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麗 通訊員 錢清
2019年,在武漢市城建局的領導下,武漢市建設學校(簡稱建設學校)堅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 “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按照學校的中心工作,不斷摸索和探討新時代中職學校辦學模式,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樹立品牌專業,鞏固建設與發展成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受疫情影響,近半年來,武漢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考核工作處于暫停狀態,近2萬名新入職轉崗的安管人員無法考證上崗,企業也面臨著用工難的問題。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武漢市城建局多方協調,7月3日,建設學校培訓中心成功組織武漢疫情過后的首場安管人員考試考核,398名安管人員順利完成考試,全市建筑施工企業安管人員考核工作實行周一至周五滾動開班,每場嚴格控減參考人數,入場必須掃碼測溫,進場實行分流管理,全程佩戴口罩保持間隔,定時開展全場消殺,現場加強巡視巡查,全力確保考場秩序和衛生安全。通過減少人數、增加頻次、高效運轉的組織方式,預計每月完成8000至10000人次的考核量,可基本滿足武漢建筑安全專業資格人員用工需求。

為滿足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學校長期以來堅持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2019年,組織開展了《工程造價》校企合作研討會,邀請造價咨詢公司、兄弟學校、軟件公司、教材出版社等9家企業,共計16名企業代表,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對專業課程設置、企業對學生能力要求、教師隊伍建設、教材配置、實訓、軟件應用等方面進行研討。同時,學校不斷增強與高職院校的合作與交流,提高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質量。開展“3+2”中高職銜接聯合教研活動,邀請湖北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到校座談、開展師生交流、聽課等活動。舉辦了武漢市建設學校、湖北城市建設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專業技能邀請賽,95名選手參加了制圖與識圖的比賽,11支代表隊共44名選手參加了測量放線的比賽,學校有67人次獲獎。學校組織兩支代表隊參加了湖北建設職業教育集團第五屆測量技能邀請賽,分獲二、三等獎;邀請武漢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到校開展教研活動,共同商討人才培養方案。組織40名學生到武漢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學習,開展校園文化交流。

面對疫情,學校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全體老師學習新技能,當好“主播”,托起學子夢想。對于線上教學,老師們還是比較陌生,大家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在家積極備課,各顯其能,學習摸索、試用、研究、比較各類現代化教學軟件,在學校群里面積極探討、分享各類教學工具的使用心得和經驗,運用到網絡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和優化網上教學過程,努力當好一個優秀的主播,為學生奉獻出優質的網課。
3月2日,接到防疫指揮部的任務,學校58名教職員工全然不顧風險和自身的安危,克服困難從武漢三鎮趕到學校,分成12個小分隊投入到清理學生宿舍的工作中,沒有一句怨言,沒有半分推諉,一直忙碌到凌晨兩三點鐘,幾乎所有的人都透支身體,筋疲力盡。完成了男女生宿舍兩棟大樓整整12層160個房間700多個床鋪,清理、裝袋、打包、搬運、清掃工作。4月下旬學校開始復學工作,教職員工們也展現出了一個團結奉獻充滿凝聚力的群體形象。接到省、市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復學工作的有關精神,學校立刻全面投入復學準備工作,設立應急處置組、學生日常管理組、安全保衛組、后勤保障組、宣傳聯絡組、教學管理組、督察組等7個工作小組。把防控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學校每位職工始終以“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障師生安全”為防控目標,以對全校師生生命健康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全面做好了疫情防控工作,5月10日如期迎來了學校畢業年級復學,維護好學校和諧穩定和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復學防疫工作受到漢陽區政府、市、區教育局等高度贊揚。
開學后,70多名教職員工,克服一切困難,長達幾個月,堅持24小時戰斗在一線,為學生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2020年學校第一次組織高考,全體師生積極進取、克難攻堅、科學備考,在升學考試中技能高考班61人,大專上線58人,上線率達到95%;本科上線2人,胡悅同學621分、黃丹同學612分,分列全省建筑類第30名、第40名。206人參加“3+2”中高職轉段考試,全部合格,通過率為100%,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今年招生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今年招收新生420人,多年來學校第一次設定了新生招收中考240分的分數線門檻,錄取中考300分以上的新生達100人以上,招收的武漢市最高中考分381,招收的地市州中考400分以上4人,最高分達462。
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學校的教職員工展現出團結、擔當、奉獻的精神。從2月8日開始,學校三個支部所有在漢教職工開始下沉到漢陽區上太子溪社區、四新街總港西岸社區和四新街梅林都匯社區。在疫情面前,學校黨員干部臨危不懼,協助社區排查發熱人員,給社區居民分發物資,登記人員來訪。與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參與疫情防控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助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出自己應有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