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芳



2015年9月 ,根據工作安排,孫蔚東由江西省鄱湖辦(蘇區辦)派駐到離家幾百公里以外的偏遠山村、“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贛州市信豐縣新田鎮銅鑼丘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而且一干就是五年。五年多來,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心用情履職盡責,全力讓組織放心,使群眾滿意。
黨建引領建強堡壘,夯實“棋盤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作為第一書記,孫蔚東堅持把建強基層黨組織貫穿到工作始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的一線。
一是抓初心感召,強化政治力。堅持把政治要求、政治標準貫穿到各項工作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孫蔚東帶領全體黨員到新田鎮百石村——紅軍長征第一仗所在地祭拜洪超烈士墓,接受紅色革命教育;帶領全體黨員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精心制作宣傳展板、宣傳欄,宣傳黨和國家及省市縣的扶貧政策,在該村形成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良好氛圍。銅鑼丘村壩上小組新建了一個休閑小區,命名為“感恩奮進”小區,以表達全村人銘記黨恩、感恩奮進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感于黨員干部的精神觸動,一線防控人員謝燕萍、蔡金輝紛紛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黃若茂、蔡福明等3名貧困戶主動申請加入志愿服務隊。
二是抓建制管理,強化組織力。帶領村“兩委”班子認真落實完善好“三會一課”等各項制度機制,按照責任分工推進落實。特別是在這次疫情中,村里年前外地返鄉人員共402人,形勢嚴峻。孫蔚東充分發揮“兩委”成員、黨員小組長、婦女小組長的作用,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4支,深入村小組全面做好摸排、健康監測等工作,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確保防控工作落實落細。
三是抓為民服務,強化作風力。2019年漲洪水期間,孫蔚東和駐村工作隊及全體黨員,做到沖鋒在前、不顧安危,及時轉移群眾及財產。同時,向省里爭取25萬元水毀項目資金,用于災后橋、路、水渠修復,鄉親們深受感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減少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積極向省里爭取,獲得資金近200萬元,用于農業生產和產業發展。同時,發動16名黨員志愿者,幫助種植戶春耕備耕,得到百姓一致肯定。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裝滿“錢袋子”
扶貧是一項迫切緊張的管理工作,必需過體力、心理、生活、能力、意志、效果“五道關”,需要耐心、魄力、意志和智慧,如果沒有扎實過硬的工作能力和品格素質,很難勝任扶貧村“第一書記”的重擔。這項工作對女性而言,比男性可能付出的要更多。剛來時,孫蔚東家中有90歲的婆婆和年邁的父母親需要照料。無論從工作性質上還是家庭情況上,都不適合來大山深處的貧困村做扶貧“第一書記”,所以她當時的選擇讓全單位的人為之吃驚。銅鑼丘村位置偏遠、交通閉塞、基礎薄弱。該村共有16個村民小組、638戶農戶、263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全村27平方公里,屬于“十三五”省級貧困村。這里村民居住的地方并不集中,對全村638戶人家摸底調查的工作異常艱難,需要馬不停蹄地走村竄戶。孫蔚東從小在城市長大,沒有鄉村生活經歷,方言不熟、村情不懂、鄉親不識,加之村民一看是女干部都不太信任她,剛駐村時難以適應。不過,孫蔚東積極主動融入村民,只要有機會,就和鄉親們拉家常、聊困難、謀致富、議發展。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駐村的頭3個月,孫蔚東和駐村工作隊就連續走訪了50余戶農戶,情況摸透了,村民們也更信任她了。
在熟練掌握村情后,孫蔚東第一時間向委辦領導報告。委辦領導立即組織委辦有關處室主要負責人和扶貧工作隊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摸清實情,找準癥結,抓住該村最突出的困難、最薄弱的環節,發揮自身優勢,從政策、項目、資金等各方面,量身定制了兩個三年定點幫扶規劃,安排協調了一批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扶貧項目與資金。委辦領導把銅鑼丘村作為“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活動聯系點,經常上門調研、征求意見并指導具體扶貧工作,每季度聽取扶貧工作隊的匯報,及時幫助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如了解到該村急需完善信息化設備,省辦領導立即協調有關部門為該村解決5萬元裝備。同時提出要立足特色資源,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打好組合拳,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來帶動脫貧致富。
一是抓重點、分梯次,解決“干什么”的問題。通過深入了解貧困戶需求、征求村鎮意見,以及多次外出調研、詳細核算,在省發改委的支持下,明確了重點發展的產業,最終制定了“油光旅橙”產業計劃,即油茶、光伏、旅游、臍橙。2015年發展1100畝油茶基地,13名貧困戶每人經營5畝。2017年發展光伏發電,貧困戶每年分紅2000元以上。2019年,爭取資金150萬元,入股新田鎮坪地山村生態旅游公司,每年進行分紅。2020年,爭取資金200萬元,建起100畝高標準臍橙產業基地,農戶以林地入股方式分紅。通過重點產業扶持,每年梯次實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確保集中發力、統籌推進、滾動收益、持續發展。
二是抓主體、激活力,解決“愿意干”的問題。外力幫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也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只有用好外力、激發內力,才能形成合力。每年積極幫助貧困戶自主發展煙葉、臍橙、牛、土雞、土鴨、魚、花生等傳統養殖和種植業,實現以點帶面,確保穩定收入。
三是抓渠道、樹品牌,解決“干得好”的問題。一方面,依托省廣播電臺、騰訊、抖音等多元平臺,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展示本地產品,突出特點、打造亮點,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將油茶、臍橙、蜂蜜、紅薯粉、腐竹等產品進行優化包裝,推動參加各類推薦會、展銷會,拓展銷售渠道。5月20日,孫蔚東參加由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等黨委組織的省派八位女書記“最美第一書記帶貨啦”, 以及江西電視臺舉辦的“中國村播大會”,傾情推銷信豐助農產品20多萬元。
四是抓培訓、賦動能,解決“善于干”的問題。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職業教育,掌握一技之長,能就業,這一戶脫貧就有希望了。對此,緊密結合“互聯網+”行動計劃,組織貧困戶參加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內容的培訓,提高對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掌握運用。正是有了電商平臺的賦能,該村去年第四季度電商銷售金額達到了3萬多元。今年,省發改委又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村扶貧產品3萬元。
為民辦事服務,暖好“心窩子”
孫蔚東把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句話牢記于心,并付諸行動,當好為民辦事服務的“貼心人”。
針對“路難行”的問題,及時推動修建公路,累計硬化通村公路8.6公里,硬化通組公路4公里,實現通組公路硬化全覆蓋,使村子到鎮政府的路程縮短了半小時,村民出行更方便了。特別是到了贛南臍橙采摘的時節,對外運輸銷售比原來更暢通了。針對“水難通”的問題,修建水渠13.1公里、水坡水站5座,基本滿足了灌溉需求。針對“河難過”的問題,協調資金80多萬,修建了跨度達50余米的高標準壩上橋,解決了附近6個村民小組200多戶老百姓的出行難題,終結了“平日赤腳趟河水、汛期繞遠數里地”的局面。
五年來,在孫蔚東和工作隊的爭取下,獲得江西省發改委項目資金800多萬元,帶動扶貧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民生項目、基礎設施等70多個綜合項目。路通了、水通了、橋通了,條件改善了,生活好轉了,黨心民心也聯通了。原來的村黨支部書記黃邦榮說:“我當了二十幾年的村干部,村里二十幾年的資金項目加起來,都沒有孫書記這幾年幫助村里面爭取的多!”
村子有位叫陳功傳的貧困戶的妻子前幾年患了紅斑狼瘡,勞動能力受限,村民也不敢和她接觸,使她身心飽受煎熬。對此,孫蔚東及時聯系省城醫生為她視頻會診,并搬到家里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積極做村民思想工作,告訴大家該病不是傳染病不要擔心。隨著病情好轉,以及看到孫蔚東每日和他們一起在田間地頭卻相安無事,大家也逐漸不怕和她接觸了,她本人也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同時,孫蔚東幫助陳功傳入股光伏發電農民合作社和油茶基地,還申請了生態護林員的公益性崗位。此外,在疫情封村期間,為了不耽誤陳功傳妻子的治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主動聯系車輛送她去醫院治療,還為他們即將中考的兒子送來了新學期的教材,使他們時刻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組織的關懷。
還有一名貧困戶名叫黃為躍,他身患慢性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妻子智力偏弱,但是兒子黃朝欣通過努力考上了大學。針對他家缺少勞動力、家庭收入不高的問題,幫助他申請了產業貸款和產業補貼,通過產業幫扶全家每年分紅可達3000多元。家里條件雖然不好,但是貧困人家出個大學生不容易。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為了讓他兒子安心讀書,孫蔚東不僅幫助其申報雨露計劃補貼,還幫助申請助學貸款,解決了后顧之憂。黃朝欣畢業后,就畢業去向問題,孫蔚東經常與其微信溝通。現在他在信豐工業園找到了如意工作,還有了女朋友。黃為躍在企業務工不幸受傷,孫蔚東不僅到醫院去看他,為盡早獲得賠償,還積極聯系律師和省、市有關鑒定部門,爭取最大合理權益。在黃為躍養傷期間,為減輕家庭負擔,又幫助他妻子申請公益性崗位。這些日常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黃朝欣這個95后男孩,促使他萌發了入黨的想法。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想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黨的感激之情,去幫助更多需要的人,讓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陽光和希望。”他在被列為入黨積極分子期間,孫蔚東經常找他談心,檢查、指導、幫助他學習黨章的基本知識,幫助其提高對黨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類似的幫扶故事還有很多。五年來,孫蔚東及駐村工作隊組織泰康人壽保險、農業部門、民政部門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捐款、捐物、慰問活動,籌集資金和物質10多萬元,為全村34戶貧困家庭完成“家庭心愿”,為20名貧困學生實現“微心愿”,組織貧困戶進行免費體檢,為教育基金、抗疫情捐款4000元,對生活特別困難的貧困戶,還及時組織將糧油等基本生活品送到他們家里,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好口碑。當地群眾由衷地感慨:“黨和政府的政策真好!扶貧工作隊真好!扶貧工作隊的人真好!孫書記真好!”孫蔚東說,這四個“好”字給了她莫大地欣慰和鼓勵。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回顧這五年多的“村民”生活,或許孫蔚東不能時常陪伴在數百公里外南昌家里丈夫的身邊,不能照顧80多歲的父母和90多歲的婆婆,也不能在女兒難得回國一次時好好給她做頓飯,然而,她并不后悔。因為,她看到了村子里建檔立卡34戶90人全面脫貧摘帽;看到了村集體收入由幫扶前除轉移支付外的零元,提高到10萬元以上;看到了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幫扶前不到3000元提高到2019年的12500多元;更看到了昔日貧困落后的省級貧困村,逐漸變成了先進村。
最打動她的,還是村民們開心的笑臉、鼓囊的口袋、十足的勁頭,還有遠在海外女兒信中說的:“當別人問我未來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無一例外都會回答:為貧窮的地方帶去幸福、給貧瘠的土地帶來機遇。這都是源于媽媽您駐村帶給我的影響”,這些讓她更加感受到了扶貧工作的偉大意義。這也是兩年前她在第一個任期滿后,自愿留下來繼續扎根的動力。組織上也給予了她很多的鼓勵,先后在2015年至2017年、2018年、2019年省派單位省級考核中被評為先進個人、“江西省三八紅旗手”、省發改委優秀共產黨員、信豐縣最佳第一書記,并獲得“贛州市脫貧攻堅貢獻獎”,其所在工作隊也被評為優秀駐村工作隊。她們村子的故事也多次被國家、省、市級主流媒體進行報道。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