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玉英 王以華



摘要:為了促進服裝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加快服務地方服裝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服裝專業多途徑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和地方服裝企業開展全方位的合作,打造了以“一個核心、兩個創新、三個一體化、四個融合、五個能力培養”的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大大提升了服裝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可為相關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改革和校企協同育人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0BE;校企協同育人;設計;服裝;應用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10-0125-03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garment talents,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arment industry,garment speciality builds a plat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and carry out all-round cooperation with local garment enterprises.A new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of"one core,twoinnovations,three integration,four fusion,and?ve ability training"is built,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garment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and can be used as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reform of relevant design maj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OBE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Design GarmentApplication type
引言
國家和教育部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產業能力水平[1]。我校作為浙江省第一批向應用型轉變的試點院校,積極開展應用型專業建設。服裝專業結合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和地方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深入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強化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一、校企協同育人對應用型專業建設的重要意義
校企協同育人是開展應用型專業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指的是高校吸納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企業在育人過程中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和受益者。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一種與市場接軌、與企業接軌,注重學生在校專業學習與企業專業實踐,實現學校與企業資源、信息共享的“雙贏”模式,注重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實效性[2]。
當前很多高校和專業開展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但還是存在教學內容與設計行業設計理念脫節、教師設計創新、實踐能力不足,導致創新實踐教學環節偏弱等問題,培養的人才不能很好滿足企業發展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3]。通過校企協同育人,可充分發揮校企雙方優勢,形成優勢互補,既可為企業有針對性的培養專業人才,又可提高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校企協同育人的產業支撐
校企協同育人開展的主體是高校和企業,良好的產業支撐是校企協同育人有效開展的先決條件。
時尚產業是浙江省八大千億產業之一,嘉興市提出要全力推進時尚產業鏈提升發展,打造世界級現代紡織服裝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目標[4]。紡織服裝是嘉興支柱產業之一,如圖1可以看出,嘉興擁有多個服裝產業集群基地,如桐鄉的毛衫產業基地、平湖的外貿服裝基地等。嘉興擁有強大的服裝產業背景和眾多服裝企業,對服裝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當前很多企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為了提升產品附加值,越來越注重品牌的打造和自主創新設計,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非常強烈,這為校企協同育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三、多途徑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結合嘉興服裝產業的特點,服裝專業采用多種途徑搭建了“學校引導,企業主導,學生主體”的實戰性校企協同育人平臺[5],培養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如圖2所示,一是加強和政府相關部門合作,通過其和企業對接協作;二是加強和行業協會、產業集群基地的交流和對接,為校企合作育人平臺建設提供更多機會;三是通過和龍頭企業直接對接合作,引領示范效果,從而帶動更多企業加入校企協同育人平臺。
通過多年實踐,服裝專業建立了由政府和高校主導、行業協會和產業集群基地以及眾多企業參與的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服裝專業和嘉興市經信委等共建了嘉興市創意設計研究中心,開展文化創意設計、服裝設計等合作研究;和嘉興市時尚產業協會、海寧皮革城等展開緊密的合作和交流,和浙江爵派爾服飾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培養服裝創新設計人才。
四、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
服裝專業利用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深化產教合作,培養服裝應用型人才,通過多年實踐逐步打造了“一個核心、兩個創新、三個一體化、四個融合、五個能力培養”的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
(一)一個核心
OBE被稱之為成果導向教育,是指基于學習產出的一種教育模式,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目標導向,并把教學的重點從“教師教什么”轉移到了“學生學到什么”,極其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效[6]。服裝專業以OBE理念為核心,以培養創新設計人才為目標,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設計,改革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梳理每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專業畢業要求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專業特點提出了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開展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并協同企業推進“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7-8] ,將企業設計產品、研發產品及教師科研項目融入到教學環節中,通過真題真做全面提升學生理論和設計實踐能力。如和爵派爾服飾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針織男裝設計項目,由企業設計師給定設計主題,前期進行針織男裝流行趨勢以及公司已有產品的設計風格等介紹,并帶學生到企業現場了解企業設計產品,通過讓學生查閱POP網站相關資訊、參加國際流行紗線展等方式尋求設計靈感,在企業導師和專業教師的共同指導下,通過多次討論—修改—完善后完成設計作品。通過項目化教學,讓學生提前了解和參與企業設計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學生設計能力得以提升,課程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二)兩個創新
1.???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服裝專業和嘉興地方企業合作,全面推行3+1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從時間上來看,學生前三年在校內進行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第四年到企業進行設計實踐;從人才培養參與度來看,企業協同高校四年中全過程參與人才培養。如圖3可以看出,學生大一以公共基礎課學習為主,企業方協助進行始業教育和專業前沿教育,讓學生了解服裝產業的發展前景和企業設計產品等;大二以專業基礎課學習為主,校企雙方開展“一課雙師”,并邀請企業設計師開展設計專業講座,及時把最新的設計理念、設計資訊等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大三以專業課學習為主,積極開展項目化教學,結合企業產品主題,指導學生進行產品設計和研發,實施“雙導師制”,指導其進行專業學習和實踐,使學生熟悉和掌握企業產品開發流程等;大四到企業參加企業實踐,協助企業設計師進行服裝款式設計等,并在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環節,實現畢業設計真題實做。通過四年的校企聯合培養,真正提升學生能力和素養,使學生一到工作崗位就能很快適應并能發揮所長。
2.??? 實踐育人平臺創新:為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服裝專業全力打造了校內藝術設計實踐中心、校外產教育人基地、校企共建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教師工作室“五位一體”的實踐育人平臺如圖4所示。一是結合服裝行業發展趨勢加強校內藝術設計實踐中心的建設,建立了“時尚設計”實驗室、電腦橫機智能制造實驗室等,為學生校內實踐提供保障。二是加強和行業協會、產業基地和企業的合作,建立了嘉興學院—爵派爾產教育人基地、嘉興學院—海寧皮革城產教育人基地等校外基地,為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提供條件。三是和嘉興龍頭毛衫企業夢迪集團在校內共建了針織實驗室,企業設計師、和相關設備入駐學校,校企資源整合,即可讓學生在校內隨時了解企業的設計產品,又可隨時指導學生解決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四是建立了虛擬仿真實驗室;如服裝智能賣場虛擬仿真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服飾零售貨品智能賣場陳列與展示的虛擬實驗平臺,促進了實踐平臺的信息化進程。五是根據服裝專業的特點,校企共建教師工作室,如和爵派爾服飾有限公司共建的針織服裝設計教師工作室,由專業教師主要負責,企業設計師協助指導,以健康、時尚、簡約的設計理念,結合爵派爾的LONDA.POLO品牌帶領學生進行女裝系列設計,全面提 升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三個一體化
1.??? 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一體化:根據國家提出的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服裝專業積極推進專創融合教育,即把創新創業教育很好的融入到服裝專業教育之中[9]。
服裝屬于時尚設計產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設計專業的基本要求,而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專業教育過程中,從計算機輔助設計到服裝設計到成衣整體設計等課程,每一門課程均要求學生進行服裝款式的創新設計,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全過程;同時通過學校的各類創新項目如國創和創意設計大賽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創業能力方面,一是開設相關創業類基礎課程,讓全體學生了解創業基礎理論;二是由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業大賽如挑戰杯等,讓學生的創業理論得到實踐鍛煉;三是由學校創業學院開設創新創業育成精英班,讓有創業意愿的極少數學生進行系統性的創業理論和實踐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
2.??? 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導師團隊一體化: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服裝專業注重“雙師”建設,通過考取專業技能資格證書、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等方式提高教師實踐技術水平,雙師比例超過60%;同時聘請校外著名企業設計師等為校外指導老師,聘請國外設計師加入到實踐指導中,組建了一支實踐能力強、設計經驗豐富的師資團隊。通過雙導師制和項目化教學的實施,校內外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各類實習實踐活動。從大一的專業前沿教育到大四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從理論實踐課教學到學科競賽的指導等,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導師開展團隊化指導,實現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導師團隊一體化。
3.??? 校內展演、校外展演和國際展演一體化:設計作品展演是設計相關專業呈現教學成果的主要方式。服裝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實施項目化教學取得的成果通過校內課程作業展覽——校外設計作品展演——國際師生作品聯展方式進行呈現。通過設計作品公開展演,引入學生互評、企業導師評價和社會評價,即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讓企業快速有效地發現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設計作品,有利于學生優秀作品進行成果轉化。服裝專業連續多年在校內開展了課程作品展、在嘉興市舉辦了由企業冠名的服裝設計作品動態展演活動、在我校和韓國、日本輪流舉辦了中日韓國際師生設計作品聯展活動,向社會展示服裝專業應用型辦學的特色及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方面的成果,打造了專業開放辦學和國際化辦學新途徑,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的一致認可。
(四)四個融合
1.??? 專業課程教學與專業學科競賽融合:參加專業學科競賽是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10]。服裝專業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各類服裝設計大賽。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競賽化”教學模式,從而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升學生的設計素養和創新能力。如校企舉辦的瑞美杯服裝設計大賽分別以時尚環保為主題,和服裝設計等課程結合進行服裝創新設計,并由企業設計師從市場和創新的角度進行設計作品的評審,優秀作品推薦參加全省或全國的服裝設計大賽。2019年,在省級A類學科競賽浙江省服裝服飾創意設計大賽紅獲得一二三等獎10余項,獲得全國匠心青春夢服裝設計創新創意大賽一二等獎各一項等。
2.??? 專業實踐與技能考核、技能考證融合:實踐技能的提升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按照OBE人才培養要求,如何有效評價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成為關鍵。為了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服裝專業在大四第一學期開設了專業技能考核實踐課程,要求學生根據考核主題完成從服裝設計—縫制的全過程,校企雙方導師共同參與考核評價,考核合格后方能進入畢業環節。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國家服裝專業資格考證,若獲得相關技能證書等同于技能考核合格,使專業實踐與技能考核、技能考證相融合。
3.??? 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要把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思政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學全過程[11]。服裝專業按照“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結合服裝教學的特點,將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價值理念等融入到在每一門專業課程中,如將“工匠精神”、“大師精神”、“行業職業素養”等融入到專業教育中[12], 讓學生了解“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理念、“精工細作”、“不斷創新”的服裝大師精神以及“愛崗敬業”的行業職業素養等,實現“專業知識傳 授”和“思想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4.??? 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高度融合:毛衫作為服裝的一大分支,是嘉興的特色產業之一,嘉興的濮院鎮和洪合鎮被列為全國毛衫名鎮,具備從原料到后整理的全套產業鏈。嘉興市也提出了“世界毛衫看嘉興”,打造毛衫時尚小鎮的發展規劃。嘉興擁有上千家毛衫企業,對毛衫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服裝專業特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專門設立全電腦毛衫設計特色模塊,開設了“時尚毛衫設計-智能制造-互聯網+營銷”三個模塊特色課程,尤其針對眾多毛衫企業缺乏毛衫設計人才的現狀,在服裝設計課程基礎上專門開設了毛衫設計課程,加強毛衫設計能力的培養;同時其他如毛衫組織設計、羊毛衫整體設計等課程也同樣提出培養學生毛衫設計能力的課程目標,使毛衫設計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課程體系,從而使得培養的人才與產業需求高度融合。
(五)五個能力培養
結合OBE核心理念所進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實踐,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如圖5目標能力培養所示,服裝專業通過對實踐教學體系、持續改進體系等的改革,以成果展演為主要途徑,一是采用真題實做、校企聯合指導和評價等手段強化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尤其是第四年學生到企業的實習實踐,結合企業真題展開設計和制作,并以企業導師為主,校內教師為輔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創新設計實踐能力真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二是采用項目化和競賽化等教學模式,把專業課堂教學和教師項目、學校組織的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及學科競賽等有機結合,并有實戰經驗豐富、設計能力較強的企業導師共同參與指導,教學中引入市場化的運行機制和團隊化的操作模式,推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把握市場進行產品研發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提升。三是通過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性的展覽、國際論壇活動和國際服裝設計大賽,同時繼續深入推進國際交流合作項目如國際作品聯展、2+2國際交換生項目;并利用企業和行業的資源優勢,加強和國內外設計師溝通和交流等措施來加強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升學生的國際化能力,從而培養出適合服裝產業需求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結語
依托嘉興強大的服裝產業背景和政府提升時尚產業鏈的發展目標,專業采用多種途徑打造了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深化產教融合,以OBE理念為核心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實踐育人平臺創新,實現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一體化、校內外教師團隊一體化、校內外展演和國際展演一體化,實施“課賽融合”、“課證融合”、“專思融合”,做到“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高度融合”,從而達到“五能”的培養目標。基于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改革,服裝專業在專業建設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2017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建設專業,基于校企協同育人的成果獲得了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專業獲評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個。服裝專業校企協同全方位育人模式的改革實踐可為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鑒,也為地方服裝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一定的助力。
基金項目:浙江省十三五第二批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20190335)。
參考文獻
[1]?? 張麗娟,葛運旺,王新武.深化產教融合的本科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7):169-172.
[2]?? 周建松.基于雙高建設的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深化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7):125-129.[3]張姿炎.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機制研究[J]. 高教學刊,2020,(20):163-165.
[4]?? 市政府辦公室.嘉興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嘉興新制造“555”行動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jiaxing.gov.cn/art/2020/4/1/art_1228946714_42526002.html,2020.
[5]?? 董璐.構建環境設計專業與企業漸進式合作模式的教學改革與研究[J]. 設計.2019,(5):112-113.
[6]?? 張平霞,朱永強,潘福全.校企協同+目標導向教育(OBE)在本科畢業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內燃機與配件,2020,(12):280-281.
[7]?? 羅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服裝平面紙樣》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 設計.2019,(7):114-115.
[8]?? 吳訓信,易田龍佳,陳璐.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職服裝專業電腦繪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設計.2019,(12):108-109.
[9]?? 劉倩婧.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實踐探索——以《組合創新在工業機器人設計中的應用》為例[J]. 高教學刊,2020,(21):41-43.
[10] 趙燕,趙春魚,陸國棟.我國人文社科類學科競賽發展現狀與治理優化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20,(7):93-97.
[11] 王芳.淺談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融什么”與“如何融”[J]. 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2):138-139.
[12] 郭鳳臣.高職服裝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設計[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9,35(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