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走進湘贛邊界的青茶村,條條水泥路穿行山間,翠綠的茶園延綿旖旎,棟棟安居房點綴其中,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一派“綠富美”的幸福圖景映入眼簾。
而在幾年前,這里卻是另一幅景象。通組路還未完全通,土坯房隨處可見,村里基礎設施差、地處偏、出行難,加上群眾思想觀念落后,讓這個村子久戴“貧困帽”。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8%,是全縣八個“深度貧困村”之一。2018年,范新華帶著組織的信任與重托,來到了青茶村擔任第一書記。
補齊基礎短板
范新華到村后,從熟悉村情、民情入手,走遍了全村12個村民小組,訪遍了全村170余戶村民,與村民越來越熟,客家話也越說越暢,扶貧思路也越來越清晰。
2018年3月的青茶村,寒風習習,春意在村里萌動著。范新華與村“兩委”一起,到距鎮上有近20華里遠的岫背組召開通組路動員會。村民們聽到要修路,個個摩拳擦掌,熱情高漲,村民意見迅速達成一致,不僅土地不要錢,而且主動排班,自愿投工投勞,積極參與。有了群眾的支持,不到半個月時間,路就修好了。“路通了,出去干活方便了”,會做泥工的貧困戶黃石林高興地說道。他每天騎著摩托車忙著到附近村鎮干活,時間節省了,安全系數也高了。
“不讓一個貧困戶在危房中奔小康”。高屋組的貧困戶鐘守全,已年過半百,獨身一人,住在有幾十年歷史的土坯房。范新華第一次上門做工作,卻吃了“閉門羹”。經過多次走訪后,終于打開了老鐘的心結。原來,他擔心補的錢不夠,身體又不好,還不如繼續窩在老房子里。了解緣由后,范新華積極向縣安居辦爭取“交鑰匙”建房政策,由村代建。年底,一棟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的房子建好了。大家一起幫著搬家,老鐘高興得樂開了花,拉著大家留下來吃午飯。
群眾發展的意愿有多強,改變的速度就有多快。多年來,乘著扶貧政策的東風,青茶村拓寬8公里村道,修建5公里通組路、4公里入戶路;新建了文化室、衛生室。全村安居工程建房59戶,移民16戶,拆除危舊土坯房、殘垣斷壁1萬余平方米,實施分散供水改造,推進“廁所革命”,讓全村農戶喝上了干凈水、用上了衛生廁。
筑牢產業根基
脫貧致富,產業先行。
位于深山之中的青茶村,山多地少,適合茶葉種植。但由于茶農技術參差不齊,茶園老化,產值低,茶農收益不佳,讓茶農們很是揪心。
范新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依托縣里出臺的“四個一”產業扶貧政策,積極引導貧困戶新種和低改茶園,還在村里開展茶葉種植、制茶技術培訓。“我新種了4畝茶葉,低改了2畝,還得到了補助。”貧困戶鐘新華笑著說,現在政策就是好呀。如今,他種植的茶葉已全部進入采摘期,每畝收入在3000元以上。“茶葉就是我們的致富金葉子!”正在茶園勞作的鐘新華,忙并快樂著。
為改變過去單打獨斗的局面,在駐村工作隊的支持下,村里創辦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將全部貧困戶納入;聘請農技專家為技術指導員,免費培訓村民200多人次;提供信用擔保,幫助貧困戶申請貼息產業貸款80余萬元。
貧困戶你追我趕,掀起了發展產業的熱潮。現今的青茶村發展茶葉1500余畝,種植油茶300余畝。有了產業的支撐,一方水土不僅養活了一方人,更富了一方百姓。
感恩奮進前行
行至青茶村村口,一條“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感念黨恩的宣傳標語,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感恩奮進,砥礪前行,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范新華在村里大力推進感恩立志教育。
“感謝黨的好政策,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也有信心,干好工作,把家庭打理好。”在最新一期的“三講一評”頌黨恩會上,貧困戶李煥昆動情地說道。之前李煥昆與老母親一起生活,好喝酒,對生活“無所謂”。后來范新華找到他,與他聊天談心,給他介紹工作。最后李煥昆下定決心作出改變,成功應聘為生態護林員;去年,還被選聘為村民小組長。這讓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期待。
以感恩促立志,以立志帶脫貧。在范新華的帶領下,青茶村推行“三講一評”“門前三包”,每季度評選“脫貧示范戶”“清潔家庭示范戶”和“后進戶”,在道德紅黑榜上進行公示,實行積分兌換獎勵,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和感恩之心。
盛夏的青茶村,綠意正濃,青茶村全村49戶146人全部實現脫貧。昔日深度貧困的青茶村,已經變身“綠富美”,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正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作者簡介:黃存平,吉安市遂川縣委辦公室。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