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逵 楊有福 李馬成
摘要:非洲豬瘟在我國暴發以來,短期內給養豬業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針對此種情況養殖端采取生物安全等措施,研發端緊急實施疫苗研發,但均未取得較好進展。中草藥富含的多種功能成分在機體免疫調節、抗病毒等方面有較好效果,對非洲豬瘟防控有一定的意義。總結了現有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研發近況,并對中草藥防控非洲豬瘟的機理方面進行了介紹,以期為中草藥在非洲豬瘟防控中發揮更大作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非洲豬瘟;生物安全;疫苗;中草藥
中圖分類號:S858.28;S853.7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9-0007-02
非洲豬瘟(ASF)是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和致死性傳染病,其潛伏期長、前驅期與發病期短、致死率可高達100%,當出現部分癥狀時已達死亡高峰期,給我國養豬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 000億以上。1年來,諸多措施如月桂酸單甘油酯、恩諾沙星、偽狂犬疫苗、自家苗、耐過豬血清或卵黃抗體等一一被證實無效。目前,對該病的防控既無疫苗也無藥物,生物安全措施是惟一證實有效的防控手段,但目前仍沒有形成系統的防控方案。
1 ?生物安全措施并不是非洲豬瘟防控的“惟一選項”
嚴格的隔離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曾被認為是防控非洲豬瘟的“惟一選項”,包括使用過硫酸氫鉀粉、氫氧化鈉、生石灰和火焰等方法做空欄消毒、帶豬消毒,嚴格限制人員流動等。但2019年5月粵、桂、瓊等地非洲豬瘟高發,6月湘、鄂、贛高發、7月全面暴發(包括云、貴、川等地),大小豬場幾乎全部“中招”,事實證明生物安全不是救命稻草。飼料安全曾被擺在很高的位置,高溫消毒制粒飼料(85 ℃ 3 min,10 min與20 min)風靡一時,事實證明其并不一定比粉料安全,但相比水來說是絕對安全的。盡管生物安全已經做到了“病態”和“密不透風”,消毒的強度和密度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地步,真正做到了全面、360°和全天候立體消殺防控非洲豬瘟,但仍然沒有人或豬場敢宣稱能通過生物安全洗消完全將非洲豬瘟阻擋在豬場之外。因此,生物安全措施不是非洲豬瘟防控的“惟一選項”,但一定是“必要選項”。生物安全的主要作用就是降低ASFV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如豬只買賣、淘汰、病死豬處理、豬糞與水源污染、飼料、獸藥、器械和物品等的運輸及人員的接觸)的風險,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病毒載量。
2 ?疫苗研發速度超出預期,但離臨床應用距離還很遙遠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和軍事獸醫研究院于2018年分別成功分離出非洲豬瘟Pig/HLJ/18毒株和DB/SY/18毒株,并于2019年找到了表位基因衣殼蛋白p72蛋白,其呈現4個暴露區域,可用于定義病毒表位與指導疫苗開發,成功敲除了毒力基因MGF與CD2v,完成了MGF與CD2v雙基因缺失苗疫苗研究階段。幾個月內成功分離出病毒并進行了鑒定,弄清了病毒由5層結構構成,1年時間研制出可進行臨床安全評價的雙基因缺失苗,其研發進度、速度和成果世間罕有。但真正要進入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首先是安全評價方面,若這一關通不過,“有望在2020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將成為一句空話;另一方面是還沒有尋找到培養ASFV的細胞系,只能通過分離到的SPF豬肺泡巨噬細胞的原代細胞進行培養。盡管該病發生已有百年,但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或研究機構真正完成了疫苗研究,基本還處于尋找毒力基因、尋找能誘導中和抗體的抗原蛋白階段。目前僅能確認“基因缺失苗”對非洲豬瘟防控是有效的,但安全性有待考量。國外證實,目前滅活苗、亞單位疫苗和DNA疫苗是無效的。
3 ?中草藥防控非洲豬瘟的潛力巨大
中草藥富含多種活性成分:①多糖類,如黃芪多糖、香菇多糖、人參多糖、淫羊藿多糖等,或寡糖類如殼寡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甘露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異麥芽糖等,具有免疫調節、維護胃腸道微生態平衡、上皮修復和抗氧化等作用。②皂甙類,又稱配糖體,如黃芪甲苷、人參皂苷、淫羊藿苷、刺五加苷、糖萜素等具有非常強的神經調節、免疫調節、血液調節、抑菌殺菌和抗應激等作用。③生物堿類,如苦參堿、小檗堿、麻黃堿、博落回生物堿、喜樹堿、檳榔生物堿和鉤吻生物堿等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菌消炎、抗病毒和促生長等作用。④黃酮類,如蘆丁、陳皮苷、黃芩素、槲皮素、大豆異黃酮能抗氧化、雙向調節雌性激素、降低膽固醇[1]。⑤有機酸類,如綠原酸、苯甲酸、抗敗血酸、蘋果酸、枸櫞酸、水楊酸、咖啡酸、酒石酸和揮發性脂肪酸等,具有抗菌、調節pH、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和改善食欲等作用。⑥多酚類,如香芹酚、百里香酚、山奈酚、花青素、蝦青素和檳榔紅色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驅蟲和抗氧化等作用[2]。⑦萜類,如女貞子三萜、樟腦、龍腦樟和松脂等,具有祛痰止咳、祛風發汗、醒腦鎮痛、抗菌驅蟲和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⑧植物精油,如牛至油、玫瑰油、桉葉油和魚腥草油等,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驅蟲和誘食等功能[3]。
中草藥的大多數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行氣活血(溶解血栓)、增加血氧、強心利尿、平喘護肺、修復黏膜損傷、糾正代謝紊亂、抗菌消炎、抗病毒、防敗血、平衡血壓和提高機體抗氧化應激等作用,在非洲豬瘟防控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4 ?在生物安全基礎之上通過中草藥維護黏膜完整才能有效防控非洲豬瘟
單純通過生物安全措施已無法阻擋ASFV前進的步伐,再周密的生物安全都有可能“百密一疏”,豬場很難阻擋ASFV不進入或不感染豬。由于ASFV結構本身的復雜性、基因的多樣性、DNA病毒的可變性、免疫逃避的靈活性等,疫苗研究需要突破一道道技術屏障與難關,研發應用任重道遠,短時間內難以推出既高效又安全并能臨床應用的非洲豬瘟疫苗。目前雖然基因缺失疫苗有較大突破,在臨床應用上可能是高效的,但安全性還無法保障,還有許多技術瓶頸需要突破,離臨床應用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
ASFV的侵入門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維護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完整對阻擋或延緩ASFV的入侵有幫助,而中草藥經合理配伍后(如刺五加、越橘、女貞子、人參等)在這方面有獨特優勢:不但能有效提升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發揮重要作用,如增強單核巨噬細胞、紅細胞、NK細胞、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樹突狀細胞和CD8+ T淋巴細胞的活性;促進溶菌酶、防御素的分泌;促進SIgA產生有利于共同黏膜免疫屏障的建立,維護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的完整,阻擋或減緩ASFV從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入侵體內,通過SIgA還可以直接清除食糜中的病毒和消除過敏原,降低LAK活性,誘導內源性干擾素(包括Ⅰ型和Ⅱ型干擾素)分泌、誘導抗病毒蛋白的產生;此外還具有免疫雙向調節作用,可有效抑制ASFV引起的Ⅲ型超敏反應,促進MHCⅠ的免疫調節作用,抑制細胞因子風暴,促進CD8+ T淋巴細胞的細胞毒作用,促進感染細胞的凋亡,抑制病毒的復制和消除敗血癥,提高機體抗氧化應激能力,有效減少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大量凋亡;同時,提高CD4+ T淋巴細胞的抗原提呈作用和MHCⅡ的免疫調節作用,提高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加速中和抗體的產生;還能補氣養血、調理心肺功能,維護紅細胞結構、功能和攜氧能力,避免血管內紅細胞聚集溶解血栓,維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完整和正常的血液循環;保肝護脾,增加肝臟的“藏血”和脾臟的“統血”能力,有效穩定血壓和防止“巨脾癥”發生,防止外周大出血。
5 ?小結
總之,生物安全是每個豬場的“必修課”。非洲豬瘟暴發表明以前的生物安全意識較差,需要“補課”,不能松懈。同時,合理配伍的中草藥在防控非州豬瘟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能彌補疫苗免疫的“空白期”,其強大的“免疫雙向調節作用”(既能消除超敏反應又能防止免疫崩潰)“血栓調節能力”(既能防止紅細胞聚集、溶解血栓又能預防血小板減少癥,防止血液崩漏)“補氣養血能力”(既能增加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又能防止敗血癥的發生)和“血壓調節能力”(提高肝藏血和脾統血能力,既能防止高血壓如巨脾癥的發生又能迅速止血防止低血壓的發生),能最大限度延緩病豬死亡。因此,在生物安全基礎上加強中草藥的研究與應用,可有效幫助中國養豬業防控非洲豬瘟。
參考文獻:
[1] 李萌茹,周玉枝,杜冠華,等.中藥黃酮類化合物抗衰老作用及其機制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9,54(8):1382-1391.
[2] 楊 ?澍,洪 ?閣,劉天軍.植物多酚類物質的生物學活性研究進展[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第21分會場:中藥與天然藥物現代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3.
[3] 周 ?洋,彭 ?艷,周小秋.植物精油對動物生長和免疫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動物營養學報,2018,30(1):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