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朱子施教之《小學》與《大學》關系述論

2020-10-28 10:13:22
閩臺文化研究 2020年3期
關鍵詞:小學大學教育

李 濤 李 欣

(青島大學歷史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大學》本是《小戴禮記》中的一篇,相傳為曾子所作。到南宋朱子時,他在繼承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重新編定《大學》章次,其后《大學》成為專書,與《論語》《孟子》《中庸》合稱“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并逐漸成為科舉入仕學子的必備教材。《小學》,是朱子與其弟子劉清之等人合編的一部蒙學教材,前半部分內(nèi)容主要輯自《曲禮》《少儀》《弟子職》諸篇,闡明一些基本的禮節(jié)和倫理綱常,后半部分主要以事例來論證前面的觀點,該書體現(xiàn)了朱子以倫理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并隨著朱子學的發(fā)展逐漸被后世儒者及統(tǒng)治者所重視,在蒙學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學界對“大學”與“小學”的關系,也多有關注。朱人求從朱子思想的角度探討“大學”與“小學”的關系,認為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礎,前者是后者的必然歸宿,兩者其實是一個有機的整體。[1]蔣開天從朱子思想體系的角度,論證了“小學”與“大學”雖然在學習上有次第的關系,但兩者從“道”上而言是統(tǒng)一的。[2]郭曉東則從朱子工夫論的角度,認為小學的“涵養(yǎng)”工夫有助于培養(yǎng)“格物”之“端緒”,因而“大學”與“小學”的工夫是相輔相成的。[3]本文擬從道德教育的角度探討《大學》與《小學》的關系。

一、“大人之學”與“小人之學”

從教育的對象上來看,《大學》面向的是“大人”,而《小學》面向的是“小人”。

朱子在《大學章句·序》中說“《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4],又說“大學者,大人之學也”[5]。此處的大人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即“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二是指社會地位不高但是德行高尚的人,如“凡民之俊秀”。“大人之學”,兼有這兩個意思,即德行高尚或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的人到了一定年齡應有之學,[6]因此《大學》所面向的便是這樣的人。與大學不同的是,小學面向的教育對象基本沒有社會地位上的差別,主要是年齡小的童稚,“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與此相應,朱子在編著《小學》一書時,便言明該書是“授之童蒙”。值得一提的是,在后世的傳播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小學》除了作為蒙養(yǎng)學教材廣泛傳播外,也被一些名家宿儒視為檢視自身的律己手冊。《小學》所選近兩百條文獻均取自正經(jīng),面對的主要對象雖然是童稚,而其中所滲透的禮儀和道德教育對人的一生都有所用。明代學者章懋認為讀《小學》不應局限于童蒙階段,成年之后亦當堅持學習。

朱子認為夏商周三代從王宮到閭巷都有學校,并且有“小學”和“大學”兩個連續(xù)的教育階段。三代以后,“學校之政不修”,幸而有孔子“誦而傳之”,曾子繼承其大意而作《大學》。但“小學”之書卻只散見于《曲禮》《少儀》《內(nèi)則》《弟子職》諸篇,因此朱子將其搜集整理編成《小學》一書,用以教導孩童,希望能夠繼承古代立“小學”之教的宗旨,從而推動社會風氣的良好發(fā)展。

朱子認為“小學”階段所學的不應只是字書一類,識字、書寫等只是“小學”的一部分。《漢書·藝文志》中,將“小學”列入“六藝略”中,包括《史籀》《八體六技》《倉頡》《訓篆》等共十家,四十五篇,其中也多為字書一類。[7]《隋書·經(jīng)籍志》列“小學”一百零八部,四百四十七卷,收于“經(jīng)部”,其中也不乏字書、音韻、訓詁等書。隋唐以后,“小學”更成為文字學、音韻學與訓詁學的統(tǒng)稱。

然而在朱子看來,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識字、書寫、音韻、訓詁之學固然重要,但基本的倫常觀念、“灑掃應對進退”的禮節(jié)卻更加重要。前者是“治經(jīng)”的工具學科,需要努力地學,但如果只著力于此,那便是本末倒置了;而后者的目的是培養(yǎng)“圣賢坯模”,是為以后的讀書做人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一書并沒有著力于傳統(tǒng)的字書、訓詁,而是更重品行和道德的培養(yǎng),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宋以前“小學”教育的識字、訓詁教育傳統(tǒng),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曾國藩評價該書說:“其義例不無可訾。然古圣立教之意,蒙養(yǎng)之規(guī),差具于是。”[8]就是肯定了《小學》一書對于蒙童的培養(yǎng)著力于幼儀,而非字書訓詁,繼承了三代以來的“立教之意”。

二、“是什么”與“為什么”:《小學》之教與《大學》之教

從兩書內(nèi)容上看,《小學》所教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禮節(jié)、倫常觀念和一些基礎的知識,并附有歷朝歷代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善行,以期規(guī)導童蒙。而《大學》所教的“三綱領”“八條目”講的則是立身成人甚至是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小學》分為內(nèi)篇和外篇,內(nèi)篇是正篇,包括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部分,內(nèi)容主要選自《禮記》的《曲禮》《內(nèi)則》,《管子》的《弟子職》,以及《論語》《孟子》《孝經(jīng)》《左傳》《國語》《列女傳》中的篇目,注重說教;外篇是副篇,包括嘉言、善行兩部分,內(nèi)容多選自歷代經(jīng)史子集中的故事,主要通過古代圣賢君子的言行來證明“立教”“明倫”“敬身”之言,或是舉一些反例來教導童稚,注重實證。對于孩童來講,倫理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說教層面,讓孩子只是模仿圣賢的言行,這樣難以浸潤到童稚的心靈之中,起到好的教育效果。朱子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從史書中大量摘取前賢往圣的嘉言懿行,與傳統(tǒng)經(jīng)典中所蘊含的五倫之道相得益彰,將倫理教育寓于人物故事之中,使倫理教育變得鮮活起來,可令童稚深銘五內(nèi),受益終身。

立教主要是言明“師者知所以教,而弟子知所以學”,包括四個部分共13則。其一是“立胎育保養(yǎng)之教”,主要是講婦人懷孕時應注意的事情,特別注意“正”,認為這樣生出來的小孩才能“形容端正,才過人矣”。其二是立“小大始終之教”,就是男童女童從出生到成人成家需要做的事情,說明“教”的重要作用。其三是立“三物四術之教”,“三物”指的是六德(智、仁、圣、義、忠、和)、六行(孝、友、睦、婣、任、恤)和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四術是指詩、書、禮、樂,“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其四是立“師弟授受之教”,說明對待師長和學習的態(tài)度,要恭敬勤勉。

明倫即明人倫也,主要是五倫: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別、長幼之序和朋友之交,共117 則。“明父子之親”,主要是講子女事父母(包括女子事舅姑)所要遵循的禮節(jié),孝順父母所要注意的細節(jié)和愛護父母所不能做的事情。“明君臣之義”,主要講作為臣子應該“事君以忠”,面見君王時要恪守禮節(jié)、嚴肅恭敬,如果君臣不相得則去之。“明夫婦之別”,主要講夫婦嫁娶即婚姻之禮,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家庭關系,妾御應當尊重正妻等等。“明長幼之序”,主要講對待年長的人要像對待父兄一樣尊敬以及在日常言行中要尊重長者提攜幼者等。“明朋友之交”,主要講要交什么樣的朋友,朋友之間交往要注意什么。

敬身即內(nèi)正心,外正儀與行,包括心術之要,威儀之則,衣服之制和飲食之節(jié)四部分,共46則。“正心術之要”,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不能傲惰、爭勝、專斷,不能放縱自己的欲望等等。“正威儀之則”,就是要使自己的言行進退合乎一定的規(guī)范,不能偏聽偏信、不修邊幅、言行放肆無禮等等。“正衣服之制”,主要講了加冠禮的規(guī)矩、衣服的顏色規(guī)定以及不必追求貴重的衣物等。“正飲食之節(jié)”,主要講吃飯時應避免的行為,特別提到不要因為飲酒而招惹禍事。

稽古主要通過虞夏商周圣賢行跡,來證明立教、明倫、敬身的道理,共47 則。例如“立教”列舉太任(周文王之母)、孟母三遷、孔子教孔鯉的故事。“明倫”列舉舜、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曾子、閔子騫、老萊子(彩衣娛親)等孝順父母的事跡;列舉殷代“三仁”(箕子、比干、微子)、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蘧伯玉與衛(wèi)靈公、智伯豫讓等臣子事君的事跡;列舉冀缺(相敬如賓)、季康子(守男女之別)、共姜和蔡人妻(為夫守節(jié))的事;列舉舜謙讓象、伯夷叔齊讓君位等故事;列舉曾子、晏子交友之事。敬身列舉伯夷、澹臺滅明、南容(三復白圭)、顏回(安貧樂道)等事來說明正心及進退之節(jié)。

嘉言主要列舉漢代至宋以來的賢者的名言警句來教導童稚,也是分為立教、明倫和敬身三部分,共90 則。例如“立教”采用張載、楊億、二程、諸葛亮、邵雍等人戒子弟之言闡明君子“所善”。“明倫”采用司馬光、呂本中《童蒙訓》《顏氏家訓》、胡瑗等人的言論闡明祭祖、孝順父母、婚喪嫁娶、兄弟之愛、宗族相助等事。“敬身”采用周敦頤、顏淵、胡瑗、張載、程顥等人為學、仁義、淡泊、批駁佛老之言,闡明君子需“明道”。

善行主要列舉漢代至宋以來的賢人所行之善來教導童稚,來證明立教、明倫、敬身之言,共81 則。例如“立教”列舉呂希哲受教之事、胡瑗教育學子之事和程頤、程顥對“選士”的看法等。“明倫”列舉江革、薛包、王祥等奉養(yǎng)雙親的故事;列舉霍光、汲黯、高允、劉器之等人事君為官之事;列舉漢代陳孝婦、鮑宣妻等孝婦節(jié)婦之事;列舉鄧攸、牛弘、李勣、司馬光等對待兄姊之事;列舉龐德、陶淵明、王凝教導子孫之事。“敬身”列舉第五倫、張湛、劉仲郢、范仲淹、司馬光等人律己修身之事。

從其結(jié)構(gòu)與內(nèi)容可以看出,《小學》的核心內(nèi)容即是明倫與敬身兩部分。朱子繼承孟子的“性善論”,認為“仁義理智”的四端之心是上天賦予人的美好德性,只是由于種種物欲的遮蔽才晦暗不明,因此在對蒙童的教育上提倡通過“明人倫”、修己身來達到培養(yǎng)其根本的目的。

《小學圖》[9]

《大學》在朱子重新編訂章次之后,將其內(nèi)容分為經(jīng)和傳兩部分。經(jīng)有一章,即從“大學之道”到“未之有也”兩段,提出所謂大學的“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剩下的部分為傳,用來解釋經(jīng)的內(nèi)容,其中多引用《詩經(jīng)》《尚書》中的某些篇章所言,共有十章,分別是:釋明明德、釋新民、釋止于至善、釋本末、釋格物致知(此章原篇沒有,為朱子所加)、釋誠意、釋正心修身、釋修身齊家、釋齊家治國、釋治國平天下。

釋明明德,就是解釋“明德”是天所賦予的美好德性,人們需要時常審視自身,才能使這種美好的德性彰顯出來,使其“自明”。釋新民,就是不僅要求人能洗滌其自身的舊污從而“自新”,還要能勤勉不輟從而影響他人,所謂“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10],由“自新”到“新民”。釋止于至善,就是要人能明白其所“當止之處”,要努力去做,由“盛德”而到“至善”方能止。釋本末,就是解釋“明明德”為本,“新民”為末,因為人能做到“明明德”,所以才會使別人從內(nèi)心深處敬畏,達到“新民”。

釋格物致知,就是要人以“人心之知”來“窮究萬物之理”,在此過程中,使“人心之知”進一步發(fā)展。釋誠意,就是要人能夠知道“為善而去惡”,不能自欺欺人,因此要特別注意自己獨處,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和意念。釋正心修身,就是要人“正其心”,不能受憤怒、恐懼、好樂、憂患等情緒的過度干擾,使得“心不外馳”,才能更好的審察自身。

釋修身齊家,就是要人在治家時,不能有所偏私,要公正地看待所有人。釋齊家治國,就是說,只有教化好自己的家人才能教化好別人,只有自己擁有美好的德性才能推而廣之影響到別人,所以“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君主在家要尊敬父母、友愛兄弟,推而廣之則民眾也能做到孝悌忠義;治國要率眾以仁,推而廣之,民眾也能行仁義。釋治國平天下,就是在上位者要體諒普通民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慎德終始,勿與民爭利,任用賢人而退小人,以義為利等。

在朱子看來,其中的第五章(釋格物致知)是“明善之要”,第六章(釋誠意)是“成身之本”,對于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11]。

從兩書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小學》教的主要是“事”,就是告訴蒙童一些基本禮節(jié)、倫理綱常是什么,具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去做;而《大學》教的是“理”,就是要開始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這其中的“理”是什么,在修身成人方面應該注意些什么。理在事中,通過事顯現(xiàn)出來。如果離開事來談理,則理不實,易落于釋老之虛空的境地。而就事而不言其理,則難以提升人生境界,正如朱子所言,“小學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處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規(guī)矩做去。大學是發(fā)明此事之理。”[12]

三、“節(jié)目之詳”與“規(guī)模之大”:《小學》是《大學》的基礎

從為學之次第來看,“小學”是“大學”的基礎,而學習《小學》便是學習《大學》的基礎。

因為《小學》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幼小的孩童,所以朱子在編撰該書時特別注意選取資料的來源。他曾在與弟子劉子澄的通信中談到,所選取的內(nèi)容其主旨要好,還應便于兒童理解,“敘古蒙求亦太多,兼奧澀難讀,恐非啟蒙之具”。[13]在內(nèi)容上,注重具體的禮節(jié)、行為的規(guī)范和對綱常倫理的介紹,而不主張義理的闡發(fā),“天命,非所以教小兒。教小兒,只說個義理大概,只眼前事。或以灑掃應對之類作段子,亦可。”[14]他在談到教孩童讀《詩經(jīng)》,認為“不可破章”,就是說只解釋基本意思能讓小孩子理解就好,沒有必要窮盡義理。在行文上,他不主張辭藻華麗,而力求文辭通順、通俗易懂,認為“俗儒記誦詞章之習,其功倍于小學而無用”。在幼童的學習上,他也極其反對浮躁華麗的文風,認為這種“虛誕之文”,有損于上天所賦予人美好的“性質(zhì)”。在《小學》一書中,還列舉“初唐四杰”的事跡: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有文名,謂之四杰。裴行儉曰:“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勃等雖有文才,而浮躁淺露,豈享爵祿之器耶?楊子沉靜,應得令長,余得令終為幸。”其后勃溺南海,照鄰投潁水,賓王被誅,炯終盈川令,皆如行儉之言。[15]

用來說明“空有文采,而失之浮躁”對人一生的發(fā)展而言,并沒有什么好處。

綜上可以看出,朱子在《小學》編撰之初就期待以“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的態(tài)度來規(guī)導童蒙,希望他們在年幼的時候養(yǎng)成尊師重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良好的習慣,并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來進一步理解這些道理,“習與智長,化于心成”,從而為“大學”階段對義理的學習打下基礎。

而《大學》從內(nèi)容上看,先強調(diào)通過“格物”、“致知”、“正心”、“誠意”的工夫來開拓自己的德性,達到“修身”的目的,即“自覺”;再通過身體力行來做表率,教化自己的家人,繼而影響國人,達到“齊家”與“治國”的目的,即“覺人”;最后則是“止于至善而不遷”,達到“平天下”的目的。

朱子在談到讀“四書”的次序時,說:

某要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guī)模;次讀《論語》,以立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fā)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大學》一篇有等級次第,總作一處,易曉,宜先看。《論語》卻實,但言語散見,初看亦難。《孟子》有感激興發(fā)人心處。《中庸》亦難讀,看三書后,方宜讀之。[16]

就是將《大學》作為讀其他三書的基礎。《大學》立了一個大規(guī)模,便已經(jīng)從具體的事擴展成一個大的目標,不僅要修身齊家、能夠“獨善其身”,還要有治國平天下、“兼善天下”的理想與抱負。這樣再讀其他書也好,行其他事也好,便都是在充實這個規(guī)模,努力去實現(xiàn)這個理想。

同時朱子認為,能夠?qū)W習《大學》便是基于小學的成功,他在《大學章句序》中言明,“而此篇者則因小學之成功,以著大學之明法,外有以極其規(guī)模之大,而內(nèi)有以盡其節(jié)目之詳者也”。[17]因此朱子編撰《小學》一書就是希望能有助于“小學之成功”。

清儒施璜曾這樣解讀“四書”“五經(jīng)”與《近思錄》《小學》的關系:

《五經(jīng)》以《四書》為階梯,讀《四書》無入處,不可以言《五經(jīng)》。《四書》以《近思錄》為階梯,讀《近思錄》無入處,不可以言《四書》。《近思錄》以《小學》為階梯,讀《小學》無入處,不可以言《近思錄》也。欲升《五經(jīng)》之堂室,必由《四書》階梯而上。欲升入《四書》之堂室,必由《近思錄》階梯而上。欲升入《近思錄》之堂室,必由《小學》階梯而上。此《小學》一書所以為萬世養(yǎng)正之全書,培大學之基本也。學圣人之學而不務此,如筑室無基,堂構(gòu)安施乎?故朱子特編定是書,以為讀書做人基本。[18]

他認為《小學》一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大學的基本,也是讀書做人的基本,就像修建房舍,必須要打好地基一樣。這顯然把《小學》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地位,將其列入一個完整的典籍體系中了。[19]但無論是從《大學》與《小學》的內(nèi)容,還是從朱子編撰《小學》的目的及后人的理解來看,《小學》是《大學》的基礎,這一點毋庸置疑。

四、“涵養(yǎng)此性”與“實其理”:《小學》與《大學》的教育目的

從教育目的來看,《小學》重在養(yǎng)成習慣從而“涵養(yǎng)本性”,而《大學》重在充實“其理”,兩者雖有階段上的分別,但并不是截然為二,而是相互貫通的同一“事”。朱子強調(diào)指出:“只是一個事。小學是學事親,學事長,且直理會那事。大學是就上面委曲詳究那理,其所以事親是如何,所以事長是如何。古人于小學存養(yǎng)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學,只就上面點出些精彩。”[20]

《小學》重在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希望蒙童在“灑掃應對進退”等具體的事物中皆有法度,“未論其賢否如何,一出來便齊整”。而《大學》則要在此基礎上去體會這些事物中的理,從而獲得更高層次上的體悟。在《小學》中學到的事情,孝順父母也好,友愛兄弟也好,其間必是有道理的,學習《大學》便是要發(fā)明這些道理。朱子說:

小學涵養(yǎng)此性,大學則所以實其理也。忠信孝弟之類,須于小學中出。然正心、誠意之類,小學如何知得。須其有識后,以此實之。[21]

學習《小學》就是要先立根基,然后再學習《大學》才能更進一步。如果沒有做足小學的功夫,就無法進行到大學的階段;如果已經(jīng)做到了“小學”的功夫,卻沒有更進一步,那么就只能停留在初始階段,對人生也沒有什么補益。“既到而不進,固不可;未到而求進,亦不可”。同樣的,如果在學習《大學》的過程中,對《小學》中的內(nèi)容有了迷惑或是更進一步的理解,便要回過頭來再通過《小學》去“理會”,這樣對“大學”和“小學”都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朱子認為“《大學》如一部行程歷,皆有節(jié)次”[22],就是使人明白人生的道路要去往何處,其間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許多步,明白每一步要做到什么。在讀書之時,便能通過看書的內(nèi)容知道這是哪一步,做事之時,也能明白自己所做的屬于哪一步。《小學》只是告訴蒙童應該做哪些具體的事,而學習《大學》則能明白這些具體的事哪些是格物、哪些是致知,從而更加明白地、腳踏實地地走下去。

學習《小學》除習慣的養(yǎng)成外,還要“涵養(yǎng)本性”,循序漸進,養(yǎng)成“圣賢坯模”。這樣等到年長,學習《大學》,就能夠?qū)⑦@種善良的“本性”擴而充之,自然而然地“通達事物”。“古者,小學已自暗養(yǎng)成了,到長來,已自有圣賢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飾”。[23]就像是種一棵樹,《小學》的教育就是養(yǎng)好這棵樹的根本,《大學》的教育就是立足于這個“根”,長出樹干和枝葉。只有這個“根本”養(yǎng)好了,樹才能枝繁葉茂;而只有樹枝繁葉茂了,樹根的作用才能體現(xiàn)出來。《大學》與《小學》的教育目的都是使一個人養(yǎng)成良好的材質(zhì),只是培養(yǎng)其根本與擴充發(fā)展其枝葉的不同而已。

五、結(jié)語

總而論之,《小學》與《大學》所面對的教育對象分別是年齡幼小的童稚和年長且有一定社會地位或品德高尚的人,所教的內(nèi)容也分別側(cè)重于“事”和“理”。《小學》是要告訴蒙童應該做哪些事情,做事要遵循哪些基本禮節(jié);而《大學》則是立足于這些事情,使人明白為何要做這些事情。從學習的階段上看,學習《小學》是學習《大學》的基礎,學習《大學》可以將《小學》的“知”擴充為“識”,從而獲得更好的人生發(fā)展。從教育目的上來看,《小學》的教育是通過基本的“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來培養(yǎng)孩童的“本性”;《大學》的教育是立足于這個本性來充實其“理”,使人們更加明白人生的道路與方向,應當下哪些功夫。《大學》與《小學》雖有以上諸種之不同,但不能將兩者截然分開為二,而應是一體之二分,其終極目的都是培養(yǎng)一個擁有健全人格和美好德性的人。人的成長雖有各個不同階段,但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人生過程,《小學》與《大學》在人之“學以成人”的行程中,共同撐起人的生命之帆。

注釋:

[1]朱人求:《下學而上達——朱子小學與大學的貫通》,《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期。

[2]蔣開天:《朱熹“小學”思想研究——兼論其與“大學”的關系》,《廣西社會科學》2018第9期。

[3]郭曉東:《因小學之成以進乎大學之始:淺談朱子之“小學”對于理解其<大學>工夫的意義》,《中國哲學史》2019年第4期。

[4]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第2頁。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第4頁。

[6]勞思光著,黃慧英編:《大學中庸譯注新編》,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5頁。

[7]班固著,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年,第17~18頁。

[8]曾國藩:《曾國藩全集文集》上《鈔朱子<小學>書后》,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頁。

[9]李滉:《小學圖》,轉(zhuǎn)引自姚淦銘:《大學智慧》,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61頁。

[10]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第346頁。

[1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第14頁。

[12]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9頁。

[13]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1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答劉子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540頁。

[14]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271頁。

[15]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3冊《小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81頁。

[16]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419頁。

[17]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第3頁。

[18]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3冊《小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82~383頁。

[19]具體可參見楊燕著:《<朱子語類>經(jīng)學思想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年,第121頁。

[20]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0頁。

[21]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2頁。

[22]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十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1頁。

[23]朱杰人、嚴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14冊《朱子語類》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69頁。

猜你喜歡
小學大學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留白”是個大學問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6:4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5: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色网站| 丁香综合在线| 欧美五月婷婷|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婷婷亚洲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欧美| 2019国产在线|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亚洲精品日产AⅤ| 狠狠操夜夜爽|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欧美a级在线|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噜噜噜|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91视频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区日韩区| 日本午夜三级|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伊人激情综合网|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97久久精品人人| 一本色道久久88|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欧美黄网在线|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欧美视频|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91| 色噜噜中文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