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中學

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2019年11月“9+1”聯盟期中試題)
許多專家呼吁:我們的學校教育,要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們要多多踐行快樂教育的理念,讓孩子多些快樂。
一位清華教授憤慨: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這根本不符合教育規律,我們許多學校的教育被專家給帶壞了。
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指導】
快樂教育最早見于斯賓塞的論述,其實,斯賓塞說的是快樂教育法,斯賓塞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應該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他強調順應孩子的天性發展,以“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主導自己的教育理念。
當下應試教育、功利主義橫行,不少學生只在乎成績,一心向往名校,不顧能力發展,沒有社交圈子,忽視窗外美景,忘記家庭親情,失去自己初心……在這樣的教育生態里,快樂教育注重素質,主張讓孩子學得輕松,這對于在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壓力山大、不堪重負的孩子而言,確實是福音。它將轉變學生對教育的態度,讓學生從討厭上學轉變為喜歡上學,不再有繁重的作業,不再參加頻繁的考試,從而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快樂教育成為一種理念,實際上始于西方公立學校,這些學校僅負責將孩子順利培養成人,費用相對較低。但在引進到我國的過程中,快樂教育漸漸被曲解了。在不少人眼中,快樂教育就是作業少、活動多,興趣班廣闊:笛子、古箏、鋼琴、吉他、架子鼓、小號、國際象棋、主持人、游泳、網球……孩子上課熱鬧,學習沒壓力。確實,在孩子學習的起步階段,我們要注意引導,以活動的形式,激發孩子保持探究的興趣,為孩子一生的學習打下研究的底子。
但要注意的是,忽視現實環境空談教育快樂,則是在一定環境中刻意營造出的自娛自樂,容易讓人忽視成績,逃避學業的壓力。其結果,孩子在同齡人中根本沒有競爭力。這些缺乏數學計算能力、只有淺層文化基礎、在贊譽下成長的孩子,根本無法直面挫折和批評。最可怕的是,這樣其實是以快樂的名義放縱懶惰,給孩子的心靈烙上不思進取的思想。大家要明白,不是逃離學校放飛自我就是快樂,辛苦耕耘獲取知識也是一種快樂。我們既要反對那些純功利性的、壓抑孩子快樂天性的教育,也要警惕那些純感性的追求孩子愉悅放縱的教育。
真正的快樂教育,應該針對孩子實際(個性)因材施教,順應社會發展,把孩子培養成真正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