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倩 孫燕

關鍵詞:新農居;建筑設計;南上莊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審美能力的極大提升,以及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傳統民居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們的基本需求,不能適應時代巨變帶來的影響,因此人們通過思維創新和合理規劃對農居進行設計建造,以人為本,貼近實際,以此來適應新農村模式的改變,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國民幸福感,這將會是新農居價值的極大體現。
1 新農居建筑概述
新農居,顧名思義,即為新型農村居住住宅。新農居是新時代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跟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為最廣大的基層人民謀幸福。新農居是為適應新時代農村發展形勢和改善農村人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所誕生的一種新型農居設計規劃形式,它既可以完美代替舊農居的生產生活內容,又能滿足現代的生活方式。
2 新農居建筑設計原則
2.1 傳承傳統文化
建筑是歷史積累、風俗文化的載體,而一個村鎮的物質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織在一起,形成各具一方特色的農居風格和建筑文化。建筑景觀隨著時間流逝仍能感受到那專屬于它的歷史文脈的“美”。因此在在進行新農居建筑設計時要傳承當地的傳統文化,保留原有的歷史之美。
2.2 適應時代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材料、技術都在不斷的更新變化,建筑表現形式以及生活生產方式也在變化,因此新民居建筑設計要力求滿足現代居民生存需求和生活習慣。擺脫舊民居遺留下來的不合理的建筑構造和空間,合理劃分建筑功能空間,滿足務農、工作、學習、生活等必要條件,使空間功能更加有序便捷的發揮職能。注意動靜分區,考慮全家人的生活習慣,不管是小孩還是老人,都要充分考慮不同人群的需求。
2.3 融入新技術
2.3.1 雨水收集系統
科學、合理、高效地利用雨水資源,不僅可以緩解地區缺水,而且能涵養與保護水資源、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水澇,控制地下水超采帶來的漏斗效應與沉降,減輕水體污染以及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將其應用于新農居建筑設計中,不僅能節約水資源,還能保護環境,可謂一舉兩得。
2.3.2 沼氣發電技術
沼氣作為能源利用已有很長的歷史。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種理想的氣體燃料,與其它燃氣相比,其抗爆性能較好,是一種很好的清潔燃料。沼氣燃燒發電是將厭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用于發動機上,并裝有綜合發電裝置,以產生電能和熱能。沼氣發電具有創效、節能、安全和環保等特點,將其運用在新農居建筑設計中,能減少人們的支出,還能保護生態環境。
3 南上莊村新農居設計
3.1 現狀分析
南上莊村位于泰山東南部的徂徠鎮,總面積140 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徂徠鎮依山傍水,南靠徂徠山,北臨大汶河,包括了山地、丘陵、平原的地形,建筑構造形式豐富多彩、各式各樣,此處將簡單介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房屋。
徂徠鎮平原傳統民居通常都是聯排式住宅,規整統一,民居院落的平面布局大部分一致,坐北朝南,多為四合院、三合院等,房屋大多是磚瓦屋脊房或平房形式,因地制宜,布局自由,注重實用。露天庭院面積較大,有廈子(起走廊和陽臺作用,屋檐的接長部分);墻體以土坯、麥秸稈為建筑材料,即房屋墻體多為土坯磚墻,用麥草泥筋抹墻面;抬梁式屋架,屋架直接架于墻上,在屋架上鋪草苫或高粱桿作為鋪墊層,最上層糊泥以達到防水和加固的效果,優點是就地取材、原料易得、施工簡單。
徂徠鎮房屋多以石頭砌成,石頭房子非常特別,整個院落從門樓到圍墻,從臺階到墻身,都用大大小小的石板石塊砌成。石頭房經濟、耐久、施工方便,在經濟尚不發達的山區仍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3.2 存在問題
在傳統民居中以土坯、麥秸稈為建筑材料的土坯磚墻墻體和以草苫或高粱桿鋪設在屋架的抬梁式屋架,雖然原料易得,施工簡單,但墻體不如磚石瓦房堅固耐久,屋頂的保溫性較差,防水性也較差。因為當地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卻進一步導致了生態環境的退化。民居家庭中的庭院大多采用地面硬化,缺少植物的生機和色彩。
3.3 設計實踐
3.3.1 宅基地分析
大規模聯排式民居建筑,形成了左鄰右舍,前后鄰居的鮮明特色,優點是占地較小,節約土地資源,土地利用率較高;缺點是進深長且采光方向受到限制,除聯排端頭采光面為三面外,中間段均只有兩面采光。在聯排式住宅的中間段,屬于四合院,平頂房,坐北朝南,采光面為南北方向。宅基地面積共有大約200平方米,東西13 米,南北 15 米。功能性空間共分為起居室、儲物區、露天庭院、活動區、私人空間等?,F有住房設計中存在房間面積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東西兩側的臥室面積差距較大,且更靠近北面的兩個臥室采光也較差,室內溫度低。
3.3.2 設計理念
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圍繞家庭成員生活習慣及當地環境、氣候狀況,從生活細節入手,在房屋使用時讓人感到舒適與便捷。依據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建立空間秩序,做出靈活的使用空間,使空間區域劃分明確、互不干擾的同時,又能相互聯系、相互貫通。
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人的使用需求和使用感受,貼近生活,繼承傳統,做出創新。建筑在設計過程中,根據徂徠鎮的地形變化以及氣候特點,保留北方坡屋頂的構造形式以及山墻,使整體建筑更加牢固耐用,同時這種構造特具有冬暖夏涼的作用,但在整體空間布局和劃分方面做出了改良與創新。
3.3.3 空間布局與功能設計
聯排式住宅一般以二、三層為主??紤]前后樓間距采光,以及層數過多帶來的交通面積加大,使用面積減少和使用不便捷等問題,確定為二層住宅,并在二層設計出一定面積的露臺,這與一樓的露天庭院共同為每層樓提供休閑娛樂活動的區域。
一層主要為父母和客人的活動區域,避免上下樓梯的不便以及生活空間的交叉干擾(如圖1);二層為子女以及小孩的區域,具有一定的自由和舒適感,并更加注重動靜分區,為工作和學習提供較好的條件(如圖2)。這樣戶型的設計便于家庭成員的親切交流,同時又保證各代人生活的相對獨立性和私密性。
整體更加實用和舒適,保溫性好,堅固耐用,生活便捷。每層樓的庭院和陽臺提供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和防水性能,屋內凈高有3.5 米左右,南北通透,冬暖夏涼,采光面大,通風順暢。
4 結語
具有歸屬感是對一幢建筑最本質的要求。要做到這一點,新農居建筑設計首先需要考慮的便是當地傳統建筑文化和風格特色的繼承,符合一個地區的居民生活生產習慣和審美需求,在設計中沿用傳統建筑符號,給人熟悉感和安全感;在繼承的同時,更要深層次的研究發展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生存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不局限于滿足溫飽,而是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和水準,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既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同時也進一步的向新時代靠攏,真正設計出具有歸屬感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