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華,余 希 Fang Hua & Yu Xi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現階段,室內設計既要滿足人們的功能性需要又需要和環境和諧共生[1]。室內生態設計多為以下三方面:①自然環保、可回收利用材料等原生態材料的使用;②室內物理環境控制以及節能減排等措施在室內環境中的應用;③室內綠植的應用,在室內環境中再現人工造景或自然景觀,以此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除此之外室內生態設計還有更高的要求,即以生態意識統領室內空間和裝飾設計,處理好建筑內外環境中的有機關系,強調空間中的人與環境自然的協調,結合人的心理需求在室內環境中創造生態美[2-5]。室內設計是建筑設計的延續完善和再創造[6],“室內外空間的轉換和交流,不僅停留在物質階段,與環境的協調能力也是調適人們心理的重要手段”[7]。在室內環境設計中必須考慮人、空間場所與自然之間的情景交融,進行室內空間與室外環境的交互式設計,從而創造出室內空間環境中的生態美。
“建筑藝術的感染力不限于人們靜止的處在某一個固定點上,而貫穿于人們從連續行進的過程之中來感受它”[8],流線就是人在空間體中的行進路線,要根據人的行為、行為發生的先后關系以及所需要的空間條件而進行設計。人群的行為反應與環境系統的其他元素構成一個交互的關系,是空間中需要設計強調的內容[9]。例如,在城市地鐵站內部空間功能與相互位置關系的組織要依據人們進站的行為、以及其在空間中的先后順序進行設計,這樣才能做到空間功能合理、人流順暢。反之,如果空間功能組織不顧及人的行為就會在室內環境中造成較大的功能問題,如過安檢后再買票,那么在過安檢這個長直流線中就會造成人員擁堵,給室內環境中的人們帶來不舒適的空間感受。所以在進行平面空間組織時要以符合人們行為邏輯的流線為基礎,這樣能夠提供一個功能完善、井然有序的室內空間環境。
空間序列是指建筑單體或建筑內部各個功能空間的多個空間體以一定的先后關系在空間中串聯,序列中各個空間的大小、順序、方向、相互位置關系都有著內在地聯系。其中,空間流線是將空間序列組織起來的骨架,規限著人們的行走路線,同時對空間中的人具有導向性的作用。空間序列通過對比設計,來形成空間里的豐富層次??臻g序列里不斷變化的層次以及流線的導向性設計又反過來引導著空間中人的行為及感受和情感,雙方相互影響最終形成情感共鳴,這就是空間序列的藝術體現?,F代綜合建筑空間中的流線是復雜而多維度的,很多大規模的建筑室內空間中不僅需要考慮多樣化的平面流線還要考慮立體垂直交通流線,同時需要在流線中設置節點空間來把控整體空間的節奏,創造空間中的視覺展示焦點。例如,商業空間內最常見的節點空間是共享中庭,可以將上下空間的功能以及視覺感受在垂直空間中相互融合起來。
空間序列通過各個空間的次序銜接以及各個空間的體量變化、明暗對比、形態塑造、視覺中心塑造等,能夠有意識地引導空間中人的流線與情緒。在各個空間中按主次關系組合并安排景觀流動路線與人在序列里的方向順序,展現空間中的生態美,與空間中人們的主觀審美需求結合,獲得生態美的愉悅體驗[10]。這種舒適性是指人們通過感官感受到空間環境的形狀、大小、色彩等而產生的積極情感反映[11]。我們熟知的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里的場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武陵人偶遇桃花林,再經由曲折山洞后最終柳暗花明看見了理想田園。此處的空間序列首先由繽紛桃花吸引武陵人進入;再通過狹小幽暗的山洞進行過渡,來引發武陵人的好奇與期待的心情;最后空間場所由暗到明、豁然開朗的出現了理想田園,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成功引發了武陵人醞釀已久的情緒爆發。這個例子直接體現出了空間序列藝術對人情感的影響力。

在空間序列藝術當中,經常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場所來規劃各個空間,追求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生態美。設計中要維護原有的自然環境,利用原有的生態資源,將原有的的生態優勢充分發揮出來[12]。序列層次由室外自然環境逐步過渡到室內空間,融入主題環境氛圍中,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生態設計目的。例如,貝聿銘設計的位于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的美秀美術館地處當地自然保護區內,需要將建筑與自然環境及與周圍景色融為一體。貝聿銘結合地形規劃出了一個源于桃花源記的空間序列(圖1)人們在去美術館參觀的流線上可以欣賞桃花,可以在隧道和吊橋中體驗柳暗花明(圖2),可以在自然的懷抱中欣賞美術館里的藏品。整個設計在序列藝術上高度突出了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是序列藝術在情感化設計以及生態設計上的經典范例。
空間序列絕對不是模式化的,是豐富多樣的空間組合形式。序列可長可短,序列長短反映了高潮空間來臨的早與晚,以及到達高潮空間的層次的豐富性。長序列的設計能巧妙地將空間與環境融合起來,能突出空間的層次處理,能更有意識的引導人在空間中的行為及心理感受[13]。
生活壓力愈發緊迫的當下,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有著各種壓力,但對于成年人來說必須找到釋放的窗口。共享冥想間商業空間設計由此而生,它可接納各種具有焦慮的人群,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自省及相互幫助的商業空間。該空間的流線以及序列設計是由人們的具體行為邏輯所決定的,并通過序列藝術反向對人的行為和情感起到了調節作用。一方面序列中的共享空間由于其共享性也能夠有效促進人們參與互動的熱情,同時抒發釋放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共享冥想間通過空間序列將各空間和場所環境有機結合,形成了具有生態內涵的商業空間[14]。
共享冥想間以人釋放情緒的心理過程作為空間序列的前后組織順序,再以每個過程中人的行為需求作為空間環境設計的具體依據。人們在出現郁結之后如何能紓解壓力呢?
首先,需要一個讓人放松、治愈的自然景觀環境,和環境相融的微建筑體將人們引入空間。接著,需要抒發出負面情緒,所以需要一個可供人們自由抒發煩惱的空間,需要能引導人們與他人分享、釋放自己的環境氛圍。以一個展廳形式的共享空間展開,此空間中利用App和信息云共享疑慮,利用LED屏在空間中發布各種具體的疑慮問題,以開放友好的室內空間環境接納人群,這是整個微建筑群體空間序列的高潮階段。其次,度過抒發階段后,人們在此時更加需要與特定的人員深入交流,一對一或者多人談心。于是在主體共享空間的基礎上需要空間的第二個層次即私密性強的傾訴空間,此空間由多個空間串聯,面積可大可小并且可以選擇不同的設計主題(圖3)。再次,與人交流溝通之后人們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立冥想空間,在此空間中思考、自省或者放松自我。該空間以面對自然景觀的形式,將植物、陽光、聲音、流動的空氣作為室內空間環境的設計支撐,在空間序列上可與傾訴空間并列并與主體共享空間串聯,但是在流線設計上具有從共享空間到傾訴空間最后到冥想空間的前后次序。最后,得到充分放松后的人們進入自然,在自然景觀中深層次放松、調整心情。整個空間序列以一個與自然環境融合的開放型微建筑收尾。
此設計是以人的思考與行為過程為空間設計依據。發現問題到與人談心到冥想放松。以此邏輯作為微建筑空間流線及序列的層次關系,抒發煩惱的開放性共享空間到相互討論的私密的傾訴空間到放松自我的獨立冥想空間再到重獲力量的自然景觀。微建筑群流線整體統一而協調并形成完整的空間序列。在尊重人們行為的基礎上利用序列的藝術手法影響空間中的人,通過主題空間和生態環境讓人們在此空間場所中找到意義。
不論采取何種不同的序列組合方式,總是需要和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也只有建立在人們客觀行為基礎上的空間流線與序列,才能顯示其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在組織空間布局與流線時一定要符合人的行為方式,并且通過空間序列的組織營造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行為及心理,將自然環境帶到空間序列中來,傳遞出特有的室內環境情感,增加室內空間的生態屬性??臻g序列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追求室內環境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追求人們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態感受,為室內生態設計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