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閉幕
9月21日至25日,第4屆COMAC國際科技創新周在中國商飛公司客戶服務中心舉行。活動由中國商飛公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聯合主辦。來自中國民航局、歐洲航空安全局等監管機構,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Ameco、廈門太古等維修機構,航宇嘉泰等供應商,工銀租賃、交銀租賃等金融機構,交大、中科大等科研院所,聯想等高科技企業及相關行業協會的近500位專家共聚一堂,共謀產業創新和技術進步。
本屆科技創新周圍繞“商用飛機智慧運營與服務”這一主題,設置COMAC創新論壇、科技研討會、展示交流等多個板塊,交流基礎科學,探索前沿科技,解決疑難問題,促進創新合作,開展深度的政產學研融對話,共享商用飛機產業創新發展機遇。
中國商飛亮相第22屆中國工博會
9月15日至19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商飛公司攜ARJ21新支線客機模型、CBJ公務機模型、C919大型客機模型、CR929遠程寬體客機模型亮相航空技術與裝備展區,向公眾介紹了公司發展情況、ARJ21新支線飛機運營情況、C919大型客機試驗試飛情況以及CR929遠程寬體客機的研制情況。
本屆中國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采取“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會展新模式,通過5G直播、虛擬展廳等互聯網新技術,全新打造工博會在線平臺。展覽面積24.5萬平方米,參展企業2000多家,共設置九大專業展區。
國航、東航、南航上半年營收減半
國航、東航、南航近日先后披露2020年半年報。三大航司上半年營收降幅均在五成左右,凈利潤均由盈轉虧。
從三大航司披露的數據來看,國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96.46億元,同比下降54.61%,期內虧損94.4億元,去年同期盈利31.4億元;東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1.29億元,同比下降57.25%,期內虧損85.4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9.4億元;南航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89.64億元,同比下降46.58%,期內虧損81.7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6.9億元。
空客將維持單通道商用飛機產能
近日,空客公司表示,盡管疫情對行業的沖擊超過了預期,同時歐洲第二波疫情的出現使得公司不得不準備了進一步調整產能的方案。但目前,公司仍決定維持疫情初期的生產水平,暫時不再繼續下調產能。目前,空客A320系列飛機的產能已從疫情前的月產60架下調至40架。
EASA完成對737MAX的認可試飛
9月11日,EASA完成了對737MAX的認可試飛,目前正在分析試飛期間收集的數據和其他信息,為聯合運行評估委員會(JOEB)評估飛行員培訓要求做準備。來自巴西、加拿大、歐洲和美國的飛行員及多個監管機構將參與JOEB的評估工作。評估工作于9月14日在倫敦蓋特威克機場開始,持續約10天。
SSJ-New將于2023年完成研制
9月17日,俄羅斯副總理鮑里索夫表示,SSJ-New項目將于2023年完成研制,并投入試飛。據悉,SSJ-New項目將需要1200億~1300億盧布(約合109億~118億元人民幣)研制經費,其中包括俄制發動機PD-8的研制費用。
SSJ-New是由俄工貿部在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后提出的SSJ100改進型項目,旨在實現機載系統和零部件的進口替代,預計SSJ-New的俄制零部件和系統比重將提升至50%~60%。
MC21將于2021年年底開始交付
近日,俄羅斯工貿部長曼圖羅夫表示,受制裁和疫情影響,MC21試飛和取證進度將推遲,預計將于2021年年底交付啟動用戶——Aeroflot航空。目前,伊爾庫特公司已根據疫情調整MC21研制計劃。曼圖羅夫還透露,伊爾庫特公司將優先向俄羅斯運營商交付MC21,以建立維護和服務能力,從而避免重犯SSJ100由于售后服務能力不完善所導致的銷售困境。截至目前,MC21共有175架確認訂單。
CF34-10系列發動機生產工作遷回達勒姆
近日,GE表示CF34-10系列發動機的生產工作已遷回其最初生產地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其中,首臺回到達勒姆生產的CF34-10A發動機已于8月下旬運抵GE位于俄亥俄州皮爾布斯的工廠進行生產測試。
目前,全球已有1600多臺CF34-10系列發動機投入使用,累計飛行時間超過3000萬小時。
賽峰將繼續推進對LEAP系列發動機的改進
近日,賽峰集團首席執行官Philippe Petitcolin表示,CFM國際公司今后五年技術研發力量將主要集中在一些成熟度較高的新技術上,以保證在2035年前為行業提供更加綠色的發動機產品。因此,對于LEAP系列發動機的改進將主要圍繞技術優化展開。
雷神技術放緩混合動力客機項目研發進程
近日,雷神技術公司表示,盡管受疫情影響公司的混合動力客機項目(804項目)的研發進度有所放緩,但公司仍將致力于推動電動飛機技術的發展。804項目于2019年3月公布,計劃將Dash 8-100渦輪螺旋槳飛機裝配的兩臺發動機中的一臺替換為混合動力推進系統,并計劃于2022年首飛。目前,雷神技術尚未透露該項目最新的研發進度表。
中歐適航技術實施程序完成簽署
繼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歐洲聯盟民用航空安全協定》及《適航和環保審定》附件正式生效后,中國民航局與歐盟航空安全局于9月3日召開視頻會議,簽署《中國民用航空局與歐盟航空安全局關于適航和環保審定的技術實施程序》及其附件《中國民用航空局與歐盟航空安全局民用航空產品運行/維修實施程序》。
兩份程序的簽署,從適航審定和航空器評審合作方面細化了協定和附件的內容,為雙方當局和工業企業合作明確了清晰路徑,為中歐民用航空產品互認創造了良好環境,協定及附件的內容將更好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