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芬 許緣 鄧仙來
25%,這是作為發達經濟體的美國和作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在2020年5月份的失業率;而在非洲等一些欠發達地區,失業率遠超25%。雖然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失業率控制在10%以內,但失業率也比往年大幅上升。
失業或者因工作時間被縮短導致的收入下降,使許多家庭陷入生存困境。在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一些國民看來,失業甚至是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危機。
在疫情影響下,在許多歐洲國家,短時工作制成為緩解就業壓力、渡過危機的首選。早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短時工作制”就凸顯其作用,當時在德國挽救了超過100萬個就業崗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德國財政部長肖爾茨曾表態說,這個辦法在金融危機時有效,如今也會同樣有效。
在德國,如果企業沒了訂單,短時工作制是個很受企業主歡迎的措施,可以降低工資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減少工作時間,甚至不工作,雇主只需按照員工實際的工作量支付少量工資,不足原工資的部分,由德國聯邦勞工局補償這部分工資(稅后金額)的60%,有孩子的員工為67%。
德國聯邦勞工局最近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大約75萬家德國企業申請引入短時工作制。該局表示,幾乎收到了各行各業關于引入“短時工作制”的申請。
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截至2020年4月26日,德國已有1010萬人登記申請短時工作。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2009年,德國僅有330萬人申請短時工作。
短時工作制這個方法,如今也引來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奧地利和瑞士等其他歐洲國家效仿。
英國政府也實施了類似的就業支持計劃,為因疫情無法工作的雇員支付8成的工資,每月最多可達2500英鎊,主要是阻止雇主因疫情裁減員工。這一補貼計劃持續3個月,被稱為二戰以來英國政府對市場最大規模的干預行動。
“那些最先在危機中積極轉型,發現新機遇的企業,往往能盡快從沖擊中恢復過來,也有利于減少失業人數。”英國招聘平臺首席執行官詹妮弗·約翰遜說,比如一些咖啡館和餐廳做起了外賣服務,烹飪學校嘗試在線教授做飯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肯尼亞的老百姓也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尋找生存的新渠道。
疫情暴發前,喬舒亞·穆西約卡是內羅畢南部一所私立學校的教師。然而,學校在3月份被無限期關閉,他失業了。為了生存,穆西約卡現在和哥哥一起,利用汽車后備箱賣雜貨。他說:“我們賣西紅柿、洋蔥和水果等等,這輛車移動起來非常方便。”
如今,在內羅畢,汽車后備箱銷售熱潮已蔓延到所有的居民區,人們將這種小商品銷售作為疫情下的生存策略。
肯尼亞政府4月宣布,每個公民都必須佩戴口罩,這給很多人帶來了商機。內羅畢的小販伯納德·卡里烏基說,他從銷售手帕轉向從基孔巴市場采購口罩。一些小販在大街上、在被稱為“馬他突”的肯尼亞微型巴士上,兜售口罩、消毒劑等防疫產品。
歐內斯特·曼紐約是內羅畢先鋒研究所的講師,他表示,危機往往會帶來創業精神,“正如好的領導者可能是在危機中誕生的,企業家也是如此。在肯尼亞,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擾亂了人們的生活,使一些人失去工作,他們正轉向預示著更光明未來的企業。即使將來疫情得到控制,這些企業也會得以保留”。
對在中國抗疫期間引發關注的“共享用工”模式,日本企業也在探索實踐,比如,嘗試將觀光旅游業的人員與農業勞動力結合。
日本農業勞動力少,特別是蔬果收獲季節,人手嚴重不足。之前日本多引用海外技能實習生前來幫忙。但受疫情影響,這些海外技能實習生無法進入日本,人手不足現狀更為嚴重。
近來,東京都一家旅游業人才派遣公司與農業人才派遣公司聯合,僅僅數日就為120多戶農業企業找到了臨時幫手。
該派遣公司的負責人河野浩之說,目前日本不僅農業人手不足,醫療護理行業人手也嚴重短缺,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個缺口還將繼續擴大,未來許多酒店有可能向養老護理機構轉變。因此,將酒店服務人員培養成會簡單護理的員工,實現人才在多個行業順利跨界,將變得非常重要。
疫情下,英國的農牧業也遭遇了產量過剩和人手短缺的矛盾。
據英國《衛報》報道,克爾是英國薩福克郡東部種植蘆筍的農民。經過他的精心照料,豐年時,這種名貴的蔬菜可以收獲500噸,并賣出好價錢。
蘆筍需要在氣溫升高時一次性快速收獲。往年,克爾會雇100多名來自東歐的壯勞力幫他完成這項工作。但受疫情影響,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東歐國家的勞動力無法進入英國。
勞動力短缺讓克爾不得不求助于網絡。他在推特上發布招聘信息,有不少應聘者響應,他們是廚師、酒店員工、學生、園林工人,甚至是音樂家。這些人大多來自曼徹斯特、紐卡斯爾和利茲,因為疫情的關系,如今都沒有工作可做。
為應對疫情、扶持美國經濟和穩定市場信心,美國總統特朗普于3月27日簽署總額約2.2萬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援助、紓困與經濟安全法案》。這是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財政支出法案。
美國就業市場研究專家米歇爾·艾夫莫爾表示,通常,失業者在申請失業救濟后兩周至三周才會收到失業救濟金。但在當前情況下,許多州無力處理數量暴增的申請,因此失業者往往需要等待更久,時間甚至長達一個半月。
日本政府的紓困計劃旨在支持企業穩住就業,幫扶對象也以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為主。日本政府先后出臺雇傭助成金和雇傭調整助成金政策,對遭受疫情打擊但堅持不裁員的企業,以及歇業期間依舊堅持給員工發放工資的企業,給予工資補貼。
疫情初期,日本政府主要針對觀光旅游業、餐飲業出臺“雇傭助成金”,補貼對象是3個月內營業額或生產量下降10%以上的企業或事業主,補貼金額根據企業規模發放。
在新興經濟體中,印度尼西亞的就業紓困方案具有較立體的規劃。
根據社會資助計劃,政府將向失業人員和低收入人群發放補助和基本生活物資,免除低收入家庭的電費,減輕疫情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影響。
在社會資助計劃中,為應對失業問題,印尼政府推出了職前卡計劃。該計劃將為暫時失去工作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每4個月350萬印尼盾的現金補助。目前,印尼政府已劃撥20萬億印尼盾的預算給職前卡計劃,預計將覆蓋560萬18歲以上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作人群。
職前卡計劃還和印尼的多家培訓和在線學習機構合作,給失業工人提供包括英語、導游、會計、IT、管理等約900種課程的培訓。
(摘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