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葉荔

宋仁宗趙禎是宋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的朝堂上,誕生了“背誦默寫天團”:范仲淹、晏殊、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四大發明”中的三項在這個時期得到較為普遍的運用,“唐宋八大家”中的6人,都出自這短短的40余年間。
“仁宗”這一廟號,是儒家給予帝王治國的最高評價,趙禎也是歷史上第一位拿到“仁”這一褒獎的君主。然而,宋仁宗本人資質平平,也沒有什么雄才大略,在位42年,他沒有踏出過京城半步。那么,他是如何讓這一時期的宋朝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呢?
宋仁宗是一個存在感非常低的人。我們可以找到其他王朝很多帝王的傳記,如秦始皇、漢武帝、康熙、乾隆,但是要找一本仁宗的就很難。他13歲即位,在位長達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嘉祐之治”的稱號其實已經證明了他治國有方。
宋仁宗的“仁”是廟號。“仁”的含義不僅是仁厚、仁愛那么簡單,而是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情感偏好,自覺地服從制度的約束。
宋仁宗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這對一位皇帝來說很不容易,因為他畢竟掌握了最高權力。而宋仁宗是一個很不自由、有時候不得不委屈自己的皇帝。
在個人情感上,他一生最愛的女子是張貴妃,曾想要冊封她為皇后。當他稍微有點冒出想要廢掉曹皇后再立新皇后的念頭時,朝廷的臺諫官就紛紛上奏章,他從此不敢再動此念。
這些都是他被后來的士大夫們稱道的原因:他是一國之君,同時也是一個人,有他的個人情感偏好,而當這兩個角色沖突的時候,他選擇的是克制自己的情感。
仁宗皇帝非常尊重士大夫,士大夫如果有一些小過錯,要被罷免官職,仁宗通常的做法就是暗示他,自己提出辭職。這種非常顧及士大夫尊嚴的做法,讓君臣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有一種以禮相待的政治溫情。
仁宗也很能容忍士大夫對他的批評,有次他主持殿試,蘇軾的弟弟蘇轍寫了一篇很長的文章,其主題就是諷刺朝廷和宮闈。仁宗皇帝看到后,覺得他勇氣可嘉,不僅沒責罰他,還給了他一個不錯的分數。
仁宗一朝有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像“背誦默寫天團”范仲淹、蘇東坡、晏殊、王安石、司馬光,他們不僅是寫文章的高手,還是政治家。
文學家、政治家這種雙重身份,在宋朝很常見。然而,在其他朝代,如唐代的詩人李白、杜甫,他們最多也就是當一個很小的官員,或者一生在官場上很不得志。而在宋朝,范仲淹是慶歷新政的一個領導者,王安石主導了變法,蘇東坡雖然沒有當過大的執政官員,但多年都是在地方當官,業績很不錯。
宋朝士大夫最大的特點就是,普遍存在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不僅是某幾個人,而是一個群體都這么認為。士以天下為己任,認為這個國家的天下事,我應該參與治理,有責任把它治理好。
宋仁宗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特別值得一提。
仁宗朝的沈括,是一個全才型的科學家,對天文、地理、物理、化學、數學、音樂都有研究。他有一個解釋,月亮本身是一個球形,之所以有陰晴圓缺的變化,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角度不同。這已經非常接近我們現在對月球的認識。
那么一個看起來很庸常的帝王,在他在位那么多年的時間里,各個領域都能涌現出這么多非常厲害的人物。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仁宗皇帝其實不簡單。
首先,宋朝老百姓的收入是歷史上最高的。
宋朝一個普通平民,一天的收入大概有100文,少的話也有80文,這是歷代最高的。在明代,一天收入大概是20文,即便扣除掉物價因素,宋代市民的每日收入也相當于明代的2~3倍。
經濟水平高之外,宋朝的普通人出行也是特別自由的。那么多朝代里,只有在宋朝,才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管是去旅游,還是去外地做生意,只要你盤纏夠了,就可以說走就走。
在漢唐、明代,這是不可想象的。根據當時的制度規定,你要出遠門,就必須向當地的官員申報,只有申請到“通行證”之后才可以上路。想走就走,是會被抓起來的。
唐朝長安的商民開店,只能在政府制定的東西二市里面,在居民區里不允許有商店。而我們看北宋的《清明上河圖》,開封城里,都是密密麻麻的商店。
當時商業發展細化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我們都知道宋朝人愛喝茶,但是那種點茶的工序其實是很復雜的。老百姓沒有那么講究,他們的需求就是要快速高效地喝到茶。
當時的商店里,就正好有賣磨好的茶粉,買了這種茶粉末回去,放在茶碗里,快速一攪拌,馬上就可以點好一碗茶。我們現在說點茶很雅致,是一個古人的“雅趣”,其實它在宋代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的一個日常。
到了晚上,普通市民可以去酒樓茶坊,也可以沿街逛逛,吃吃美食,街道上燈火通明,夜生活很繁華。唐代那種全年宵禁,只有元宵節三天解禁的制度,到了宋朝,算是被突破了。
哪怕是深閨中的女子也可以夜游,仁宗非常羨慕民間熱鬧的夜生活,覺得皇宮的夜晚,被襯得冷冷清清。
宋朝的娛樂活動也是很豐富的,每個城市都有一個類似市民娛樂中心這么一個公共設施,叫“瓦舍勾欄”。“瓦舍”就是一片建筑群,里面有賣吃的喝的,可以購物、看表演,甚至有銀行營業廳,類似于我們現在的商業廣場綜合體。
“勾欄”也就是劇場,里邊表演的節目,除了唱歌、跳舞之外,還有滑稽戲,就像我們現在的“相聲小品”。甚至,你還會看到足球、相撲比賽。
在穿衣風格上,宋代自由的時尚風氣也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
現代人有種誤解,以為宋朝人受程朱理學影響,著裝非常保守,要把自己包裹得密密實實,女子甚至連脖子都不能露出來。其實不是這樣的。
宋朝女性最常見的服裝就是里面穿一件抹胸,外面套一個褙子,甚至是不用紐扣,就像我們現在流行的“內衣外穿”一樣。
我們把現在的價值觀投射到歷史當中,會對各個朝代有不同的情感和認知。
比如,在近代、晚清或者明末那段時間,人們談起宋朝,眼睛會盯著宋朝的“積弱積貧”。宋跟西夏、遼、蒙古都打過仗,表現著實難看,甚至可以說是比較窩囊。
之所以那時候人們總關注宋朝這一面,是因為他們那個時代也面臨著亡國的風險。現實中的巨大焦慮感,就會投射到對歷朝歷代的看法上。當物質方面不愁,精神上希望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格調、有品位一點——在這種狀態下回頭去看,宋朝是最值得我們去重新挖掘、重新發現的。
(摘自“一條”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