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杰
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大會還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里,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
當天晚上,我很榮幸接到一份特殊的任務,對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兩項表彰的劉磊院長進行采訪。劉磊院長是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深圳確診患者的定點收治醫院,是深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
9月9日一早,我便開始聯系劉院長并添加了微信,隨后迎來了一句親切的問候:“丫頭早上好。”聽過了各種各樣的稱呼和問候,可這簡簡單單的五個字,讓我的心頭一暖,去采訪的心也更加迫切。上午10點,終于到達中國醫科院會堂和劉院長見面了,終于和英雄見面了,終于實現了我人生中第一次“追星”。
2016年,劉磊院長剛到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不久,時任深圳市衛計委主任羅樂宣就找他談話。當時深圳在器官捐獻、無償獻血、器官移植等相關法律上都走在了全國前列,但是整個市沒有一家單位有肝腎移植資質,羅主任希望劉磊院長能夠把這個任務擔下來,攀登醫學高峰。然而要申請國家器官移植資質,必須達到綜合三級甲等醫院,而當時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甚至連專科三級甲等醫院都不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該拿什么去申請呢?
“沖啊,攻堅克難啊!我們堅強地站了起來。我們創三甲,我們拿到廣東省高水平醫院,我們去沖擊國家一流醫院。”經過一年多的努力,2017年3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通過原國家衛計委組織的器官移植資質的評審。4月10日,國家衛計委正式發文宣布深圳市三院具備肝臟移植、腎臟移植執業資格。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成為深圳市唯一獲此資質的醫院。劉院長回憶:“我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獲批資質的當天,我和羅主任打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電話,我們那個高興勁兒至今記憶猶新,我們談到醫院建設等很多問題。當晚我激動得徹夜未眠。”
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肝移植方面進入全國的第一方陣,創造了諸多奇跡:三院是深圳艾滋病人、結核病人的唯一收治單位,深圳近70%的肝病患者都在三院接受治療;全國艾滋病患者肝移植手術存活率為零,而2019年三院就成功完成了4例;2020年7月29日,三院完成了深圳首例劈離式肝移植手術,將一個供肝“劈”分為兩部分,分別移植給了一位7歲肝癌女童和一位69歲肝癌老人。
講到這里,劉院長突然問我:“你知道為什么一定要把器官移植做起來嗎?”我愣了。劉院長解釋道:“器官移植可以全面帶動醫院的發展,外科、化驗、檢測、麻醉、手術、ICU等各方面都要帶動起來。能做器官移植的醫院都不是一般的醫院。”
2019年5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獲批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為深圳首個、廣東省第三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也是全國唯一的結核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由科技部、國家衛健委等四部委共同開展建設,以臨床應用為導向,醫療機構為主體,協同網絡為支撐,開展臨床研究、協同創新、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接到消息,劉院長又一次徹夜未眠。
他坦言,2017年深圳市衛計委起草“十三五”規劃時,甚至都不敢提創建國家臨床研究中心的事情。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特別批示,深圳的醫療機構要積極申報、創建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17年開始這項工作時,廣東省共有9家醫療機構參評,其中為地市級醫院的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是最不被看好的。頂著巨大的壓力,劉院長帶領三院積極籌備。
劉院長介紹,三院曾經是以傳染病為主的醫院,但是卻存在重大的問題。傳染病會涉及腎臟疾病、心臟疾病等各方面的疾病,假如沒有綜合體系來支撐,所有的醫療服務都是低水平的。傳染病這一行是靠天吃飯的,沒有人可以預測傳染病的暴發。而且從事這一職業風險極高,沒有優秀的人才是最大的障礙。于是,劉院長開始了一系列深入的“改革”:他嚴格立規領導班子,鼓勵為研究人員、專家學者提供支持,但決不能搶占資源,鼓勵做研究寫文章,但決不能拿一分錢;他努力爭取使三院成為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教學相長,像“活水壺”一樣源源不斷地引進、留住優秀人才;他加強三院內部培養,推行“優才計劃”和“一人一計劃”,送青年人才前往國外學習交流,讓他們具有更高的視野、平臺和要求;他親自到食堂多方調查,建立各環節追溯系統,將責任落實到位,讓所有醫務人員體會到家的感覺。劉院長說:“我們要以感染為特色、以研究為特色,做到全國第一。我們要做研究型醫院,做強專科、大綜合的醫院。”
三院成功入圍,與北京、上海的醫療機構共同爭取一個名額,最終成為“國家隊”。劉院長形容三院的獲批是“彎道超車”,但這“超車”的背后又該付出怎樣努力、流下多少艱辛的汗水。在這一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劉院長帶領團隊,充分展現了作為“國家隊”應有的責任、實力與擔當:發現廣東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第一個發現糞口傳染,并向全球宣布;第一個在冷凍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新冠病毒全結構;第一個發現復陽的病人沒有傳染性;第一個發現肥胖人群易感;第一個發現法匹拉韋可用于臨床治療、提取康復病人血漿中的抗體可用于治療危重病人……

劉磊,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圖為劉磊院長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我決定數據庫全面敞開,所有人都來寫。我們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用科學的辦法去研究,以數據、研究成果來說話。很多頂級的刊物都有我們團隊的身影。我們要為抗擊疫情作貢獻,不然,憑什么成為‘國家隊’。”劉院長堅定地說。三院有P3實驗室,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生命樣本庫,再加上這幾年外引內培,儲備了大量人才。深圳是口岸城市,有大量的人員流動,而三院成了深圳疫情防控的“定海神針”。
劉院長說:“我們爭創三級甲等醫院,爭取國家器官移植資質,申請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冥冥之中,仿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做準備。”
采訪時,劉院長講到這里便沒有再繼續向我講述抗疫過程中的感人故事。他說:“講這些故事是會掉眼淚的,在你這樣一個小姑娘面前掉眼淚真的不合適。”我有些遺憾,但是我也非常理解,在他說這句話時,突然感覺眼眶熱熱的。對啊,他會掉眼淚的,我也會掉眼淚的。很幸運的是,劉院長向我敞開了他的朋友圈、敞開了他的微博,在那些字里行間,我徹夜未眠。
2020年1月25日,“除夕夜,點點感人事!除夕夜,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比往年都更忙碌。急診科醫護人員突然接到一份外賣。科室沒有人點外賣,外賣小哥是不是送錯了?原來是有市民看醫護人員工作辛苦,匿名為他們點了一份外賣,并備注‘給醫務工作者’。年初一,小區鄰居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肺科門診謝醫生家門口,貼上了這樣一張暖心的紙條:在疫情面前,你們站在第一線保護我們。有你們真好!祝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給所有的醫護人員致敬!讓人感動,這個社會好多善良的人……”那天是大年初一。
2020年2月7日:“嚴陣以待,迎接挑戰,不辱使命!有我們在,別怕!”2月9日,深圳即將迎來返工潮。
2020年3月1日:“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瘟疫,你還能蹦跶幾天?勇敢的生命守護者在此恭候!……”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2月11日,“我們醫院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第31天……”2月29日,“地球不‘爆炸’,我們不休假;疫情不過去,我們不休息!今天已經是我們深圳,我們醫院抗擊新冠第49天,整整七周……”4月20日,“今天,是我們醫院抗擊新冠工作100天……”5月21日,“隨著最后一個輸入性新冠病人出院,深圳真正做到了新冠病人清零……難忘的131天……”5·21,在這樣一個充滿特殊意義的日子里。我們愛你,白衣天使!我們愛你,抗疫英雄!
寫下這段文字時,我在怕。什么樣的文字可以展現出像劉院長一樣的醫務工作者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做的一切?什么樣的文字可以表達出我們對像劉院長一樣的醫務工作者深深的感謝、感恩與感動?
9個月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劉磊院長帶領著他的醫護隊伍,進行了一場“只能勝利,不許失敗”的決戰。從1月底戰“疫”打響起,作為院長的劉磊就一直堅守在抗疫的最前線,這里是他的崗位,也是他的“戰場”。
9月8日,劉院長在朋友圈寫文稱:“感謝市政府給我這么多榮譽!我當然知道,我們是代表深圳、代表深圳衛生系統及我們醫院去領獎!深圳的抗擊新冠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放、控、治三方面,得到了黨中央的認可,得到了深圳市民的認可!向深圳參加抗擊新冠工作的各行各業的英雄們致敬!”在采訪時,劉院長也一直在強調:“這些榮譽是我來現場領的,但是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
在采訪快要結束時,劉院長發出一句感慨和一句感嘆:時勢造英雄啊!
直到寫下這篇文章的一刻,我仍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一段講話,廣大醫務人員以對人民的赤誠和對生命的敬佑,爭分奪秒,連續作戰,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極限壓力,很多人臉頰被口罩勒出血痕甚至潰爛,很多人雙手因汗水長時間浸泡發白,有的同志甚至以身殉職。廣大醫務人員用血肉之軀筑起阻擊病毒的鋼鐵長城,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垂危生命,詮釋了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
他感嘆:丫頭,我找到接班人了,我也快退休了。我的眼眶再一次濕潤了。是啊,他是英雄,但他也是已經年逾花甲的前輩啊!不禁想起這樣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
采訪結束,和劉院長告別后我便匆匆離開了會堂,想與英雄合影,但是心很難平靜。我怕再多留一刻會控制不住眼眶中打轉的淚花,我怕再多留一刻會讓一位前輩再來安慰我……一聲英雄,太輕了;一句謝謝,太輕了;一份致敬,太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