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火鍋餐廳品牌海底撈被網友質疑涉嫌抄襲巴奴毛肚火鍋產品。
時說新語:
針對這次事件,巴奴作出回應:“海底撈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業,開創了服務主義的先河,如今又專注推出顧客喜愛的產品,我們也非常歡迎海底撈加入巴奴的產品主義陣營,共同為顧客提供健康、美味的好火鍋。”
不少人稱海底撈模仿菜品可能為真,但巴奴自我標榜“產品主義”的“碰瓷式營銷”也讓人沒有太多好感。其實,雙方相愛相殺多年,關于服務主義和產品主義的相爭確實有很多故事。
火鍋行業模仿海底撈的服務主義曾經是行業的統一動作,巴奴也進行過這樣的模仿,但在2012年巴奴進行差異化,提出了產品主義,并明確喊出“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的口號。毛肚和菌湯讓巴奴在海底撈強勢統領的火鍋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尤其是鄭州市場。

感受到壓力的海底撈也曾針對毛肚這個單品在雙方的交叉市場進行PK,競爭向來沒有短時間的勝負,在相互角逐中巴奴逐漸走出河南,實現從區域知名品牌到全國性品牌的轉身,海底撈赴香港上市。今年3月巴奴獲得由番茄資本獨家投資的近億元融資,上市傳聞甚囂塵上。
雙方的角逐被業界解讀為產品主義與服務主義之爭,但歸根結底,服務主義脫離產品無法立足,產品主義脫離服務也難長久,這本身并沒有勝負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