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從2000多年前的《詩經》開始,“小康”作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代名詞,就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愿望和社會理想。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與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國共產黨,最懂得人民站起來之后的所思所盼。1955年,毛澤東同志信心滿懷地宣告:“現在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
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小康”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從此被創造性地用來詮釋中國現代化坐標上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小康”,這一億萬人民日益耳熟能詳的時代語詞,以它特有的吸引力,激勵與召喚著一個時代的進取精神,推動著中國大步邁向未來。
道路越走越寬廣,小康夢想越來越清晰,現代化內涵越來越豐富。從溫飽到小康,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小康的宏偉藍圖壯美似錦。這是一個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環境生態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
治理貧困,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讓9000多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把這個經濟社會發展最大的短板補齊,成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也注定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作為這場戰斗的總指揮,習近平總書記運籌帷幄,更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始終走在訪貧問苦的最前邊,沖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截至2019年底,全國95%以上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摘帽。這不僅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也是一份世界減貧史上從未有過的成績單。與此同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三大攻堅戰齊頭并進,全面小康漸行漸近。
千年夢想,百年奮斗,今朝夢圓。全面小康即將圓滿收官,時光正在見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篳路藍縷、胼手胝足創造的人間奇跡;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征程即將開啟,偉大的故事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