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藥監局近日對前期飛行檢查中違反《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11家零售連鎖企業法人及質量負責人進行了集體約談。約談會上,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對檢查中暴露的零售連鎖企業“連而不鎖”、質量管理不規范等突出問題及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了認真分析,并提出風險控制措施及整改方向。
這次檢查發現的一個隱患是,連鎖藥店存在“連而不鎖”現象,即從名稱上看,藥店屬于某醫藥連鎖公司,但實質上卻兩不相干。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從小藥店的角度來看,若僅憑自己實力很難樹立品牌并贏得青睞,通過掛名可以擴大知名度,也便于獲得醫保定點資格。對一些醫藥連鎖公司而言,有小藥店將加盟費送上門來,并且還不必為其經營與管理操心,沒有理由不做。兩者一拍即合,催生了“連而不鎖”的合作模式。
有加盟者坦言,除非直營,連鎖公司總部不能做到藥品100%配送,而加盟商也100%不愿完全從總部進貨。究其原因,要么是連鎖總部沒有條件及時配送很多新特藥,要么是普通常見藥的配送價格太高。一些加盟藥店自行進藥,然后通過“過票”手段,變成連鎖公司的配送,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到2020年,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出臺此《規劃》是為了發揮連鎖藥店的集群效應,也便于提升連鎖藥店的內部監督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部分小藥店若不走連鎖道路,就會漸失市場空間,可以預見,在今后一段時間,“連而不鎖”現象或許會呈現出多發趨勢。對此,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當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