放和跟播形式也隨之產生變化。行業其實不用太過擔憂短劇集如何保持觀眾黏性。內容和劇集品質永遠是吸引觀眾的第要素,無論是N etflix、HBO還是HULU推出的短劇集都未造成觀眾流失,反而凝聚了很多忠實的付費觀眾,相信中國觀眾也會有自己的專業選擇。
最后,相關部門在落實《通知》要求的過程中,規范化和執行力很關鍵。譬如片酬問題,就需要有關部門不斷監督,按照政策法規進行審計和檢查,同時還可以借助稅務部門一起摸底、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