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爸媽
一位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看到一些孩子受不了家長批評自殺的消息,我想知道為什么現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差呢。我小時候周圍的同學包括我也經常被家長批評,甚至有的同學還會被家長打,也沒發生過這么悲慘的情況。現在的孩子們跟之前的孩子們比生活條件要好,學習環境也好,但為什么心理承受能力差呢?
我把這個問題發到朋友圈,得到了三種答案:多數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得到了太多寵愛,過得太順了,所以抗壓能力差。
70后、80后、90后小時候都屬于“野蠻生長”,經常遭受打擊批評,所以抗壓能力強,現在的孩子全家都寵著,偶爾遭受一次打擊,心理就承受不了,抗壓能力弱。
說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是順境成長,抗壓能力弱,我覺得很多問題值得家長反思:怎么教育孩子,如何教會孩子面對逆境?現在的孩子在贊美和掌聲中成長,更需要學會如何面對逆境。
現在的孩子知道自己是父母的寶貝,知道自己有多重要,所以要用自殺的方式威脅報復,說到底還是不清楚生命意味著什么。我們小時候家里孩子多,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事受到批評,看多了經歷多了,就不把這當成不可逾越的心理困難了?,F在的孩子從小在無菌環境下圈養,沒有自己的免疫力。
少數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是因為家長要求太高。
孩子缺乏關愛,缺乏真正理解接納、沒有附加條件的那種愛,而太多父母可能由于過于重視物質上的給予而忽略了心理層面的關愛,還投射了很多自身的焦慮和壓力。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這種情況什么時候都有,只是現在網絡發達,我們更容易知道而已。沒有可靠數據可以比對,我不知道孩子自殺這樣的極端情況是否比以前多了,但在前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中,我更贊同“少數派”的觀點,我認為,不是孩子的抗壓能力變差了,而是孩子的壓力變大了。
每樁孩子輕生的事件,都會激起一波關于孩子抗壓能力的討論,基本觀點是孩子太脆弱、抗壓能力太差,所以遇到一點小挫折就無法承受。按照這個觀點推演下去,解決辦法就是給孩子足夠的所謂“挫折教育”,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這樣壓力再大,孩子都能扛得住。
但是,一個日常生活幸??鞓?,沒有積聚很多失落、沮喪、厭倦、絕望的孩子,會僅僅因為被批評幾句就從高樓上一躍而下嗎?我不相信。
不針對任何個案,但我對基本規律抱有足夠的信心,也認為任何一個極端事件,都曾經有綿延很長的線索,只是父母或者孩子身邊的其他人沒有發現而已。
這條線索,就是孩子身上不斷積聚的壓力。
中年人抱怨時,總愛說自己扛著工作、生活雙重壓力“上有老、下有小”“一根蠟燭兩頭燒”。作為兩孩父母和家庭教育研究者,我認為,現在的孩子承受的壓力并不比父母小,也比上幾代的孩子壓力大得多??钢薮蟮膲毫Γ诤芏喔改覆辉⒁獾降臅r候,孩子也正在無聲無息地崩潰。
孩子從學校放學,還有沒完沒了的課外班等著,做完學校的作業,還有課外作業、父母給布置的任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能有三百五十天如此,連假期都逃不過。我的一位朋友說,“我覺得現在孩子的抗壓能力太強了”。對這說法,我真是無比贊同,自問換成當年的自己,一定被煩得每天“叛逆”。
作為普通父母,我們至少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多點同理心,理解孩子也很累、孩子也不容易,看到孩子的壓力,給他減減壓,或者給他充分釋放壓力的機會,而不是擔心他過得太順會脆弱、不抗壓,再多去做點什么“挫折教育”,給他更大的壓力。
我有一個關于“彈簧”的比喻。任何一條普通的彈簧要正常工作,都需要壓下去,再充分彈起釋放壓力,再壓下去,再彈起釋放壓力。如果一直壓下去,或者壓力過大超過它的承受力,結果就是要么變形,要么直接壓壞、壓斷,再也彈不起來。而現在的很多孩子長期處于壓力過大的狀態,還有不少孩子既一直壓緊,又一直壓力過大,崩潰是遲早的事。
那么,我們的孩子就一定是一條普通的彈簧,不能是一條超強、超抗壓的彈簧嗎?在我看來,恐怕不能。
這也是很多父母會掉進的一個坑——總認為自己哪怕再普通,自己的孩子也能成為那個天賦異稟、絕不平庸的孩子??上В@真不太可能。
所以,當我們關注發生在孩子身上那些讓人痛心的極端事件時,首先要考慮的,不是現在的孩子為什么那么不抗壓,而是孩子在承受哪些壓力、壓力水平如何。
順著這個思路,解決之道不是繼續施壓,以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而是為孩子減壓,讓他的壓力水平保持在他的承受能力之內,同時也讓他有機會充分放松,釋放壓力。這樣,才不會出現一個看似偶然的小事件就直接把孩子壓垮的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