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榮
我的家鄉——濱州市陽信縣,地處黃河中下游沿岸,三角洲之濱,這里種植著萬畝梨園,被國家授予“中國鴨梨之鄉”。梨樹經過黃河水的澆灌,個大、皮薄、蜜甜、生津潤肺,遠銷國內外,是難得的佳品!曾一度成為亞運會運動員指定產品。
每年春,梨花盛開之際,我們梨鄉都舉行一年一度的梨花訂貨會,四面八方的游客紛至沓來,還有很多外國友人也來賞花、訂貨。人山人海,甚是壯觀。雖然我已多次游賞,但每到梨花盛開,我依然饒有興趣地陪朋友們一起去賞花,或者當一個志愿者,給外地的朋友做向導。今年梨花會,我再一次陪朋友來到萬畝梨園,領略那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盛景。
為了接送往返的八方賓朋,我們縣委縣府專門派出了免費觀光旅游車。一輛又一輛,都載滿了笑容盈盈的游客。客人們乘觀光車到達梨園后,首先登上高高的觀花臺,舉目遠眺。看!一望無際的潔白梨花,在陽光的映照下一閃一閃泛著亮光,如珍珠璀璨,如白雪晶瑩。滿園的梨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動著,仿佛涌起一層層潔白的浪花。梨花朵朵簇擁枝頭,密密匝匝,像白云一樣輕輕飄動,又如雪花一樣鋪天漫灑,掛滿枝,盈滿樹,開滿園。輕輕呼吸,便有幽幽花香襲來,令人心曠神怡。這一片花的海洋里,不斷有游客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好壯觀啊!我也陶醉其中,百賞不厭,暗自慨嘆:春風搖起梨花浪,朵朵花香沁芬芳。又想起古人“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雪作肌膚玉作容,不將嬌艷嫁東風”等優美詩句。
下了觀花臺,沿一條石徑到梨園深處漫游,時見蝴蝶斑斕,蜜蜂翩翩。絡繹不絕的游客紛紛在花前樹下拍照留影,我們也忍不住一邊觀賞,一邊抓拍。沿途有很多梨農正站在樹上點花粉(采集早酥的花做成花粉,用花粉槍,點在梨花上,可以讓梨花充分授粉)。還有梨農新嫁接的梨枝,根根遒勁有力,生機勃勃,努力向上生長著,正欲含苞待放,使梨園綻放出簇簇新生機。沿著石徑越過一座小石橋,來到了“仙女授梨”雕塑旁。
我們這里流傳著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梨園一帶曾有一個寬廣美麗的清波湖,天上的仙女們經常到此游玩。一天,七仙女在天宮果園中偷摘了專供王母娘娘享用的仙梨一起來到清波湖品嘗后,把仙梨核種在了湖畔。幾個春秋過去,岸邊長出了幾棵根深葉茂,碩果滿枝的仙梨樹。見此,仙女們在高興的同時又感到憂愁,此事若被王母娘娘知道,定會懲罰她們。這時,一群鴨子從湖中游來,仙女們見此便有了主意,把仙梨的頭變成了鴨頭狀,就看不出是天上之物了。于是她們略施法術,須臾間,仙梨變成了鴨梨。由此陽信鴨梨成為人間仙果。
梨園里,還有一棵被譽為“梨母”的老樹,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樹干粗壯需幾人才能環抱過來。根深葉茂,覆蓋一片陰涼。據記載,鴨梨樹最早就是由這棵杜李樹嫁接而成的。因此我們梨鄉人民尊稱她為梨母。在此,還有祭拜梨母的民俗儀式以及民俗表演等。再往前走,看到了農民狀元朱萬祥的雕像立在萬畝梨園入口處,是他將陽信鴨梨發揚光大,帶領梨鄉人民大量種植鴨梨樹,使梨鄉人民發家致富,生活達到小康,家鄉人民不會忘記他。
我們一路賞花,一路感慨,忽然聽見遠處有人在唱歌,那深情而熟悉的旋律勾惹得我也禁不住輕輕相和。這是我們梨鄉小學生都會唱的《梨花又開放》:忘不了/故鄉梨花又開放/我爬上梨樹枝/聞那梨花香/搖搖潔白的樹枝/花雨滿天飛揚/給我幸福的故鄉/永生難忘/永生永世永難忘……
是啊,我們梨鄉人民是幸福的。大家通過種植鴨梨和發展鴨梨產業已經漸漸富足起來。這要感謝黨和政府,為梨農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以及技術指導,還有年年召開的鴨梨訂貨會。現在我們梨鄉已成立了鴨梨產業園,將鴨梨制作成酸甜可口的鴨梨醋和對身體有益的鴨梨醋飲,廣泛銷售,成為我們梨鄉又一個知名品牌。
優美的歌聲里,我邀約朋友于金秋十月再來看萬畝梨園。那時,金黃金黃的鴨梨掛滿枝頭,人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笑容。大家快樂地采摘著鴨梨,包裝后,一箱一箱裝上貨車,運往全國各地。
生在梨鄉,我深感自豪,年年賞梨花,天天品果香。朋友們,來年再次梨花開,誠邀你到梨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