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俊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為更好地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在貧困地區切實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本文對貧困地區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入手,對目前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進行了梳理,提出了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對策,以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貧困地區擺脫貧困和開展脫貧攻堅任務的主要內容,但是在一些偏遠的貧困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較為落后,難以滿足當地群眾出行的需要,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交通基礎設施已成為制約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主要短板,所以需要在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對其的建設,就此展開分析。
這里的交通基礎設施主要是指貧困地區的村、組道路,而交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確保村民的出行、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加上村、組道路屬于公共用品,與村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性直接關系到農村的富裕程度,交通基礎設施越落后,說明當地就越落后,進而成為貧困地區。
自2013年精準扶貧提出以來,我國脫貧攻堅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同時也發現了很多問題,尤其是貧困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較為落后,經過多年來的精準扶貧戰略的實施,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開展,使得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觀,但是在一些深度貧困地區,還存在一些問題。而只有不斷對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才能更好地推動資本與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強化貧困地區與外界的流動,對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的同時促進資源使用效率提升。因此,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僅車購稅資金投入就超過7000億元,建設國省道7.5萬千米和44萬千米農村公路,通過帶動全社會參與公路建設的投資達2.5萬億元以上。截至2016年,全國有1177個貧困縣市區中的88%以上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97%以上的鄉鎮與93%以上的建制村通硬化道路,全國有94%以上的建制村已經通郵,所以在交通扶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得貧困地區的人口在出行條件上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

2020年3月6日,全國召開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脫貧攻堅方面規模最大的會議,旨在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強的力度推動脫貧攻堅,以確保取得最后的勝利。因此,在交通扶貧過程中,要深刻領悟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中央第九巡視組對部黨組開展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的反饋意見,切實狠抓專項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堅決打贏交通運輸脫貧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在目前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目前一些偏遠的貧困地區還沒有通公路,在對外交通上閉塞,給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所以需要優先解決這些地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問題,切實彰顯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實用性和精準性,既要在財政上加大支持力度,又要在工程上加大其監督力度,保證工程高質量地完成,在全面解決從無到有的前提下,對不合理的村、組道路交通規劃進行完善,確保有限的資金得到最大化地利用,將資金用在刀尖上,這樣才能最大化地照顧更多群眾的自身利益。
脫貧攻堅不斷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切實注重道路交通網格化意識的優化,在完成工作的同時,還要站在大多數困難群眾的視角,將工作做到更加精細化,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加強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既要保障修路的條數和工程質量建設,又要綜合考慮貧困地區的交通網絡,對貧困地區的交通網絡進行合理優化,既要注重與外界的快速連通,又要注重內部環境的便捷出行,尤其是要征集貧困地區群眾的意見,切實加強道路交通建設的統籌規劃,注重與外部的溝通,又要注重內部經濟發展和社會交流與環境保護,為當地群眾修路,造福一方百姓。
脫貧攻堅不斷發展中,道路里程越修越長,很多道路越拓越寬,在道路上通行的車輛與行人也越來越多,然而同時引發的安全隱患也在不斷上升,所以需要在道路交通安全性方面加大重視力度,既要在道路配套安全設施上不斷完善,又要切實強化人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比如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村民,在異地扶貧搬遷政策下,遷入了縣城集中安置點,以往村民都是徒手攀爬由藤條與木棒組成的簡陋梯子,隨后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是需要攀爬2556級的鋼制天梯,而目前村民由于入住了縣城的安置房,但是面對斑馬線和紅綠燈等方面,需要切實強化安全教育,加大交通安全扶貧力度,才能更好地契合交通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
在脫貧攻堅道路上,貧困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切實注重其可持續性,這就需要涉及諸多方面,比如環境、農業和經濟等方面,因此,需要在道路設計過程中,緊密結合當地的環境,盡可能地利用原有的道路,便于民族的出行,并在道路兩邊盡可能地預留綠化帶走廊,減少對耕地的占用,并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道路等級進行設計,切勿千村一路,對于特殊路段,需要增設安全設施,致力于工程質量等級的提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要具有前瞻性,緊密結合道路經濟的變化引發的道路承載需求,這樣在修建之后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增長后的交通需求。始終基于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如在所扶貧的高山村,作為一名駐村攻堅干部,切實發揮交通部門對工程管理的優勢,深入基層加強項目實施管理,通村水泥混凝土公路施工和從方家至桃子通組公路水泥混凝土實施完工,對柒坨組、老寨組、橋上組、上銀桐組、下銀桐組、方家組、桃子組連戶路及人居環境房前屋后水泥混凝土硬化完工等工作,有效的提高全村人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為確保高質量地開展兩通的兜底任務,需要切實加大地方的工作力度,以保證在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剩余具備通客車條件的任務,在建制村的通客車服務方面要加大質量抽查,強化跟蹤監督力度,預防出現虛假通車和數字通車的情況,以保證農村客運實現真通、穩通,對硬化路任務不斷鞏固,強化農村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對于出現的問題要切實及時地解決,尤其是要凝聚合力,在定點扶貧和對口支援方面要加大力度,并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有機地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地推動交通項目更多地傾向于進村入戶,在加大與財政和發展改革以及農業農村部門的對接,引導地方政府把更多的財政涉農整合資金在農村公路建設之上,大力推動四好農村路的建設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使得農村交通運輸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 脫貧攻堅和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切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并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切實提升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精準性、網格性、安全性、可持續性和完善性,決戰決勝交通運輸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