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英
(沈陽體育學院 圖書館,遼寧 沈陽110102)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種具有炎癥性、家族遺傳、復發性等特點的臨床常見皮膚疾病[1]。在全球范圍內,AD臨床多可見劇烈瘙癢、抓痕、濕疹樣丘皰疹、破潰結痂和皮膚苔蘚化等各種皮損表現[2],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研制有效的抗特異型皮炎的藥物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意義。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黃芩具有抗特應性皮炎的作用[3],但是其真正的藥效物質和作用機制尚未明確。DOP(圖1)是黃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基于網絡藥理學研究采用靶點預測及驗證的方法對DOP 呈抗特應性皮炎的潛在靶點進行篩選與鑒定[4],希望借此為抗特應性皮炎的治療藥物開發研究奠定基礎。

圖1 DOP 學結構
DOP sdf 格式文件,中藥系統藥理學分析平臺(TCMSP)數據庫(http://ibts.hkbu.edu.hk/LSP/tcmsp.php),SwissTargetprediction服務器(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DRAR-CPI 服務器(https://cpi.bio-x.cn/drar), 分 子 對 接 服 務 器(https://www.dockingserver.com/web)。
首先通過TCMSP 數據庫對DOP 體內過程的ADME 包括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以及分子特性進行評價。
DRAR-CPI 服務器(https://cpi.bio-x.cn/drar)可以通過化學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來預測化學成分的靶向蛋白,通過從PubChem 數據庫下載DOP(PubChem CID:33934)的sdf 文件,將其上傳到DRAR-CPI 服務器,參數為默認值,篩選Z'-score<-0.5的靶向蛋白。
登 陸Swiss Target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 服 務 器,在Marvin for JavaScript Version 6.1 上 參 照PubChem 數據庫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PubChem CID:33934)結構上傳,對其進行靶點篩選。
將DRAR-CPI 及Swiss Targetprediction 服務器預測到共有的DOP 靶向蛋白作為潛在靶標信息與OMIM(http://www.omim.org/)、CTD (https://ctdbase.org/) 和 TTD(http://bidd.nus.edu.sg/group/cjttd/)數據庫中已報道的與特應性皮炎相關疾病靶標進行匹配,選擇既是DOP 靶標蛋白又是特應性皮炎的靶標蛋白進行后續分析。
首先將2.1 和2.2 涉及到的相關蛋白PDB ID 輸入到分子對接服務器(https://www.dockingserver.com/web),再將DOP 的sdf文件上傳到服務器,點擊開始對接,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藥理參數和分子特性評價
DOP 口服生物利用度(OB)為43.59%大于30%,藥物相似度(DL)為0.39 大于0.18,可旋轉鍵數(RBN)為16 小于10 表明DOP 口服吸收較好,具有良好的成藥性[5]。而藥物半衰期(HL)為3.60,半衰期短,維持療效時間短,可以考慮做成緩控釋制劑。DOP 的分子量(MW)為390.62Da 小于500Da,油水分配系數(AlogP)為7.44 小于5,氫鍵供體(Hdon)為0 和氫鍵受體(Hacc)為4 均接近5,與Lipinski's[6]的5 原則較為一致,成藥可能性較高。
從Swiss Targetprediction 服務器篩選得到DOP 的相關靶點15 個;通過DRAR-CPI 共篩選出287 個靶標,其中Z'<-0.5 的靶標共有63 個,Z'<-0.5 表明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將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服務器和DRAR-CPI 篩選到靶點合并,刪除重復靶點,總共得到74 個靶點。將“atopic dermatics”輸入到CTD、OMIM 以及TTD 三個數據庫,從CTD 篩選到36 個靶標蛋白,OMIM 篩選到120 個靶標蛋白,TTD 篩選到29 個蛋白,其中共有疾病靶標194 個,將DOP 預測到的74 個靶標蛋白與疾病靶標進行匹配,發現既是分子靶標又是疾病靶標的蛋白有6 個,分別為PPARA、NR3C1、NR1H2、CFTR、CNR1、CNR2。
本實驗采用dockingserver 分子對接服務器對DOP 和相關蛋白進行了分子對接,結果見表1,由此可以表明DOP 具有結合NR3C1 的能力[7]。

表1 DOP 與相關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對接數據

圖2 DOP 與NR3C1 分子相互作用
a:NR3C1 與DOP 分子對接圖;b:NR3C1 與DOP 的2D 交互配圖。
從圖2 可以看出DOP 與NR3C1 的疏水相互作用殘基包括Asn564,Ala605,Cys736,Leu563,Leu566,Leu608,Leu732,Met601,Met604,Met646,Phe623,Trp600,Try735,Gln642,Thr739,表明DOP 可能通過這些關鍵殘基與NR3C1 產生交互作用,從而發揮相應的藥效。
AD 局部治療外用藥選擇中,糖皮質激素仍是首選藥物。糖皮質激素受體(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作為一種核受體,介導糖皮質激素的作用,調節機體一系列生理活動。糖皮質激素在靶組織中發揮抗炎作用,這種作用是由GR 介導,GR 在抗炎過程中發揮復雜的轉錄調控和信號轉導作用[8]。GR 由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3 Group C Member 1(NR3C1)基因編碼,在垂體ACTH 分泌細胞的負反饋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9]。NR3C1基因是編碼糖皮質激素受體的基因,NR3C1 在細胞內作為一種轉錄因子,與糖皮質激素應答基因的啟動子特異性結合,促進糖皮質激素應答基因的轉錄,此外還具有調節其他轉錄因子表達,參與細胞炎癥反應、增殖和分化的功能[10]。綜上所述DOP 可通過與篩選的靶標結合,調控NR3C1 進而調節促進糖皮質激素應答基因和其他轉錄因子表達,抑制特應性皮炎的炎癥反應,進而起到預防和治療特應性皮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