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潤科
在我家,“早睡早起身體好,吃好睡好能抗病”,是老伴敲響的晨鐘暮鼓。那么“讀書養生調心神”“快樂需要去播種”“心存期待幸福多”“放下才能真痛快”“換換老習慣,找到新鮮感”“老心變年輕,就得去追夢”等,就是她念的日常經了。
為了培養“全家幸福,健康為本”的生活理念,老伴還在我家客廳墻上開設一個“健康養生宣傳欄”,隨時提醒,如“常吃堅果可降低死亡風險”“常喝含糖飲料血脂高”“小步輕落地,避免‘跑步膝”“睡前捶背寧心又安神”。為了保證孩子的生長發育、大人的骨骼健康,老伴倡導的膳食標準是:每人每天必須要攝入500毫升奶。每天吃夠12種食物,每周吃夠25種食物。包括谷類,薯類,雜豆類,蔬果類,畜、禽、魚、蛋類,堅果類。還要注重粗細、葷素和色彩搭配。
在健康無小事上,老伴不但講得勤,而且檢查獎罰得也很嚴。有一回,她突然抽查孫子:“哪條養生經最管用?”“當然是奶奶講的‘笑一笑,病治好‘樂一樂,健康就會跟你跑啊!”孫子順口答。“還有呢?”老伴又問。“就是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孫子又順口答。激動的她立馬就給孫子發了個大紅包。因為“健康要從孩子抓起”,讓她對全家的幸福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有一回,小孫子私下里向我透露:“爺爺,你是不知道,我特別愛吃奶奶做的早餐。”“怎么你跟爺爺想的一模一樣呢?”我撲哧一笑說。“你發現了嗎?爺爺,每次奶奶做她的自創三明治時,那神態呀,和你種花時的神態一樣,就像是已經聞到了醉人的花香。”哪知隔墻有耳:“見識了吧?這就叫即使老了也需要一點儀式感。就是這種儀式感,讓我凡俗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一直在追求著心中的美麗呀!”我們祖孫倆頓時就被這種儀式感感染了。
平時,老伴總會把我倆的日子過出些“小心動”。記得有一回散步累了時,我倆席地對坐在樹蔭下不說話,可是笑得很甜。她凝目著我、我閱讀著她許久之后,我們忽然發現,原來能相互盡情地欣賞,才是我們生命的支撐。老伴常說:“面對層出不窮的病,不用怕,因為這并非都是病,有的是自然規律。”我漸漸地學會與衰老和平相處,盡管我覺得無法與年輕人的體質相比,可是我的健康生活照樣與他們同輝。還真印證了老伴說的那句話“愛也養生”啊!
那天,我們全家人一致提議,今年要給老伴頒發個“健康保駕護航獎”,老伴激動地立即就向全家人表態:“那我更要讓我的養生‘鐘長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