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仟澤,江何麗霞,何東活
(1.廣西來賓市興賓區畜牧站 546100;2.廣西來賓市興賓區正龍鄉畜牧水產技術推廣站 546100;3.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46100)
白羽肉雞的品種包括艾維茵肉雞、 愛拔益加肉雞 (AA 肉雞)、星布羅肉雞、塔特姆肉雞、羅曼肉雞和羅斯308 肉雞等,飼養38~42d 即可上市,體重達2kg 以上,肉料比1∶1.9~2.2,養殖白羽肉雞是個短、平、快的項目,筆者根據工作經歷,總結歸納白羽肉雞的飼養管理要點和常見病防治經驗,供同行和養殖戶參考。
環境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肉雞的成活率、生長速度及飼料轉化率。 環境條件主要包括:溫度、濕度、通風換氣、光照、飼養密度、飲水管理、飼喂管理等。
1.1.1 溫度
適宜的溫度是養好雞的關鍵,當雞群遇到應激,如接種疫苗、轉群時,溫度可適當提高1℃~2℃,夜間溫度要比白天溫度高0.5℃。舍內溫度適宜時,雞群活潑,分散均勻,采食飲水活動正常[1]。 溫度過高時,雞只伸翅,張嘴喘氣,不愛吃食,頻頻飲水;溫度過低時,雞只閉目吱叫,扎堆,擠向熱源。 雞的適宜溫度參見下表1。

表1 雞的適宜溫度
1.1.2 濕度
舍內溫度高,而濕度過低,容易造成雛雞脫水;而濕度過高,容易有曲霉菌和消化系統疾病。 雞的適宜濕度參見下表2。

表2 雞的適宜濕度
1.1.3 通風換氣
雞舍通風不良, 大量有害氣體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強烈刺激性,長時期危害可造成失明,并導致免疫力下降。 同時雞群也因氧氣不足而誘發腹水癥,這是腹水癥冬季發病率高的原因。 所以要根據雞齡大小、飼養密度、舍內外溫度、天氣及風力大小、舍內有害氣體濃度等多種因素來決定通風換氣量的大小。
1.1.4 光照
1.1.4.1 光照時間
光照時間直接影響雛雞采食量、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應將雞的光照管理如同飼料、飲水一樣,合理調節使用。 雞的適宜光照參見下表3。

表3 雞的適宜光照
為防止停電造成的肉雞應激,每天熄燈1h,讓雞黑暗1h,使仔雞適應和習慣黑暗環境不會因停電而造雞群擁擠窒息而死。
1.1.4.2 光照強度
在整個飼養期間,光照強度原則是由強到弱。不同周齡雞的光照強度見表4。

表4 不同周齡雞的光照強度
1.1.5 飼養密度
飼養密度是否合適,主要觀察肉雞整齊度。飼養密度按照季節和肉雞的最終體重來增減飼養密度。 如密度過大,肉雞出現休息、飲食秩序混亂,雞群生長緩慢,疾病增多,生長不一致,死亡率增加。 合理的雞群飼養密度如下表5。

表5 雞群飼養密度
1.1.6 飲水管理
衛生而充足的飲水是肉雞飼養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肉雞飲水的衛生要求和人的飲用水標準一樣, 不能被大腸桿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污染。 3 日齡以內的雛雞飲用20℃左右的溫開水,之后用自來水或深井水。 雛雞先飲水,3h 后再開食。 飲水器應擺放均勻,不能斷水,經常調節飲水器高度,使其邊沿與雞背同高。除了飲水免疫、飲水投藥、補充維生素等,其他時間飲水添加消毒藥,保持飲水衛生。
1.1.7 飼喂管理
雛雞飲水3h 后,將飼料撒在開食盤、報紙或塑料布上飼喂,每1000 只使用10~15 個開食盤,實行自由采食,少喂勤添,每2h喂一次。每次的飼喂量應控制30min 左右采食完,從每只雞0.5g/次開始,逐漸增加。每天做好飼料記錄,從4 日齡開始逐步換用料桶喂料, 逐漸減少飼喂次數, 每隔4~6h 喂一次,22 日齡后每隔4h 喂一次。 經常調整料桶高度,使其邊沿與雞背部高度相同,減少飼料浪費。
雛雞的質量直接影響成活率, 對生產者的經濟效益影響極大。 在同等飼養管理條件下,健康雛雞4 周齡死亡率低于5%,病弱雛雞則達20%以上,必須認真選擇。 雛雞質量指標見下表6。

表6 雛雞質量指標
采用全進全出制,一是要選擇生長發育較整齊的雞種,在飼養時要提供良好的飼料和足夠的飼槽; 二是在管理時要采取公和母,強和弱分群飼養;三是要加強疾病的預防,采取有效措施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雞群同期出場。
3.2.1 雞舍的選址
將雞舍建在隔離條件好的區域,離養殖場、公路主干道或其他污染源至少3km,水源清潔檢驗合格。
3.2.2 環境衛生
養雞場大門口設消毒池,每周更換消毒藥物,飼料和排泄物運輸車輛進出必須走消毒池,養雞場實行封閉式管理[2],減少人員外出,所有進入雞場的人員必須遵守生物安全程序。
根據當地雞病流行特點,制定免疫程序,并按要求及時接種各種疫苗, 所選用的疫苗應來自正規廠家或經國家主管部門認可的進口疫苗,正確貯存和使用。 免疫程序見表7。

表7 白羽肉雞免疫程序表
常見的細菌性疾病有:雞白痢、雞大腸桿菌病、雞巴氏桿菌病、傳染性鼻炎、葡萄球菌病等。 臨床應用的敏感治療藥物主要有頭孢類、氟苯尼考、磷霉素鈣、安普霉素等,采用配伍用藥也能取得明顯效果[3]。如:丁胺卡那+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青霉素類(阿莫西林)、胺卡那霉素+喹諾酮類(乳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阿莫西林+β-內酰胺類、粘桿菌素+氨基糖苷類,效果均比較理想。
常見的病毒性疾病:雞新城疫、馬立克氏病、傳染性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等。 病毒性疾病無特殊藥物治療,在日常飼養管理中應認真執行衛生綜合防疫措施,嚴格執行免疫程序。
常見的寄生蟲疾病:雞球蟲病、組織滴蟲病、線蟲病等。雞球蟲病采用磺胺氯丙嗪鈉原粉1g 兌10kg 飲水集中飲用, 連用5~7d,飲水中添加VA、VK 和VB,效果顯著。 組織滴蟲病、線蟲病治療:甲硝噠唑,按400mg/kg 混入飼料,連用5~7d。左旋咪唑。每千克體重用25mg,一次性投服。
霉形體疾病包括慢性呼吸道病、病毒性關節炎等。常用的抗霉形體菌素有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氟喹諾酮類、氟甲砜霉素、林可霉素、支原凈、北里霉素等。
真菌能引起曲霉菌病、冠癬等的疾病。防治真菌主要措施包括加強種蛋孵化器的消毒,不喂發霉變質飼料,加強舍內通風換氣。 在發病初期,蛋雞可用1∶2000~13000 的硫酸銅溶液飲水,連用2~3d。 嚴重時使用制霉菌素拌料,將制霉菌素以每100 只10~15 日齡的雛雞一次50~80 萬IU 的用藥量進行混料,每天早晚各一次,連喂4~5d 為一個療程,病情嚴重的進行人工投服,飲水中加入葡萄糖、電解多維、VC、強力霉素等,連續用藥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