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淵
(甘肅煤田地質局一四九隊,甘肅 蘭州 730000)
礦礦瓦斯是影響礦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2]。研究礦層礦層氣賦存規律是礦礦防治瓦斯災害的基礎,而地質構造、礦層埋深、圍巖透氣性以及礦質對礦層氣賦存起著重要作用。
甘肅邵寨井田位于素有渭北第二黑腰帶之稱的黃隴礦田的中深部,屬甘肅省靈臺縣邵寨鎮管轄,向東連接陜西彬長礦區,向南連接永隴礦區,礦炭資源儲量豐富。井田內含礦地層為侏羅系中統延安組,含礦三層,主要可采礦層為礦8層,礦層厚度0m~16m,平均厚度5.20m。可采厚度1.02m~16m,平均厚度6.21m。礦層結構簡單,夾矸1層~3層,絕大多數為1層~2層,巖性為炭質泥巖,少有泥巖。礦8層頂板多為泥巖、粉砂巖,底板多為泥巖、砂質泥巖[3]。研究礦層的礦層氣賦存規律,對于礦礦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井田的地質構造、礦層埋藏深度和圍巖透氣性分析,探索出邵寨井田主采礦層礦層氣賦存規律,為后期礦井瓦斯抽采和防治提供了地質依據。
邵寨井田位于渭北撓褶帶北緣。地表大面積黃土覆蓋,溝谷出露的白堊系地層產狀平緩,其深部侏羅系隱伏構造依據鉆探工程揭露,井田內主要構造為一軸向N25°~5°E總體向南西傾覆的不對稱的背斜構造,稱“邵寨背斜”。邵寨背斜東南翼發育有次要構造“里河向斜”。
邵寨背斜位于井田中部邵寨鎮以東1公里處的張家山—向牌坡一線,總體軸向北偏東,呈“S”形彎曲,平面上延展約6.5km。背斜兩翼地層傾角一般1°~2°,最大7°,沿背斜軸有起伏,井田中部705鉆孔一帶為背斜軸部最高部位。背斜軸部寬緩,為“箱狀背斜”??傮w為“兩頭窄中間寬”。
里河向斜位于井田東部,邵寨背斜東南翼,兩翼不對稱,軸向與邵寨背斜軸向相似,有北偏東轉為近南北,向南傾伏,井田內延伸約4.5km,軸部寬0.5km~1km,軸部傾角近水平,總體表現為“兩頭寬中間窄”的“葫蘆”形,為井田內主要聚礦構造及礦系沉積中心。
礦田中易燃氣體的賦存受地質構造、礦層埋深、礦層和圍巖的透氣性以及礦物性質等多個因素控制,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系統分析有助于研究易燃氣體賦存規律[4]。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了地勘時期所測的甲烷含量,通過數據校正,共獲得井田內礦層有9個分布均勻且相對可靠的甲烷含量點,見表1。

表1 邵寨井田8層甲烷含量統計
綜合歷次勘查測試結果,井田內第8層可燃氣體含量整體上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趨勢。最大值位于邵寨背斜西北部的B600鉆孔,甲烷含量為3.95m3/t,其余區域甲烷含量大部分小于0.5m3/t。
根據以往地質勘查工作,邵寨井田內未發現有斷層,故本次研究僅分析褶皺構造對礦田內可燃氣體賦存的影響。
巖層經過褶皺作用后,不同部位封閉氣體的能力差別較大,甲烷含量的高異常區域一般在軸部[4]。井田西北部主要受邵寨背斜作用,在礦層頂板巖性致密、透氣性差的條件下,未受斷裂破壞和嚴重剝蝕的褶皺地區,構造處于圈閉狀態,甲烷更易于沿礦層向上運移,從褶皺影響來分析,背斜頂部較向斜槽部瓦斯更易于聚積,含量較大;井田東南部主要受里河向斜作用,巖層或礦層處于軸向壓應力和縱向直應力兩者差的作用力,使得礦巖層引張拉伸,向斜軸部礦層受拉變薄,盡管由于下伏巖層的圈閉張性裂面不如背斜發育,但在礦層由向斜軸部向翼部流動運移中,將通過這些裂面使礦層中的可燃氣體逸散,此時礦儲層在引拉張狀態其滲透率增高,故向斜軸部的礦層甲烷含量將降低,而在礦層下方巖層變成了含高瓦斯的巖層,再下面掘的巖巷將成為高瓦斯巖巷[5]。
諸多研究表明,礦層埋深對井下可燃氣體的賦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礦層埋深,是指礦層頂板至地表的鉛垂距離。一般情況,出露于地表的礦層,埋藏較淺,作用于礦體的應力較小,礦層中的吸附氣會隨著時間的增加大部分解吸出變為游離態,進而向上流動,另外,松軟的地表也是空氣流動的通道,甲烷與空氣相互交換,從而使礦層氣含量降低。越往深部,礦層應力越大,大量的甲烷向吸附方向轉化,甲烷在向上運移過程中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因此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抑制了瓦斯的逸散,進而導致深部甲烷含量較高。甲烷含量與埋深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甲烷含量與埋深的關系
根據上圖,8層甲烷含量隨埋深的增加而增加,與統計的甲烷含量反映的規律是一致的,充分說明礦層埋深對甲烷含量具有較大的影響。
(1)頂板圍巖。頂板圍巖作為甲烷向大氣中逸散的通道,對礦層甲烷的賦存能力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講,甲烷在巖層中的滲透率與巖石的透氣性系數有很大關系,透氣性系數越高,甲烷在巖層中越容易滲流,反之則難。邵寨井田第8層頂板多為泥巖、粉砂巖,平均厚度在3m。泥巖密度較大,裂隙發育得不完全,透氣性差,不利于甲烷的逸散,對礦層甲烷氣體有一定的封閉作用,這也與背斜軸部附近實測甲烷含量較高結果一致。
(2)礦物性質。多方研究表明,同等條件下,礦物變質程度越高,礦層的生氣量和吸附能力越強,礦層甲烷含量越大,進而導致高階礦井多屬于瓦斯突出礦井[7]。然而,近年來出現陜西省黃隴礦田、甘肅窯街礦田、遼寧鐵法礦區等多個低礦階礦區高瓦斯礦井,至于部分低礦階礦區還發生了瓦斯事故[8]。低階礦游離氣含量比例相對較高,以致地勘時期采用常規鉆探取芯方法測定甲烷氣體含量偏低,最后造成礦產地質類型劃分過程中瓦斯類型誤判,不利于礦田通風系統合理布設[9]。邵寨井田位于黃隴礦田的中深部,井田內礦物質為不黏礦,屬于低階礦??辈闀r期取得的甲烷測試數據總體較低,均未達到工業標準。類比鄰近礦區,應引起足夠重視,在礦山建設中考慮瓦斯突出問題。
(1)影響邵寨井田8層可燃氣體賦存的主要因素是地質構造和礦層埋深。8層可燃性氣體賦存整體受邵寨背斜和里河向斜的影響,甲烷含量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趨勢。礦層頂底板巖性致密,有利于甲烷賦存;構造是影響礦區甲烷富集和分布的主控因素,礦層厚度和埋深越大甲烷含量相對越高[6]。
(2)邵寨井田構造簡單,礦物的變質程度低,礦層厚度較大。礦層甲烷含量在地勘時期測試數據較低,總體上甲烷壓力低,礦層透氣性好,甲烷吸附能力較高且不易解吸,甲烷殘存比較高,屬于可抽放層。礦層中可燃氣體類型以中等和復雜類型為主,建礦過程應參考鄰近生產礦井,加強易燃爆氣體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