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蕾

一
當接到安徽電視臺“老爸老媽”欄目的錄制邀請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驚訝兼郁悶:“我成‘老人’了?可我真覺得自己很年輕啊!”
的確,年輪在增長,青春卻繾綣不去,閃耀在她苗條勻稱的身姿、濃密的魚骨長辮、嬌柔清脆的聲音、白皙緊致的肌膚,以及燦爛的笑容之上。當她在璀璨迷離的燈光下激情奔放地打著非洲鼓時,你會不自禁地想問一聲:“這是誰家的姑娘?”
姑娘名叫陳春,芳齡59 歲,是一位資深瑜伽教練,熟悉她的人都叫她“玥煷老師”。
30 多年前,在一家酒店的大廳里,陳春偶然看到最早將瑜伽引入中國的張蕙蘭女士在練瑜伽,那舉手投足間的優雅深深迷住了她,她忍不住湊過去問:“可不可以一起練?”
在張蕙蘭的啟蒙下,陳春和瑜伽結下了不解之緣。起初練瑜伽、教瑜伽只是單純出于愛好,然而一個親眼目睹的意外事件給她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那是在一家瑜伽館里,教練正在給一位30來歲的女學員開髖,她往下猛地一壓,只聽‘咔嚓’一聲,學員的大腿骨斷了!那一刻我發現,一個瑜伽老師真的太重要了,她可以拯救一個人,也可以傷害一個人!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心把真正的瑜伽帶給更多人,讓她們擁有由內而外的健康與從頭到腳的美麗。為了教好瑜伽,我學習了人體結構解剖學、中醫理療、營養學、瑜伽傷害預防與糾正、心理學、茶藝、花藝等相關學科,對佛教、道教、太極文化也有涉獵。我還多次去瑜伽的發源地印度深造,每年一次,堅持了十幾年。”
2005 年,陳春應邀參與了國際瑜伽聯盟學院中國北京總部第一版瑜伽初、中、高級教材的編寫。退休后,她一心從事瑜珈的教學工作,她的學員從30 歲到80 歲都有,“要想學習瑜伽,什么時候都不晚。”
二
老年人骨骼又脆又硬,學起瑜伽來比年輕人自然難一些,怎么辦?陳春有針對性地編創了別具一格的太極舞韻瑜伽。
太極舞韻瑜伽,顧名思義,即太極、舞蹈與瑜伽的結合。其靈感來源于2015 年夏天一場名為“太極瑜伽相會”的中印文化交流活動。那天,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廣場,中印兩國總理一起觀看了兩國太極、瑜伽愛好者的表演。同一首樂曲,兩種文化的碰撞,雖然外在形式不同,但對天、人、心和諧一體的追求內在相通。這給了陳春很大的啟發,她嘗試將太極、舞蹈融入瑜伽之中,既便于老年人學習,又增強了瑜伽的表現力。
很多人練瑜伽,是為了瘦身,然而在陳春看來,瑜伽是一門哲學,是對身心的同步修煉。“瑜伽精神就是6 個字:健康、快樂、奉獻。”
“我們人類習慣于外觀,去觀察別人,瑜伽卻要求我們觀察自己的四肢和五臟六腑,發現問題后,再通過體式練習來改進。做人也一樣,要時時內觀,改善自己的種種不足,包括調節自己的心情——心情抑郁的話會產生毒素,練瑜伽就很難達到應有的效果。誰沒有煩惱啊?關鍵看你怎么看待和處理它。不要總想著不開心的事,記住,你隨時可以放下。”
陳春的很多學生做了瑜伽教練,開館者也比比皆是。陳春說,開館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會員、租金、管理……“我有一個學生,沒開館時天天睡不醒,開館后天天睡不著。”所以,她從不開館,“我怕睡不著,睡不著會長皺紋的。我覺得自己現在的狀態很好,把真正的瑜伽精神帶給更多人,讓我很有成就感。”
三
陳春在湖北大學讀書時認識了愛人朱曉華,由于工作原因,兩人婚后不得不兩地分居十幾年,直到兒子12 歲的時候他們才在安徽淮北團聚。兒子大學畢業后留在合肥工作,他們便追隨兒子的腳步,定居于合肥。
陳春是個閑不住的人,40 多歲從公務員的崗位內退后,她做過很多工作,家務活更是把好手,“慣”得朱曉華曾經連洗衣機都用不好。但朱曉華退休后,見妻子成天忙得不可開交,便自覺承擔起買菜、做飯、帶娃等家務,很快就成了妻子的好“搭檔”。陳春一有課,他就興沖沖帶著相機同去,給她拍各種各樣美美的照片。
代課,陳春是有選擇的,去單位、社區都行,帶瑜伽教練也OK,唯獨瑜伽館堅決不去,因為那里強烈的商業氣息讓她非常不適。“我講課從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然而,瑜伽館大班上課只肯講些籠統的內容,真正的精華都藏著掖著,有的負責人直接跟我說:‘陳老師,你不要講得太細,不然小班就掙不到錢了!’”部分瑜伽館的不當宣傳也令她不吐不快:“曾經有個瑜伽館,放了一幅老太太的裸體照在海報上,配文意思是,女人要對自己狠,要舍得花錢,否則你會像這個老太太一樣蒼老、松弛、難看。這太貶低女人了!衰老是個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每個人遲早都會面對。練瑜伽,是要讓人身體健康、心靈凈化,你完全可以胖得柔軟、健康、快樂——快樂才是第一位的!”
在陳春的影響下,全家人都愛上了瑜伽。小孫子幾個月的時候,就在瑜伽墊上爬來爬去,揮舞著胖胖的小胳膊、小腿跟著奶奶學,現在不到3 周歲的他也能擺出幾個像模像樣的體式。陳春說:“他太小了,還不會收緊肌肉。等他大一點,我來編一套‘祖孫瑜伽’,一定好玩!”
陳春的兒媳婦因為工作忙,下班后往往累得不想動彈。陳春會溫柔地督促她鍛煉:“我可不希望我們走在一起時,人們說‘你看這個婆婆,比兒媳婦還年輕漂亮呢!’我希望聽到的是:‘這婆媳倆看起來就像姐妹!’”
“瑜伽最忌功利,你付出的時候要心甘情愿,不要想著回報,只管專心致志去做,突然有一天,你可能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我帶寶寶,是我心甘情愿的,并不奢求兒媳的感激,可是今年教師節那天,她突然送了我一套高檔護膚品,說:‘媽媽,你帶寶寶辛苦了,你今后的護膚品我都包了!’當時我好開心啊!不求回報卻得到意外的回報,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
四
除了瑜珈,陳春還喜歡旅游,她熱愛風景優美的自然農場,因為適合做瑜伽,“沒有瑜伽的旅行是沒有靈魂的!”
54 歲時,陳春又與非洲鼓結緣,并從中發現了另一個自己。非洲鼓的熱烈和瑜伽的安靜,都如她本人,看似恬淡而又激情暗涌。
每天早晨,陳春都是5 點起床,以一個小時的瑜伽,打開快樂的一天。“學瑜伽一周可能才一節課,那怎么能行呢?你要時刻收緊肌肉,糾正你的含胸拔背。訓練專注力,閉上眼睛,關閉所有感官、視角,內觀、自知,感知自己的身體和內心。”
“練瑜伽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強求體式的完美,而是要以正確的方式慢慢去練。”陳春把“慢慢”二字咬得很重,“生活中無處不可以練瑜伽。比如坐著的時候,臀肌往上提,胸椎往上托;刷牙時用‘摩天式’站姿,踮著腳;飯后可以采取跪姿助消化;拖地時收緊肌肉,彎腰挺背,反而不容易累——肌肉都是有記憶的。我在家看電視絕對不會‘葛優癱’,要么是下叉,要么是盤坐向下,時刻保持瑜伽姿勢。”
對陳春來說,瑜伽即生活,生活即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