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學院(461000)張嚴樂
經(jīng)觀察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在長期服用降糖藥治療過程中,體內(nèi)的抗氧化劑水平會低于健康人,且患者的胃活動性與胃液分泌速度均會隨之下降[1],甚至有患者合并伴有消化道疾病,例如急性胃炎與胃潰瘍等,顯著增添治療的難度。故有學者認為,可采用維生素C為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以保護患者胃黏膜,減輕體內(nèi)自由基造成的損傷[2],阻止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基于此,我院應用維生素C為25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血糖、胃潰瘍與炎癥指標水平變化情況進行觀察,現(xiàn)做如下總結。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經(jīng)糖耐量與血糖檢查等明確為糖尿病,且胃鏡檢查診斷為胃潰瘍;②患者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標準:①此次治療藥物禁忌癥者;②合并惡性腫瘤或糖尿病并發(fā)癥患者。應用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對照組(25例)、觀察組(2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4∶11;年齡范圍在60~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12±1.17)歲;糖尿病病程范圍在1~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15±1.20)年。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5∶10;年齡范圍在60~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8.24±1.23)歲;糖尿病病程范圍在1~8年之間,平均病程為(4.19±1.23)年。在一般資料比較上,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單一進行常規(guī)治療,其中包括抗HP三聯(lián)治療藥物與門冬胰島素,方法:①阿莫西林(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518):每日口服3次,每次0.5g,日劑量在4g之內(nèi);②甲硝唑(康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120):每日3次,每次服用0.4g;③奧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93):每日服用1次,每日20mg,整片吞服;④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40]:分別為早餐、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每日2次,每次劑量為0.5~1.0IU/kg。抗HP三聯(lián)治療藥物連續(xù)服用30d為1個療程,治療不超過3個療程,胰島素連續(xù)治療3個月。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應用維生素C(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國藥準字H21022862)進行治療,每日服用3次,每次100mg,連續(xù)服用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不同時間(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檢測患者血糖、胃潰瘍指標與炎癥指標。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兩組血糖水平均得到改善,觀察組的FBG水平(6.40±1.16)mmol/L、2hPG水平(7.09±1.10)mmol/L、HbA1c(6.32±1.07)%均低于對照組(7.34±1.10)mmol/L、(8.32±1.21)mmol/L、(7.16±1.54)%,觀察組改善程度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胃潰瘍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胃潰瘍指標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兩組胃潰瘍指標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更優(yōu)(P<0.05),見附表1。
2.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指標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兩組炎癥指標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更優(yōu)(P<0.05),見附表2。
附表1 對比兩組胃潰瘍指標變化情況(±s)

附表1 對比兩組胃潰瘍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25) 胃液pH值 PGI(μg/L) PGII(μ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13±1.29 5.49±1.28a 180.15±18.60 150.41±20.94a 32.54±3.15 26.41±2.30a觀察組 3.19±1.20 6.23±1.15a 180.36±18.47 130.21±16.25a 32.60±3.24 18.63±1.15a t 0.170 2.150 0.040 3.811 0.066 15.128 P 0.396 0.015 0.289 0.010 0.167 0.005
附表2 對比兩組炎癥指標變化情況(±s)

附表2 對比兩組炎癥指標變化情況(±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n=25)IL-2(ng/L) CRP(mg/L) IL-6(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74±0.16 5.45±0.56a 25.12±4.19 17.51±3.44a 85.12±4.20 39.25±1.54a觀察組 3.70±0.20 6.18±0.49a 25.20±4.10 13.61±2.62a 85.30±4.18 16.50±2.42a t 0.781 4.905 0.068 4.510 0.152 39.656 P 0.686 0.006 0.165 0.006 0.641 0.001
維生素C是存在于人體血漿中的水溶性抗氧化劑。現(xiàn)已有研究表明,維生素C鹽轉運后可對Na+依賴途徑的電源性過程發(fā)揮促進作用[3],從而調(diào)控機體血糖水平。與此同時,維生素C還具有改善甘油三酯(TG)作用,可以此提升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使HbA1c濃度顯著下降。患者服用維生素C片后能夠對線粒體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產(chǎn)生拮抗反應[4],在降低超氧陰離子水平的同時提高胰島β細胞的存活率,有效改善并穩(wěn)定患者血糖水平。同時,維生素C可發(fā)揮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加快胃酸的分泌速度,分析這一機制很可能是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患者補充外源性維生素C能夠減輕胃黏膜受到的損害,促進胃潰瘍的改善。楊麗等人[5]研究中指出,在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且病情加重時,體內(nèi)IL-2水平會降低,而CRP與IL-6水平則會隨之提升,這幾項指標水平的變化可作為患者炎癥反應的判斷依據(jù)。而CRP是機體發(fā)生炎癥性刺激(組織損傷、微生物感染等)時顯著上升的急性蛋白,其水平與抗氧化物濃度具有一定相關性。患者服用維生素C治療后,可為免疫細胞、細胞外基質(zhì)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進而抑制患者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使炎癥指標水平得到相應的改善。結合本研究結果,治療前,兩組血糖、胃潰瘍指標與炎癥指標水平基本一致(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多項指標水平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均更優(yōu)(P<0.05)。
總而言之,維生素C治療糖尿病合并胃潰瘍患者效果理想,可實現(xiàn)抗炎的治療過程,有效保護患者胃黏膜并改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