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三中學 楊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今時今日也適用于我們的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相較于數學、化學和物理這些理科學科雖然看起來有趣一些,但對于現在的初中生來說,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這多出一分的趣味并不能引起他們極大的學習興趣。那么,該如何讓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愿意學習呢?我們就要增加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這門課程的趣味性了。在課堂上進行學習情境創設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講故事、舉實例、課堂游戲、角色扮演等形式創設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目光,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初中有七門課程是考試課程,分別是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和道德與法治,其中數學、語文和英語作為主科,在中考中分別占120分的分值,物理和化學作為理科學科對于學生來說理解上比較深奧難懂。所以,家長和學生比較樂于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這五門學科上面,而道德與法治這種文科類學科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較少,另一方面這又是知識相對靈活的科目。在新學期的開始,我就發現學生上課時總是無精打采,很多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竟然偷偷寫起了其他科目的作業或背誦其他科目的知識點,更有甚者在書上亂涂亂畫,書中字跡都難以分辨。正如上文所說,道德與法治課不受重視,創設學習情境難以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理所應當推行創設學習情境教學這類新的教學模式,但是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影響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學生從小接受傳統教學方式,被教育也養成了習慣,新的教學模式很難推行。那么,我們說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道德與法治課創設學習情境教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是什么呢?
首先,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主體為教師,教師普遍采取一種灌輸式教學的方法,也就是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讓背什么,學生就背什么,學生總是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其次,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學材料和考試大綱為教學目標,學習過程過于單一枯燥,學習的重點方向在于知識點的掌握,過于強調對知識點掌握的系統性和完整程度,而忽視了道德與法治課對于學生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和新課程背景下應具備的時代性。
道德與法治課因為中考所占分值低、知識點相對簡單的原因不受家長、學生甚至是學校的重視,但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設立絕不是為了增添一門中考考查科目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更加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可以通過公開課的方式邀請家長和校領導與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通過創設學習情境的方式講授一節公開課,把問題引到學生身上,學生正在生活中扮演著多少不同的角色,應該承擔什么責任。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學會在生活中承擔自己的責任。通過成功運用創設學習情境教學法提高各方面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度。
我們的學生大部分還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長大的,如果突然對他們運用創設學習情境這種需要他們能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反倒起了反作用,所以不能急功近利,要一點一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逐漸接受創設學習情境這種新式教學方法。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以先在課程的開始創設一個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但在課的最后依舊給他們劃出本課重點,等他們開始習慣了自主探究學習,在課堂上的提問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討論的時候可以自行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后,再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我們在課堂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其實也就是以學生為本,我們教學的本意從來不是為了成就一個教師,而是為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生在灌輸式教學的課堂上往往會不由自主昏昏欲睡,注意力很難集中,在沉悶的課堂氛圍下對知識的掌握總是一知半解,更別說是能舉一反三將知識活用于生活中了。創設學習情境教學的方法能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事實表明,在一個輕松有趣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會有更快的提高,教師以創設學習情境的方式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融匯到生活中去,再對平凡的生活有新的感悟。
在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代,改善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創設學習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及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度,也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輕松掌握課本知識和生活道理,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們要加快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創設學習情境探索的腳步,這樣才能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給予學生更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