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第四中學 宋國慶
新課改的深入進行,也在不斷啟發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為本的思想并付諸具體的教學實施活動中,從而能讓學生切實在教學活動中凸顯其主體地位,為他們的自主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平臺。在課堂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交流探討的平臺與環境,讓他們基于對課本知識的了解進行交流探究,從而能滿足他們整體的認知需求。在對于一些知識的理解與看法上,初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獨特的個性,有了自己對事物認知的獨特看法。有時候就學生提出的不同的個性認知,教師需要給予他們表達自我意見的平臺和機會,通過與教師、與同學進行溝通交流主動完成對這一數學知識的認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個體與整體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激發智慧的火花,不斷對教學的認知機構加以完善。
為了能讓學生的興趣點得到持久并且穩定的發揮,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把握好合作學習的時機,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組建共同合作的學習團體,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就圍繞同一個有難度、有歧義的問題繼續發現或者分析、探究、解決問題,如,在“圖形中能識別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的教學內容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該內容的重點進行突破,圍繞學生可能出現的思維障礙進行思考,為引導學生從復雜圖形中找截線和被截線,教師則根據學生思維障礙設計具有梯度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各抒己見,能在小組活動中表達自我的見解,鼓勵學生選擇較難圖形,同時還能展現他們的挑戰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他們的學習個性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同時也為課堂效果提供了保證。
對于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生活經驗有了一定掌握后,教師需要緊緊圍繞這些最基本的信息,充分抓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奮點,從而引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通過一些學生愛看、愛聽的實物實景,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不斷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能逐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對問題的發現、思考、分析、探究以及解決。如,在教學“有理數加法”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校剛剛舉辦的一場文化節活動中的象棋比賽為現實背景:李華和王明第一天比了三場,第二天也是比了三場。用+1表示贏1 場,+2 表示贏2 場,用-1 表示輸一場,-2 表示輸兩場,兩人平局則記為0。那么請大家根據以上信息說一說李華和王明象棋比賽的結果會是什么樣的?你能提出與此相關的問題嗎?經過思考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繼續對比賽結果用數學式子表示出來。這一內容從學生感興趣的現實背景入手,從而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大家躍躍欲試,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興奮點,激發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經過獨立思考、合作研討以及抽象概括,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當學生將數學式子書寫在黑板上后,教師繼續順勢點撥,黑板上這些數學式子的特點是什么?由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步步深入,學會歸納,最終得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為了能讓學生真正融入交流互動中,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思考以及探索。教師可以以身示范通過一些充滿情感色彩的語言成為引發學生思考的“導火索”。
創設良好的思維情境,對學生的思維加以訓練,通過情境教育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望的方式。引發學生融情入境,更好地調動自我情感,將原來的被動聽講轉化為主動探究,從而讓學生在認識到情境中所充分暴露的知識形成的過程時,主動投入思考中,用一個發現者、探究者的身份努力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比如說平行線性質這一教學的知識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課件,采用幻燈片形式,將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平行線的現象充分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如鐵軌、跑道等。然后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發現怎樣的情況下才能滿足平行?”這是初次的一種問題,情境的創設旨在為接下來的深入提問做鋪墊。“對于滿足平行后圖形的同位角與同旁的內角,它們之間有沒有內在的關系呢?”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而到了最后則是讓學生消化掌握數學知識。通過教師循循善誘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逐步由淺入深地探究知識形成過程,且在思考中學會質疑,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學生的求知欲望不斷得到激活之后也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并最終解決問題,極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就是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而作為數學這門課程也正是一種思維的體現。
總之,作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求教師要遵循新課改的理念,充分在數學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構建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發揮個性思維,不斷進行探究、合作等,切實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