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穎,金滿潔,李 霞
(中杭監測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2)
寧鋼熱軋廠軋機十字包螺栓使用日本進口非標螺栓,規格為M85,材質、熱處理工藝未知,該半剖式結構的十字包為第一次使用,無歷史斷裂記錄,該十字包共4根螺栓,斷裂了3根。
該螺栓為日本進口非標螺栓,規格為M85,材質、熱處理工藝未知。裝機要求服役期限為18個月,實際工作14個月發生斷裂,設備使用過程中點檢正常,但未檢查過有無松動現象,初始安裝扭矩為25700N·m,運行過程無定期預緊的要求。
斷裂位于螺栓桿部與頭部的交接處,螺栓頭部斷口已被截取,難于觀察;觀察螺栓桿部斷口,斷口較平整,銹蝕嚴重,但能看到明顯的裂紋起始區,擴展區和最后的瞬斷區(見圖1),由生產部門提供的螺栓頭部斷口照片觀察,裂紋擴展區能觀察到明顯的貝紋線,由螺桿表面逐步向內推進,初步判斷為低應力下的高周疲勞斷口(見圖2)。同時在裂紋起始區相對的一側螺桿表面有明顯的磨損痕跡。

圖1 螺桿部斷口宏觀形貌

圖2 螺栓頭部斷口形貌
在斷裂螺栓螺桿處分別取斷口樣、拉伸試樣、成分分析樣、硬度檢測樣,組織及非金屬夾雜試樣,取樣部位見圖3。

圖3 檢測試樣取樣部位

表1 掃描電鏡下各種金屬元素的重量、原子的百分比

表2 斷裂螺栓化學成分

圖4 金相組織和表面小腐蝕坑(浸蝕劑:4%硝酸酒精溶液)
將螺栓斷口清洗后置于掃描電鏡下觀察,斷裂起始于螺栓邊緣,呈放射狀向內擴展,斷口表面有氧化,未發現非金屬夾雜物、表面裂紋等異常;疲勞源處有由螺栓表面向內延伸的裂紋擴展臺階。疲勞源處能譜分析,主要為Fe、Cr、Mn、Si的氧化物及少量的硫化物。疲勞源處的螺栓表面有磨損痕跡和斑點狀腐蝕痕跡。
2.4.1 化學成分分析
運用直讀光譜儀對斷裂螺栓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如表2。
因該螺栓為日本進口,材質未知,對比上表成份組成,與我國的40CrNiMo相接近。
2.4.2 金相檢驗
(1)組織檢測。在疲勞源處磨制金相試樣,腐蝕后觀察,組織為回火索氏體(見圖4a),疲勞源處表面未發現裂紋,有一深度約為12um的小腐蝕坑,表面未觀察到脫碳現象(見圖4b)。
(2)非金屬夾雜物含量測定。取縱向金相樣。經磨制拋光后,置于zeiss observer.A1m型金相顯微鏡下觀察。依據GB/T10561-2005標準中的A法對夾雜物進行評級結果見下表。

表3 夾雜物的評級
螺桿處分別取拉伸樣和硬度試樣,依照GB/T228.1-2010和GB/T230.1-2009標準進行材料力學性能檢測和硬度檢測。檢測結果見下表。

表4 螺栓的力學性能及硬度
力學性能符合我國40CrNiMo材質的力學性能;客戶提供的螺栓硬度技術要求為:36HRC~41HRC,硬度值也符合該技術要求。
因該螺栓為日本進口非標螺栓,材質未知,化學分析結果顯示與我國的40CrNiMo相近似,因此螺栓成分難于判斷其是否合格。由于材質未知,其材質力學性能要求也未知,經和我國40CrNiMo材質的力學性能相比較,符合我國40CrNiMo材質的力學性能要求。
螺栓斷裂于螺桿與螺栓頭部的轉角處,斷裂起始點位于螺栓表面,斷口有明顯的貝紋線,斷裂起始點表面有擠壓、磨損痕跡,判斷為單源低應力高周疲勞斷裂。
相對于疲勞源一側的螺栓表面有明顯磨損痕跡,表明螺栓表面可能受到了徑向的沖擊力,這可能是螺栓發生疲勞失效時,螺紋孔壁沖擊螺栓表面造成的。顯微組織為正常的高溫回火組織,組織均勻,無異常;非金屬夾雜物含量低,無大顆粒、大尺寸非金屬夾雜物,但疲勞源處表面有深度很淺的小腐蝕坑,這表明螺栓表面存在點腐蝕現象,電鏡觀察也表明,疲勞源處有較多的斑點狀腐蝕坑,當螺栓受到交變應力時,在腐蝕坑處形成疲勞源,之后在交變應力和腐蝕介質共同作用下,導致螺栓發生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