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夢婕 劉薇禛平 張禹
各國新冠疫苗進展如何?
近半個月來,西方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的確診人數仍在持續增長。為了避免出現“防疫代價高出疫情本身”的局面,各國正努力實現全面復工返校。9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新冠肺炎疫情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最令人擔心的是缺乏團結,這是病毒傳播的絕佳機會,也是疫情仍在擴散的原因。但就目前看來,不論是歐美民眾對政府防疫措施的支持程度,還是各國對疫苗的研發工作,都未做到真正團結,齊心抗疫仍是全人類亟待完成的目標。
開學半個月后
各國疫情呈反撲趨勢
根據BBC報道,英國政府在9月7日宣布新增2988例新病例,這是自5月22日以來的最高數字,其中蘇格蘭的208新增例,是17周以來的最高數字。法國在9月1日,也就是僅正式開學的兩天后,已有22所學校因疫情被關閉。此外,捷克和西班牙等國家也都在本月出現新冠病例顯著增多的情況。
美國原本在8月中旬已經出現了連續數日的新增病例下降,但開學季的到來使得校園成為疫情集中爆發的新場所。根據《紐約時報》的追蹤數據顯示,自開學以來,美國兒童感染病例在兩周內增長了7萬余例,增幅為16%;超過1000所高校此前至少報告了超過5萬例確診病例。盡管許多學校采取了線上授課的方式,但仍無法避免學生們在聚會中發生的交叉感染。
在“中國抗疫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各國政府也逐漸開始采取強硬的干預措施,監督民眾承擔共同抗疫的責任。新西蘭政府延長了原定16日到期的現行2級防疫響應級別,全國各地仍需遵守8月31日開始推行的“口罩強制令”,即12歲以上民眾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必須戴口罩或使用其他織物遮掩口 鼻。
法國將對出現陽性結果的地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普查所有與確診患者接觸過的人,患者所在的班級、家庭都將被隔離,并在48小時內接受檢測。所有檢測結果呈陽性者必須被隔離兩周,結果呈陰性者也要隔離一周,然后接受新的檢測。
事實證明,輕視疫情嚴重性、不采取科學的抗疫措施,必然會為之付出代價。在病毒還存在變異可能,疫情走向仍是未知數的狀況下,海外學子需嚴格遵守所在地區的防疫規定,盡量避免聚集。
歐美違規聚集案例頻發
抗疫時期需“國”“民”同心
9月5日,澳大利亞的墨爾本發生了一起名為“自由日”的反對疫情防控措施的游行,由陰謀論者和反疫苗接種團體在互聯網上發起,有數百人參與。當地警察不得不出動大批警力包圍示威人群。最終共逮捕17人,開出了160張違反政府衛生指令的罰單。
在關鍵時期做出這種令人費解行為的不只是澳洲民眾。據報道,前段時間,在美國俄亥俄州邁阿密大學,20個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學生舉辦了大型派對,違反了隔離規則,警察趕到時,他們都未戴口罩,還走廊上大肆喝酒。學生們的“松懈”與政府前期的不作為有很大關系。就在8月,美國南達科他州小城斯特吉斯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摩托大會”,這是自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聚集活動之一。根據美國IZA勞動經濟學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示,該集會是一次典型的新冠病毒“超級傳播事件”,可能導致了26萬以上的人數感 染。
波士頓大學在本月初將11名聚集在一個房間的學生開除,并稱不會退還36500美元的學費。俄亥俄州立大學最近對參加派對的228名學生下達了臨時停學令。隨著對違規者的懲處愈發嚴厲,相信類似的聚集事件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
對比之下,民眾比較配合的韓國,防疫工作更早一步取得了成效。截至9月14日,韓國已連續12日單日新增維持在200例以下,首都圈下調了防疫級別。即便如此,首爾市仍下令將 “禁止10人以上集會”的措施再次延長至10月11日。
各國展開疫苗研發競速賽
全力抗疫or政治對弈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新冠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冰島90%以上的新冠肺炎患者在確診后體內抗體水平上升,隨后保持穩定,前后持續長達4個月的時間。該結果似乎一定程度上符合西方國家原先奉行的“集體免疫”政策。但由于持續上漲的確診人數、疫苗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甚至是為了 “政治目的”,歐美各國開始了新冠疫苗研究的激烈賽 跑。
9月初,俄羅斯科學家對其研發出來的新冠疫苗在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發表了第一份報告。報告顯示,每一個接受疫苗測試的人都產生了病毒抗體,而且沒有嚴重副作用。俄羅斯是全球第一個有新冠病毒疫苗核準執照的國家,在今年6月和7月就已進行了兩次人體測試。一些西方科學家擔心俄羅斯研發疫苗的速度太快是否不夠安全,總統普京對此回應,疫苗通過了一切所需的檢驗,他的女兒也已經接受疫苗。
同樣被質疑“抄近路”的還有美國。根據《今日美國報》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有三分之二的美國民眾表示他們不會在第一時間接種新冠疫苗,這一結果出于對美國政府疫苗研發計劃的不信任。美國民眾的擔憂并非毫無道理,目前美國沒有任何疫苗完成了三期臨床試驗,而美疾控中心所說的時間臨近美國大選,這讓眾多公共衛生專家及官員都懷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可能迫于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在疫苗完成測試之前審批通過。
日本雖未在疫苗研究上取得顯著進展,但日本政府正與英國阿斯利康等藥企協商,并考慮為所有國民免費接種疫苗,首先考慮老人和醫護工作者,接著是其余民眾,希望更多的人盡早獲得免疫能力。先前阿斯利康曾因一名受試者出現了嚴重副作用而暫停了臨床試驗,在證明了副作用與疫苗無關后又恢復了相關試驗。
9月5日,中國研發的三款新冠滅活疫苗,出現在2020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目前,它們仍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美媒《財富》雜志認為,中國疫苗研發公司正處于全球研發競賽的“頭位”。雖然部分國家仍對中國疫苗持懷疑態度,但在一些與中國合作的國家,有大量報名參加中國疫苗臨床試驗的志愿者。阿聯酋衛生與預防部在9月15日宣布已經“緊急批準”其中一種投入使用。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表示將優先采購中俄疫苗,“中國的好處是,你不必去乞求”。印度尼西亞政府也計劃明年年初之前批準使用中國疫苗。
東京奧運會改期至2021
日本民眾對抗疫成功持悲觀態度
隨著全球范圍的封鎖逐漸解除,應對疫情已成為常態,奧運會被重新提上日程。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約翰·科茨表示:“東京奧運的主題將是征服新冠病毒的奧運,是隧道盡頭的光明。不論有沒有新冠病毒,東京奧運將在2021年7月23日登場。”
奧委會堅持舉辦奧運會的真正理由,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奧運帶來的經濟收益,“你不能讓東京奧組委一直雇用3000到5000人來籌備奧運,然后再每年改變全世界的體育競賽時間表。”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說道。
但這并不能代表日本民眾對奧運會的看法。根據日本共同社發布的電話輿論調查結果,超過60%的回答認為“應該再次延期”或 “應該取消”,僅有23.9%的受訪者贊同于2021年夏季舉行已經延期的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贊同“再次延期”和“取消”的理由多是“不認為新冠疫情將在全球范圍內平 息”。
日本政府計劃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召開前為所有國民提供接種,疫苗能否順利研發出來并接種仍是未知數。有衛生專家質疑東京奧運會是否能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舉辦,對此,東京奧組委事務總長武藤敏郎表示,新冠病毒疾病的疫苗并不是東京奧運的先決條件。
目前為止,日本未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明年的旅行限制會不會影響選手的參賽和觀眾的觀看?東京奧運是否會“簡化”開幕式和閉幕式?人們對奧運會的疑慮源于疫情對正常生活的限制。但在考慮疫情對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之前,首先要擔心的是健康問題,只有戰勝了病毒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才能找回我們共同期盼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