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章強
有機會識得湘楚大地的四大水系,卻是在今年。說是相識,其實只是在腦海中留下的印象花瓣而已。湘江為湖南最大的水系,來時,我們并未見其全貌,卻在長江附近見到一條河。兩岸壩得極整,水流平穩,水量濁黃,不知是否跟挖沙船有關,因為在附近就停泊著幾條船,像極了家鄉的挖沙船。這河比甌江還不如,甌江有時江流湍急,怒時如奔馬,靜如處子,心中暗生失望。身旁一位湖南妹子提醒道:“那是瀏陽河,是湘江支流。”
瀏陽河我不是太熟悉,可那首叫《瀏陽河》的歌倒還記得清楚。眼前的瀏陽河是我印象中的瀏陽河嗎?瀏陽河應該是凄涼憤怒,兩旁蘆蕩叢生的,還有大雁翔集。我單位的一位老人,喜歡拉胡琴,花白頭發,常在辦公室拉一段《瀏陽河》,纏綿悱惻的琴聲,常常令人想到瀏陽河,直覺悲涼撲面。
眼前掠過林立的紅色高樓,那是新崛起的益陽市區,益陽市區臨資水。“之是資水”,據傳遠古時候,這里是一片灰蒙蒙、坑坑洼洼的澤國。堯皇帝派一個名叫“資”的兒子協助大禹治水,“資”與興風作浪、制造洪災的大蟒搏斗,撕殺了不知多少個晝夜,大蟒負傷逃走,不敢再來,洪水也被征服。為紀念他為民除害的業績,人們把他住過的山,取名資山,治過的水取名資水。
資水水質清澈,在湖南四大水系中,排行第三。假如給人一點好感的話,那就是資水前方的塔山,在炎熱的夏日,白云明滅,托起塔山身軀。塔建在一個小山坡上,樹林青翠,倒映在水中,分辨不出哪個比哪個更美。江水清淺,水中鵝卵石,淺黃、淺白、淺黑,恍似置身于深山小溪。
沅江上雜草叢生,雖然不是在秋季,倒有一種荻花瑟瑟之感。江面倒比資水開闊得多,但江上平靜得很,不見一條船只,兩岸樹林茂盛,遮住其后的房屋,只見其“野”,這種風格與常德的風格倒相反。
我突發奇想:湖南取“江”名字的流域比取“水”名字的要大,江水下游的城市名頭與流域的大小相一致。湘江邊的長沙,沅江邊的常德,資水邊的益陽,澧水邊只有慈利縣。聽湖南妹子講,別看澧水水量小,但發怒的威力極大。曾在2008年2月間,淹沒下游許多良田房屋,江邊人家浸水達1米多,目前公路上淹過的痕跡還清晰地烙印著這一段經歷。
澧水流域共有一級支流74條,成梳狀分布。澧水是我看過最美的一條江,兩岸高山,壁立千仞。有的巖嶂如刀斧削過一般,直直地佇立在江邊;有的巖嶂高聳入云,望而生畏;有的奇峰突兀,惟妙惟肖,林木橫柯。溯江而上,隨處可見山間飛瀑飛泄而下。望著江對面的山嶂,似看一面流動的五彩屏風,時時變幻出無窮的景色。山坳處翠竹林中,幾處村屋上飄著幾縷炊煙,籠罩在竹林上端,與江水融成一體,似錦田園,夾岸橘林垂柳,山村秀色,不斷地把詩情畫意送到你們的眼前。澧水上聽說可以漂流,想想江水盤旋俯沖,這種漂流不禁讓人膽寒!
歸途時我才見到湘江,還見到了“橘子洲”,這個曾被偉人稱頌的島嶼,如今有湘江大橋連接,還有引橋通到島中。現在國內孤島就像東北虎、熊貓一樣,漸漸面臨瀕危,漸漸成了城市的部分,漸漸分不清是島還是陸地。
“橘子洲”有了汽車直達島上,“洲”變成“ 陸地”,湘江的橘子洲成了城市區域,你能說是島嶼嗎?假如偉人再現,面對湘江,環顧四周,橘子洲頭與橘子洲尾憑空橫出一道屏障,偉人該作何想!
溫州江心嶼現在也有汽車直通島上,這多少有些遺憾。本來江山嶼就稱“孤嶼”,謝靈運曾有詩云:“孤嶼媚中川。”現在將引橋直達島中,孤嶼不孤,中川不中,哪來的“媚”,今后誰還有機會欣賞如此美景……
“四大水系”,孕育了湖南人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壯哉,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