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五四青年節之際,B站推出視頻《后浪》,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演講,以上一代的口吻鼓勵年輕一代。短片在B站上線后隨即刷屏,觀看3小時破100萬,“后浪”一時間成為熱詞,并引起了人們的爭論,演員何冰也被很多人怒懟。
網上互懟,眼下很是時髦,司空見慣,天天都有。火氣大的網友們往往一言不對,就各自拉開架勢,大戰三百回合,懟得天昏地暗,罵得日月無光。致使網絡戾氣膨脹,和諧不足;粗俗當道,文雅吃癟。當然,我不是提倡網絡一團和氣、沒有批評質疑、不許觀點碰撞,也不是不能互懟,而是要三思而后懟,懟之前要想明白幾個問題:該不該懟,該怎樣懟,懟的結果如何?
一思該不該懟。開懟之前,要想想人家說的有無道理,能不能站住腳,史料是否權威,推論是否嚴密,看清楚了再懟;如果都不明白人家說什么,就冒然開懟,那就是雞對鴨講,對牛彈琴,只能亂懟一氣,打糊涂戰,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還有啊,一些雞毛蒜皮小事也發力去懟,火星四濺,就有點小題大做,不值當的。倘若事關大是大非,又確實看出對方破綻、錯謬,再穩準狠開火猛懟,既能一針見血,批倒對方,自己也有成就感。否則,就懟得無價值,無意義,空耗時間,浪費唾沫。
二思該怎樣懟。是據理力爭,有理有據,用事實說話,以理服人,還是憑著道聽途說,流言蜚語,就“理直氣壯”地以嗓門取勝,比誰分貝高;是文明辯論,各抒己見,還是惡語相向,冷嘲熱諷;是辯證思維,注重邏輯合理,還是非黑即白,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是服膺真理,尊重事實,堅持正確,修正錯誤,還是以立場劃線,凡是贊成我的都是對的,凡是反對我的都是錯的。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再懟不晚。
三思懟的結果如何。一個成熟的人,凡事都要考慮結果,不做無用之事,不說無用之話。如果通過網上互懟,闡明了觀點,說明了道理,表明了立場,就是態度激烈一點也無所謂,能說服人更好,不能說服人,也多少造了一點影響,算是立竿見影。諸葛亮舌戰群儒,罵死王朗,也都是在懟,但因懟出效果而傳為美談。如果只是為了出口惡氣,泄泄私憤,一逞口舌之快,懟了也白懟,沒人信也沒影響,無聲無臭,那就不如不懟,留口熱氣暖暖肚子。
當然,如今提倡文明上網,有理不必聲高,貴在和而不同,有話好好說才是正途,能不互懟為佳。但人都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欲,如果“怒發沖冠”,不懟不快,實在忍不住要懟,那也請三思而后懟,不那么急著去表達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