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燕萍 通訊員 夏祖武
潛江的美,是詩意且動人的。走進曹禺文化產業園,水與綠巧妙融合,建筑與自然完美鑲嵌,獨具特色的美景盡顯眼底;散步在百里長渠,但見小橋流水、垂柳依依,紅磚白墻掩映其中,宛如“東城煙柳”再現;看重點項目建設,興盛路東西延、紫月湖排水改造、城南河綜合整治……城市建設綠色發展勁頭十足。
近年來,潛江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進城市形態、城市業態、城市生態有機融合,城鄉面貌不斷改觀,城市品位持續提升,一幅綠色發展繪就的宜居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潛江市住建局人沖鋒在前、克難奮進,城建工作推陳出新、不斷出彩,一起來看看城市的發展脈絡。

美麗的紫月湖公園




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
山好水好環境好,你夢想中的家園是什么樣的?要讓湖北水更清、天更藍不是一句空話,2020年是湖北污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鄉鎮污水處理向來是令人頭疼的“短板”,且看潛江市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對地方而言,鄉鎮污水處理難在哪?管網建設難、收集不飽和、資金不充裕等都是一道道“攔路虎”。潛江市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嚴格按省政府要求,以集鎮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為載體,廠網一體,全市統籌推進。項目投資估算10億元,其中納入PPP項目合同的投資額度為8.9億元。
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2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1.37萬噸/天、1個鄉鎮工業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2500噸/天,提標改造原油田生活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3萬噸/天。新建19個區鎮處的污水收集管網合計728km。
要解決這些難題當然不能一蹴而就,經過多方籌措、科學規劃、嚴密組織,2017年底,第一批張金、龍灣、熊口、老新、白鷺湖、運糧湖6處的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完成,并在2018年8月投入正式運行,各廠區進水負荷率均達60%以上,出水穩定達標排放;2019年8月,剩余第二批后湖、周磯、浩口、漁洋、高石碑、積玉口6處的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在通過環保驗收和竣工驗收后,于當年10月投入正式運營,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建成區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截至目前,所有廠區按要求安裝了進水3項指標、出水6項指標的在線監測設備,已接入省廳平臺,并正常上傳數據。各廠區污泥統一運輸至市污泥處理處置中心進行了規范處置。同時,施工圖范圍內的主支管網已全部建成,嚴格落實雨污分流政策,接戶管施工完成90%。
在湖北省住建廳組織的4個督查組對各縣市區鄉鎮生活污水治理開展的全覆蓋督查中,結合平時檢查及信息系統評估考核情況進行了綜合打分,潛江市排名全省第一。
通過集鎮污水處理PPP項目的實施,潛江市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從無到有,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等指標也迅速邁入全省前列,這是一場大戰,需要高位謀劃的智慧先行,需要住建人不懈的努力拼搏,需要多方運維的密切配合。
按照“城鄉一體、區鎮一體、鎮村一體”的原則,潛江住建局對全域污水處理統籌規劃,編制《城市排水專項規劃》《全市集鎮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專項規劃》,構建了中心城區、工業園區、集鎮建成區和農村社區“四位一體”的污水處理體系,各鄉鎮建成區范圍外已有50多個行政村納入污水收集集中處理范圍,全市22個區鎮處實現了污水處理的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采取PPP模式,將全市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整體打包給中交二航局和安徽國禎環保組成的社會資本聯合體,保障了項目的有序推進。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他們組織編制了《潛江市集鎮污水處理PPP工程質量隱患防治手冊》,并通過廣泛宣講,有效提高了參建人員業務水平。在長效機制建立方面,資金使用上社會資本融資已按時到位,債券資金嚴格規范使用,保障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運行。

潛陽中路夜景

疫情期間搶修的應急醫院
一條條寬敞通暢的道路,在不斷拓寬和延伸中拉大了城市框架;一處處新增的綠地和休閑廣場,成為市民休閑、娛樂、游憩的好去處;一個個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讓人感到城市建設的蒸蒸日上……潛江,這座時尚美麗的城市,正在用獨有的城市語言彰顯著自己的個性。
要讓綠色成為潛江底色,近年來,潛江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3.5萬畝,新改建道路綠化56條,紫月湖公園建成并對外開放,成為市民打卡新去處。
紫月湖公園項目是潛江市重點工程,是市政園林民生工程,也是東荊新區首期推進的五大項目之一,投資2.67億元的紫月湖公園建設項目包括中心湖區、濱水區、園林觀賞區、健身運動區、兒童活動區、停車場等功能區域,該項目的建設對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已成為潛江城市新窗口、新名片、新地標,已于今年6月30日開園。
潛江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多次調研謀劃督戰。為了盡快將疫情耽誤的工期補回來,潛江市住建局局長劉愛國同志將辦公地點前移,坐鎮工地指揮,現場督辦項目工程進度。首先保證建設方江西建工的人員盡快返崗,務工人員到崗之后,隔離、體溫檢測、分餐制……在確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前提下,緊鑼密鼓地抓緊復工復產。3月初,該項目就已全面復工,是潛江市最早復工的項目。
此外,潛江市將東荊新區為綠色生態城區,區域內所有建筑按照《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創建,獲得二星級綠色建筑標識面積53萬m2。總面積506.37萬m2的全省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應用項目――江漢油田礦區供暖熱源改造全面完成,該項目被列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計劃項目。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加快城區重點市政道路建設,既是完善城市路網結構,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前提和保證,也是改變城市面貌、惠及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
截至目前,奧體路西延、秋月路、江灣路、奧體路東延等東荊路網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困擾17年的全市交通梗阻——南浦路北延全長458米,路幅寬度25米,為該市老城區內一條南北向次干道,周邊分布多家餐館、小商店以及菜市場,雨后更是污水橫流,造成該路段常年擁堵。為解決這一民生問題,潛江市克服眾多歷史遺留問題帶來的困難,將該路段建設成為雙向四車道,于2019年9月30日正式通車。
城鄉住房保障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截至目前,潛江市已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脫貧任務,全市“4類重點對象”住房安全有保障核實工作全部完成,完成動態新增“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129戶,解決71戶“非4類重點對象”安居問題。近年來,潛江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成效考核長期名列全省前茅。
同時,該市采用了裝配式建筑方式,自主啟動了總投資1.9億元,總建筑面積39000平方米的公租房小區建設。近兩年,該市申報改造老舊小區項目38個、涉及5441戶,截至目前,2019年度改造項目已全部開工;2020年改造項目已開工18個小區,涉及戶數占比60%。
在保證居民用水用氣上,該局制定出臺《潛江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潛江市城市居民二次供水技術導則(試行)》等文件,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僅9.7%,城區供水區域內二次供水設施運行正常,水質、水壓達標。同時,大力實施“氣化鄉鎮”項目,新建管網總長度38.26公里,場站改擴建3座,全市通氣鄉鎮覆蓋率超過70%,預計今年年底可實現所有鄉鎮通天然氣。

集中觀看警示教育片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基層黨組織建成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潛江市住建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不斷創優學習形式、創新活動載體,深入持續推進黨建工作開展。
疫情期間,住建局500余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充實到抗疫工作一線。黨組書記劉愛國同志帶頭堅守在潛江版“火神山”醫院和醫學隔離點生活污水設施項目建設的一線;抽調110余名干部職工參加了五七社區、紅軍路社區、三江明苑等地方和運糧湖、漁洋鎮等21個村組駐村防疫工作;物業一線防疫工作人員每日對全市各物業小區進行巡邏督辦,指導全市物業防疫從業人員1276人,開展小區防疫工作。
支部建在工地,黨建深入現場,體現黨建引領的紅色力量。在潛江,每一個項目都設立了黨支部,健全黨建組織機構,完善黨建工作制度,簽訂共建協議,圍繞建設學習型、實踐型、創新性、服務型互聯共建黨組織,合力打造“紅色項目陣地”。
“紅色物業”是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潛江市住建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深化“紅色物業”工程,通過優化機制、健全陣地、打造品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突出做強區鎮處、夯實社區(村),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制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發揮社區黨建引領作用,完善居民小區治理機制,完善社區工作者管理制度,提高社區網格化管理服務水平。
曾經,“審批難”“難審批”是企業和辦事群眾面臨的難題。如今,潛江市對照最高標準,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把潛江打造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綜合成本最低、企業獲得感最強縣市之一。
在潛江市住建局,企業和辦事群眾已實實在在體驗到了暖心、貼心、放心的“放管服”改革紅利。該局通過設置黨員示范崗,精簡用水用氣報裝流程和申請報裝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實現獲得用水“321服務”,即3個工作日(不含道路挖掘行政審批和施工時間)、2個環節(用水申請、簽訂施工協議)、1項材料。實現獲得用氣“310服務”,即最多3個環節(受理報裝、踏勘簽合同、驗收通氣)1件材料、零跑腿。為群眾提供極大的便利,獲得廣泛好評。
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領導干部走訪服務企業長效機制,構建“既親又清”新型政商關系,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全方位提升開放水平。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滄浪風雨已然過去,2020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潛江市住建人必將以全新的風貌大力攻堅,全力推動疫后經濟重振,讓我們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