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亮
摘要: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教育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我們都經歷著由陌生到熟悉,由只會只言片語到出口成章,由學生的質疑到認可,一次次見證著學生實現夢想,進入象牙塔的心路歷程。他們的成功,飽含著我們教師太多的教育智慧,正確的引領、無私的付出;也飽含著他們自身無盡的汗水。
關鍵詞:偶然;優質生源;管理制度
自2015年起,我連續接任高三的教育教學工作。所帶的班級包括重點班、平行班及補習班,每個班各具特色,當然壓力也不小。每一屆高三,我都有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但每年六月二十幾號高考成績放榜之時,我校都會燃放煙花,以示慶祝。而我卻思緒萬千,我高興,當然高興,不管有多少個一本,有沒有清華北大,我都高興。因為我們高三團隊都盡力了,無愧于心!可喜的是,我們在2017年真真正正培養出了兩個清華,2018年也考取了一個北大,2019年考取市理科裸分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2020年又三名學子被北京大學錄取。這些成績的取得,我認為并非偶然,它有以下幾個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一,優質生源決定高考成績、好學生成就好老師。每一年高考放榜、網絡上QQ群、微信群到處充斥著各校的喜訊。包括:某科某生榮獲區狀元、市狀元、縣狀元;某生榮獲總分(裸分)區狀元、市狀元、縣狀元;更顯眼的是:我校真正實現“低進高出”等等標語。老師們有道喜的、有吐槽的,但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吐槽的老師認為,如果你能把中考成績為A或B的學生培養成狀元,我們就服你們確實牛,我們就承認你們真的低進高出!當然,這少不了“吃葡萄”的心里,但也不可否認事的實存在。猶記得今年5月份,我校初三開展視導課,化學組有幸邀請市教科所林主任前來指導。會上,她說“說實話,我們真的對不起高中老師,因為中考凡是遇到稍微難一點的問題,比如計算、實驗設計等,我們都特意避開,如果要考,我們給的信息也是很直接的,初中和高中真的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啊”聽她這么一說,我似乎遇到了知音,頓時感到一絲安慰:終于有領導發現這個問題了。搞教育,就應該知道深淺;要真正搞好教育,就必須摸清脈絡。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人,應該不是凡人。我們也曾把A的學生培養出一本生,但沒辦法把所有A的學生都培養成一本生。
第二,規范、嚴格的年級管理制度,這是一個年級工作的靈魂。比如:開會、上課、晚自習、改卷、課外輔導、成績分析等等的安排,你要讓各老師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什么時間做,這些都必須規范化、制度化。我共事了三個不一樣的高三年級團隊,每一個團隊都有自己不同的管理理念,其中我比較欣賞和認同的管理方式是:任何活動都有詳細的方案和預案,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到位。重大年級活動必須提前通知到位,辦事干脆利落、不拖拉,大家齊心協力。八面玲瓏的領導在指導或監督工作時多站在普通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剛柔并濟,讓整個年級充滿活力,又讓每位老師感受到領導的人情關懷,這種關懷無形當中也激發了老師為之努力奮斗的潛能,備考氛圍濃厚,保持這種工作狀態,那就離成功不遠了。
第三,一個積極、責任心強、有魄力和魅力的班主任。一個真正優秀的班主任其實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他能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教育學》上說,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型、民主型、放任型。我認為應該再加上“權威和民主共存型”,有些原則定了就不要輕易改動,有些事情還得多方面考慮,遵從學生的意愿再做決定。比如:班級里任何一位同學不能以任何理由離開教師課堂去做與無關緊要的事,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班集體。只有高水準的集體,才有高水平的個人。再比如,調座位,我會適當聽從學生的意見,但不允許學生為所欲為、胡亂搭配。
第四,團結一心、認真負責、高度統一的備課組。就目前我校的實際情況看,每個學科的力量是比較薄弱的,這種情況就要求備課組更加團結一心、統一思想、積極配合,只要責任心在,定能創造奇跡。這個責任心不能只停留在每次會議的口號式的發言上,需要用行動來證明。其一、嚴格地執行年級或學校下達的各項任務,年級要求集體備課的時間,一旦確定下來就充分利用這個時間好好交流,總會有新發現、新思路。年長的老師放下面子、年輕的也不要太過謙虛謹慎。同樣的事物,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見解,通過集體備課,把自己研究的新見解說出來。比如:對于這個知識點,我認為這樣分析學生比較容易接受;那個例題或者習題難度太大,需要進行修改、探究或者拓展,才更有使用價值等等。備考需要團隊的力量,需要智慧,每位老師都有智慧,為何不把它奉獻出來,讓它變得更有價值呢?其二、辦事講究效率。比如:出題、改卷、學生成績分析等,都必須及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拖拉是一種病,很多人接受不了的一種病,這種病放在個人身上,可能習慣了覺得沒什么,但放在一個團隊里,會大大降低它本身的價值,而且還會削弱整個團隊的斗志。
第五,無私的教育思想。我說的這個是指科任老師的配合上。一個班級成績是否突出,是一個整體的體現,一個學科的成功,不算成功。這就要求我們科任老師需要有整體意識,學生不能光學我這個科.目,也不能光強調我這科有多么重要,然后布置超出學生能完成的能力范圍之外的作業,若學生完不成就批評學生不認真對待。什么叫課后鞏固呢?你今天的課講了幾個知識點?針對這些知識點,你選了什么樣的題給學生訓練才更有效?我看過很有感觸的一件事,我負責指導的一位臨界生,一個晚上要完成4頁的某科作業和某科的一張報紙,同時要求必須第二節晚自習結束上交,最后我的那個臨界生含著眼淚把答案抄完交上去了,其他科也就自然而然顧不上了,久而久之,其他科成績也就落下了。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于遺忘發展的進程最早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其研究結果被繪制成曲線,叫遺忘曲線,該曲線表明,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根據該曲線,在學習20分鐘以后,知識就被遺忘了42%;一天以后,遺忘就達到了66%。因此,要提高記憶效率,應及時對新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鞏固,以放慢遺忘的時間。自覺的學生會規劃好如何合理利用時間來進行高效復習,但我們又有多少個這樣的學生呢?
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我們積極、認真、努力、高度配合才能創造不一樣的精彩。成功也不是偶然的事,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邁步,才能把偶然變成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