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螞蚱在大棚里四處蹦跶,上躥下跳,耳邊是“沙沙沙”的撲騰聲,近日,在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麟絳街道堰漕村田間,整齊排列著兩排白色薄膜溫棚,45歲的劉海斌正戴著草帽,在大棚里喂養螞蚱。螞蚱又叫蝗蟲,是公認的一種莊稼害蟲。由于螞蚱富含甲殼素,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且可以入藥,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近年來,螞蚱養殖者越來越多,劉海斌便是其中之一。
劉海斌是堰漕村村民,祖籍山東,從事螞蚱特色養殖已有5年。隨著螞蚱的營養價值被逐漸發掘,螞蚱食品進入餐桌,劉海斌抓住這一商機,依靠小小的螞蚱,走上致富路,讓“害蟲”變成“致富蟲”。 2015年,劉海斌開始發展螞蚱特色養殖,并先后到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螞蚱養殖基地,學習螞蚱的孵化、飼養及管理技術等。學成歸來的劉海斌,先在自家地里進行試驗,每畝地能建3個50平方米的大棚,剩余的土地種植玉米草。由于氣候差異,養殖初期,劉海斌遇到一些困難,他便及時請教山東等地的養殖大戶,根據氣候特點、螞蚱生長習性等共同探討解決辦法。
“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溫度、不同的天氣,螞蚱飼養方法不同。”劉海斌告訴記者,長治的氣候與山東、河南都不一樣,早晚溫差較大且雨季時雨水較多,螞蚱喜歡陽光充足、溫度高、干燥的地方,在長治養殖試驗成功后,劉海斌逐漸擴大養殖規模。2019年,他成立長治市亨興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注冊商標“亨興凱”,采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形成集螞蚱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該村及周邊鄉鎮的十余家農戶紛紛加入公司。現在,農戶們依靠螞蚱養殖,平均每年能增收兩萬多元,有的能增收五六萬元。
如今,劉海斌自己建有7個養殖大棚,并開設網店,螞蚱銷往山西、天津、上海等地,年收入2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