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以江蘇為例,2018年,江蘇通過建立“云支付”平臺,在江蘇省聯網高速2292個出口車道實現移動支付,全面提升了路網車道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2019年,省界收費站取消,跨省自由流通行,ETC通行高速逐漸成為主流,車輛不停車通過收費站,收費方式變得更加便捷。未來,伴隨智慧高速快速發展需要,車輛收費方式將全面向“無感支付”變革,通行效率將大幅提高。
新收費模式徹底打破了原本CPC和ETC平分秋色的狀態,ETC將成為高速公路通行介質的主角。原有近400萬張CPC卡降至60萬張左右即可滿足運營需求,按照ETC套裝設備保有量計算,ETC設備的使用率將從全國聯網前的43%,增長到90%以上,日均使用量將由83萬輛增長為180萬輛。
以ETC套裝車輛為例,費顯“點亮”以后,ETC用戶跨省通行的省界虛擬收費站不再進行扣費,而是在出口收費站一次通行,一次扣費,一次告知。出口收費站承擔著收取車輛全程通行費的重要職能,尤其是跨省特情車輛,收費站對通行情況的核實、對存在問題的判斷、對特情處置的結論都會對最終的收費金額產生影響,這也讓收費站成為費顯“點亮”模式下的重要環節。
全國聯網之后,通行封閉式收費公路的車輛,將按照實際行駛里程進行扣費。出口收費站可通過讀取通行介質收取通行費,在讀取通行介質失敗的情況下還可通過車牌照信息發起在線計費,以最短路徑收費作為兜底方案。
一張網新模式下,收費現場管理變得更為復雜,工作重點由以前的通行費征收、優惠車輛查驗逐步轉變為保障ETC門架、ETC專用車道、ETC/MTC混合車道等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行和車輛快速通行。5月6日恢復收費后,交通運輸部召開會議對系統運維保障工作、通信網絡及網絡安全保障工作常態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優化運維體系建設,實現一體化監測成為重中之重。
撤站前,在以CPC通行為主的收費模式下,稽查工作依賴于人工現場處置,攔截、查逃、加收往往通過與司機面對面溝通解決。一張網新形勢下,稽核工作重點逐漸由現場“查車”,轉變為后臺“核數”,由人工稽核變為數據稽核。通過建立數據模型篩查,發現異常數據;通過系統核驗,鎖定逃費證據;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補交處置。
撤站前,以各省為主的數據量級相對較少、數據關聯度較低。全國一張網后,隨著跨省數據、門架數據激增,整體路網通行數據產生裂變,呈幾何倍數增長,特情數據也從日均千余條激增至近萬條,業務量驟增。與此同時,根據新運營規則,爭議處理時間從10個工作日被壓縮至5個自然日,黑名單下發時間從24小時壓縮至4小時。面對激增的數據量和銳減的工作時限,對于專職稽核人員的需求更大。

根據《收費公路聯網收費運營和服務規程(2020)》相關章節內容,只有在確認因客戶責任造成少交通行費的情況下,高速公路經營單位才能發起追繳。新模式下的征收稽核工作,不但要稽核“少多少”,還必須找出原因,證明“為啥少”,使得取證難度進一步加大。
《收費公路聯網收費運營和服務規程(2020)》規定,因客戶責任造成少交或未交通行費時,應當先預生成追繳黑名單,并通知客戶進行補費;如客戶未按時完成補交,再生成追繳黑名單,使得追繳流程難度進一步加大。

省級智能云端稽核系統
一張網模式已將省界之間的鴻溝打通,方便了車輛跨省通行,但與此同時也加大了跨省逃費稽核難度,取證難、取證成本高等因素都直接影響了稽核工作的效率。新模式下,稽核工作應立足本省,放眼全局,具備超前謀劃的意識,緊跟協作發展步伐,在精準把控省內通行的前提下,主動轉變工作思路,積極對接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鄰省業務部門,提高稽核業務的廣度、精度、力度。
以江蘇為例,流入江蘇的外省車輛主要分布在江蘇周邊的四省一市,占比高達83.4%,一張網新模式下,需要堅持協作思維,以區域性省際聯盟為依托,實現數據握手,破解跨省行駛車輛信息核實難、逃費取證難等問題,形成人員交流、經驗交流、制度交流的協調聯絡機制,逐步打造稽核管理工作“一盤棋”,形成聯合打擊逃漏通行費行為的高壓態勢,共同維護區域良好通行秩序。
高速公路偷逃費與收費工作長期共存是一種常態,也是一種必然,在全國一張網新形勢下,路網越來越大,單車行駛涉及數據也越來越多。有限的稽核人員與海量的稽核數據相互掣肘,及時調整稽核思路,把握稽核方向至關重要。按照策略稽核思路,應具備“抓大放小”思維,聚焦重點、典型逃費行為,針對性開發策略模型,篩查重點逃費數據。
新形勢下,按江蘇日均出口流量200萬輛、單車平均通過8~10個ETC門架計算,日均交易流水達1600萬~2000萬條,面對海量數據,人工為主的稽核模式已不適用,需轉化思路,借助各類新技術、新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高效、精準、智能開展稽核任務,“讓數據多跑路,讓稽核工作少走彎路”。
一張網運營后,車輛逃費手段不斷翻新,暴力闖卡、跟車闖卡、換卡等逃費手段仍存在,而新型的屏蔽設備、利用預約系統假冒優惠車輛等“高智商”逃費手段逐漸增多,對于處置這些逃費車輛要有“抓小放大”思維,針對新型逃費行為,按照“抓住不放”“露頭就打”的原則,早發現、早控制、早預防,才能有效遏制其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