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無論天氣炎熱難忍或者大雨傾盆,七十多歲的母親總是像蜜蜂一樣出出進進,忙忙碌碌。她把人們廢棄的紙煙盒、飲料罐、機油瓶等等,甚至是十分微小的報紙角都拾了回來,然后分類整裝,再背到廢品站賣掉。這樣反反復復,把自己弄得臟兮兮的,還惹來好多鄙夷的目光和嘲笑。母親到底為了啥?是什么支撐著她強大的精神動力,甚至對鄙夷、嘲笑和指責都不管不顧呢?
晚上,母親在燈下攤開一堆錢,有一角的,也有一元的,開始數算起來:
“離三百還差二十六元……”
原來,她在給孫女攢學費。她的孫女考上了重點大學,她心里像灌滿了蜂蜜一樣甜。母親是一個農民,七十多歲的她再沒有來錢的門路,她只能拾破爛賣錢。為支持孫女讀大學,她決心趕在開學之前,要攢夠三百元送給自己的孫女,表達她對孫女上學的全力支持和鼓勵。
中午,太陽像火盆一樣烤,母親居然放棄了午休往外跑。看到這般情景,我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勸母親放棄拾破爛兒的計劃失敗,于是我改變了方法,準備“借”給她二十六元,不就滿三百元了嗎?
“不要,‘借的錢代表不了我的心、我的情,只有我親自掙的錢才能代表我的誠心誠意。”
看到母親態度那樣堅決,我流淚了。可是淚并沒有從我的面頰流下,而是……流進了我的心田。
母親沒有機會上學,只是當年在夜校識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字,每每空閑時間,就在地上比畫溫習,至今不忘。她把子女上學讀書當作家庭中唯一的大事。只要子女努力讀書,她就信心百倍地去支持,哪怕千難萬險,她都不畏懼。
八十年代,我考上師大那年,父親外出打工不在家,因為沒有八十元的生活費,母親從東家出來又從西家進去,全村二百多戶人家她幾乎借了個遍,最后終于湊夠了。
她經常給孫子們說,天下最好的生意是讀書。記得從女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母親就開始給未諳世事的她教拼音a、o、e,她那稀奇古怪的樣子惹得我們一家人捧腹大笑。到女兒有點思考能力以后,母親經常讓孫女猜謎語,鼓勵孫女寫字、讀書、數數,并不厭其煩地給予孫女掌聲。真的,女兒能夠考取重點大學,也有母親堅持辛勤澆灌花朵的一份功勞。我為我有這樣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感到無比驕傲,雖然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但她卻知道授予子孫后代以“漁”的道理!
正因為母親對讀書上學有這樣的認知,所以只要是關于學習方面的事情,她就第一個站出來支持,甚至不惜一切代價來支持。
是啊,天下聰明賢惠的母親有千千萬,她們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想到這里,我的淚,感恩的淚,敬佩的淚……像千萬條小河又一次流入我的心田。
作者簡介:李向上,系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甘肅省平涼市作協會員,現為甘肅省莊浪縣南湖鎮人民政府群文館員,累計創作各類作品1000余篇。
(責任編輯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