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龍群
摘要: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農業生產技術也在不斷的根據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創新。為了進一步豐富人們的生活需求,必須要通過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來促進農業技術的發展與推廣。而大豆和玉米是兩種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加強這兩種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民的增收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大豆栽培,玉米栽培
之所以加大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業資源的生產效率,為農業產品的質量提供保證。而要想加大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力度,農業技術人員就必須要到達基層農戶的家中開展相應的調研活動,并根據實際情況將最先進、最科學的種植技術與種植技巧傳授給農戶。只有這樣,才能夠顯著提升農業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提升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作用
(一)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
所謂現代化農業,指的是運用了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農業。在現代化農業生產過程中,先進技術的應用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加快農業發展,提升農民經濟收益的關鍵。只有充分意識到農業技術的推廣作用,才能夠借助現代化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化農業。
(二)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
基層農技推廣小組是在專門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技術服務的基層組織,承載著科教興農、促進農業科技進步,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歷史使命。十八大的召開明確了農業生產必須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建設,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只有這樣,才能將現代農業科技在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
(三)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
分析我國大多數農業地區的發展情況,發現農業工作的進步與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有著直接的聯系。無論是全膜覆蓋技術、還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均顯著提升了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而只有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才能夠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保障。
二、大豆栽培技術要點
(一)大豆重迎茬及其防治
在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作用下,大豆連作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在實際的大豆連作過程中,單株根瘤鮮重和大豆單株結瘤數量卻越來越低,而這直接降低了大豆莖、葉和大豆植株的含氮磷量。另外,在大豆的重迎茬種植過程中,根瘤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甚至還對大豆的健康生長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降低了大豆的生產產量與品質。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加大大豆連作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并對大豆種植過程中大豆根部的病害予以高度的重視,全面分析大豆根部病害的發病規律和特點,針對性的提出預防措施[1]。
(二)大豆落莢落花及其防治
在大豆的栽培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落莢和落花問題,那么大豆的生產產量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在大豆的發育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比例不調的現象,那么大豆的正常成長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進而出現落莢、落花問題。在大豆的茂盛生長過程中,部分植株還會出現郁閉的問題,并對田間的通風和光照產生影響,使大豆的光合作用受到影響。而這必然會使大豆的養分供應出現問題。如果花莢的養分吸收不充足,也會出現落莢落花的問題。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加強大豆生長過程中的水肥供應,確保大豆的生長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第二向大豆噴灑一定量的三碘苯甲酸,有效抑制大豆的生長,增強大豆升職器官中的有機質含量,進而達到增花增粒保莢的效果,對落莢落花問題進行有效的防治。
三、玉米栽培技術要點
(一)科學選種
科學選種是玉米栽培技術應用的關鍵。首先,要想保證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就必須要對種子進行相應的發芽試驗,并將種子的發芽率控制在90%以上。其次,對種子進行科學的處理,剔除殘種和病種,留下個大、飽滿的種子。最后,對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性質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進行選種,確保玉米種子可以在當地健康茁壯的生長。
(二)施肥
為了保證玉米的茁壯生長,必須要對玉米進行科學的施肥。首先,在正式開始玉米栽培之前,要先施加一定量的底肥,“農家肥+化肥”是最優質的底肥,既可以滿足玉米生長過程中的營養需求,又可以提升玉米的發芽率。其次,在玉米發芽之后,還需要對玉米的栽培密度進行適當的控制,如果密度過低,就要采取相應的補苗措施;如果密度過大,就要采取相應的間苗工作。在間苗過程中,要注意弱苗、病苗的去除,將壯苗保留下來。最后,為了保證玉米發芽后的生長速度,還需要做好相應的追肥工作,即根據玉米的生長情況補充相應的氮肥或者磷肥。而在施肥之后,還需要進行科學的灌溉,提升肥料的利用率。一般情況下,在結束第一次灌溉之后,必須要對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客觀的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二次追肥和灌溉。之所以進行二次追肥,是為了提升玉米秸稈的生長速度,為玉米的產量以及抗倒伏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證。為了保證玉米生長過程中各種營養的供應充足,二次追肥應當優先使用復合肥。另外,為了保證玉米的產量,還需要在玉米的抽穗期進行施肥。
(三)病蟲害的防治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加強病蟲害的防治,不僅可以提升玉米的生產產量,還可以改善玉米的生產品質。玉米螟蟲、粘蟲、蚜蟲、葉斑病以及銹病是對玉米產量與品質影響最大的病蟲害。針對這些病蟲害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要優先選擇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以及農業防治方法,從而既可以保證玉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又可以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其次,要做好田間除草工作,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最后,加強玉米的施肥與灌溉,提升玉米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2]。
結語:
綜上所述,大豆和玉米都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在大豆和玉米的栽培過程中,只有加強新型農業技術的應用,才能夠提升相應的栽培技術水平,保證其產量與質量。與此同時,還需要對農業技術推廣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農業技術的推廣作用來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梁冬影.基于農業技術推廣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0,(4):56.
[2]初曉玲.基于農業技術推廣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