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
事非經過不知難。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感染范圍最廣、傳播速度最快、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發展等都帶來極大影響與危害。因此,隨著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實在有必要進行回顧與盤點,將中國人民的抗疫故事、尤其內中折射的抗疫精神向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進行宣講,使其更加堅定前行的決心和信心,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
然而實踐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宣講者要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要么嘩眾取寵、吸引眼球,要么胡編亂造、信口雌黃,要么聳人聽聞、唯恐不亂等的情形,使宣講非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使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產生不解、疑惑的心理包袱,乃至越發六神無主,對未來更加充滿不穩定不確定性預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對此,讓抗疫故事溫潤心靈、啟迪心智,讓抗疫精神轉化為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亟待宣講者“打鐵必須自身硬”,以自己的心有底氣、胸有成竹,確保將抗疫故事講正確、講完整、講到位。
將抗疫故事講正確。有宣講者信心滿滿、自以為是,將抗疫過程描述為所謂“四步曲”,即剛開始的“突如其來、不以為意”,此后的“事不關己、悠哉游哉”,再次的“驚惶失措、手足無措”,最后的“面面相覷、草木皆兵”,極言疫情期間廣大群眾的心理活動與實際表現正是如斯。然而實際情況有目共睹,絕大多數黨員干部、群眾不但沒有被疫情嚇住,也絲毫不曾對疫情防控麻痹大意。相反卻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科學有效部署下,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自始至終展現出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因而,將抗疫故事講正確,就要求宣講者站穩人民立場,事先對擬宣講主題有一個詳實的調查了解過程,千萬不能以自己憑空想象杜撰為現實。
將抗疫故事講完整。有宣講者態度明確、結論明朗,認為疫情暴發以來,是中國人打了“上半場”,外國人則打了“下半場”。不得不說,這樣的比喻很生動,也很吸引人。只是如此說法明顯經不起細推敲、深琢磨,屬于“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首先,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先在中國打響是事實,但并非我們獨自打了“上半場”,至少“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說明期間也有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尤其世界各國民間社團與組織一直在關心我們、盡可能幫助我們。其次,隨著疫情在國外肆虐,雖然我們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勝利,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戰略成果,但一方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戰斗仍然在進行,另一方面我們也先后派遣醫療隊,先后組織防疫物資,對有關國家進行援助。由此疫情防控阻擊戰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半場”“下半場”的區分問題,倒是宣講者閉門造車,主觀臆斷,似是而非想當然。
將抗疫故事講到位。有宣講者言之鑿鑿,盡管現在疫情消退,卻也留下了一個突出的后遺癥,即從此黨群、干群關系緊張,民眾之間的信任感、信任度大不如之前。而其給出的理由之一,就是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地方因為封城堵路引發黨群、干群沖突,一些感染者隱瞞癥狀造成他人被感染。此種說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同樣不堪一擊。相反應得出的結論,則是疫情過后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和諧,人際更加和睦。疫情防控中,除了極少數、個別執法人員簡單粗暴執法外,絕大多數黨員干部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有的甚至犧牲了寶貴生命。疫情防控中,無論認識與否,廣大群眾甘愿一方有難、八方相助,勠力同心、眾志成城,共同組成衛生健康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沒有誰是旁觀者、局外人。由此隨著疫情的消退,人民群眾只會視黨員干部為貼心人、主心骨,人際之間只會更加珍惜珍愛,讓親情友情愛情永續。
萬變不離其宗。講故事無論多么生動精彩,真正讓人感動的還是內容取勝、思想為王、立意至上。唯有宣講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中國人民抗疫斗爭的艱苦卓絕、歷盡磨難有全盤認知,對偉大的抗疫精神有全面把握,才能不負初心、不辱使命,使自己成為理論宣講的堅強戰士、歪理邪說的勇敢斗士,而不是拾人牙慧、隨聲附和的“山間竹筍”,抑或人云亦云、缺乏主見的“墻上蘆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