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萌,訾 娟,李桂青,郭肖娟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天津 300222)
石漕溝水庫樞紐工程由引水工程、石漕溝水庫和供水工程組成,是以縣城供水為主的綜合利用水利工程。本工程等別為III等,規模為中型,水庫樞紐的主要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為50 a,供水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為30 a。
考慮壩體在地震荷載作用下的響應時,地震慣性力作用效應按譜分析法計算。地震譜按《水電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NB 35047-2015)選用設計反應譜,計算假定如下:
(1)地基假定為無質量的按材料分區的非均勻彈性體。
(2)庫水假定為不可壓縮的流體,其對壩的動力作用即相當于附加質量。
(3)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 g,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水庫為河谷型水庫,回水范圍內沒有區域性活動斷裂,蓄水后誘發較強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地震荷載激振方向按順河向水平方向(X向)輸入,計算壩體在地震荷載作用下的響應。
依據《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SL 319-2018)中相關公式及說明,分工況計算大壩抗滑穩定安全系數。根據規范,大壩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可采用抗剪強度公式或抗剪斷強度公式計算,重力壩斷面按單寬計算。
抗剪斷強度公式為:

式中:K'為按抗剪斷強度計算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f'為壩體混凝土與壩基接觸面的抗剪斷摩擦系數;C'為壩體混凝土與壩基接觸面的抗剪斷凝聚力(kPa);∑W為作用于壩體上的全部荷載對滑動平面的法向分值(kN);A為壩基接觸面截面積(m2);∑P為作用于壩體上的全部荷載對滑動平面的切向分值(kN)。
計算分析以重力壩溢流壩段(10#壩段)為例,ANSYS有限元計算模型區域為844 m×20 m×247 m(X×Y×Z),壩體單元示意如圖1所示。假定模型順水流方向為X軸正方向,壩軸線指向左岸方向為Y軸正方向,鉛垂向上為Z軸正方向。地基四面和底部均加法向約束。碾壓混凝土靜彈性模量取20 GPa,泊松比為0.2,容重為23.5 kN/m3,動彈性模量按靜彈模的1.5倍取30 GPa。根據壩址區壩基巖石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地基參數計算取值如下:根據地基類別分層彈性模量E取7.5~13 GPa,變形模量E0取5.5~9.5 GPa;抗剪斷摩擦系數f'取0.95,凝聚力C'取0.725 MPa。

圖1 10#溢流壩段壩體單元示意
各計算工況荷載組合,詳見表1。
10#溢流壩段(含正常蓄水位動水質量元)自振模態階數、頻率、周期以及各向參與系數,詳見表2。

表1 各計算工況荷載組合

表2 10#溢流壩段(含正常蓄水位動水質量元)自振特性
10#溢流壩段自振前4階振型,如圖2所示。

圖2 10#溢流壩段自振前4階振型
10#溢流壩段各工況壩體主應力最大等值線區域值、極值及其位置詳見表3,表中應力均以拉應力為正、壓應力為負。

表3 10#溢流壩段控制工況最大等值線區域值、極值及其位置
根據《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SL 319-2018),荷載組合工況根據給定荷載作用可能性分為基本組合和特殊組合。規范要求混凝土重力壩穩定安全系數及10#溢流壩段各工況壩基抗剪斷安全系數,詳見表4。

表4 規范要求混凝土重力壩穩定安全系數及10#溢流壩段各工況壩基抗剪斷安全系數
(1)10#溢流壩段基本組合中,冬季正常蓄水位(冰壓力)為主拉應力和主壓應力的控制工況,最大主拉應力位于上游壩頂閘墩與閘門牛腿交匯處,最大值為0.82 MPa,大部分區域第1主應力為-0.89~0.11 MPa;最大主壓應力值位于廊道頂拱一側,最大值為-4.19 MPa,大部分區域第3主應力為-3.01~-0.18 MPa。
特殊組合中,校核洪水位工況為主拉應力和主壓應力的控制工況,最大主拉應力值位于上游壩頂閘墩與閘門牛腿交匯處,最大值為0.83 MPa,大部分區域第1主應力為-0.91~0.11 MPa;最大主壓應力值位于廊道頂拱一側,最大值為-4.27 MPa,大部分區域第3主應力為-3.07~-0.18 MPa。各工況壩體大部分區域及壩基面鉛垂向正應力等值線范圍值為-3.19~-0.28 MPa,均為壓應力。依據設計提供參數,計算結果均在正常值范圍內,計算結果反饋給設計方,為調整體型提供依據。
(2)10#溢流壩段在現有的壩體及巖石的材料參數下,荷載基本組合正常蓄水位(冰壓力)工況下,壩基抗剪斷安全系數為3.19,滿足規范要求。荷載特殊組合校核洪水位工況下,壩基抗剪斷安全系數為3.12,滿足規范要求。正常蓄水位(冰壓力)+地震工況下,壩基抗剪斷安全系數為2.57,滿足規范要求。正常蓄水位(冰壓力)+地震(乘0.35遇合系數)工況下,壩基抗剪斷安全系數為2.92,滿足規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