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曉
上海市浦東新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6
目前,隨著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逐步得到廣泛應用。這種結構主要通過預制構件加工廠進行混凝土結構構件加工,運送到施工工地后進行構件吊裝連接,以此有效構建起結構主體。同時,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針對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影響因素分析顯得非常重要。
國內眾多學者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已經做了相關的有益探索。宗成威[1]對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進行了相關分析;劉洋等[2]對預制裝配式混凝土住宅質量控制以及保障措施進行了相關論述;高樂旭[3]對如何提升裝配式建筑的工程質量進行了相關研究;杜智亮[4]對預制裝配式建筑套筒灌漿連接技術的特征及技術原理進行了相關分析;潘希奇[5]對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進行了合理化分析。本文結合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房建項目成功創建優質結構的施工案例[6-11],采用樣板引路法分析質量影響因素,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質量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創建裝配式混凝土優質結構的基礎保障。需建立起一個針對質量管理的組織機構體系和以項目經理為首的質量責任體系,從上至下設立多層質量管理網絡,責任到人,包括各級質量管理層級,明確其隸屬關系和職責范圍。
建立健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制度是建立優質結構質量管理體系的重中之重。其中包括建立健全質量責任制度,技術責任制度,圖紙會審、圖紙交底制度,技術交底制度,工程樣板引路制度,工程質量檢驗驗收制度等一系列相關責任制。保證各級質量管理制度切實可行,使每位質量管理人員各有專職、各司其事。
預制構件加工廠的成品質量控制是保證結構質量的前提條件。因此,建立健全預制構件成品質量控制制度尤為關鍵。
其中,預制構件生產前需要進行圖紙深化設計,保證施工圖紙與預制構件加工廠的技術交底清楚;預制構件制作全過程應由監理現場旁站監督;在預制構件出廠之前,構件廠商必須對構件進行質量檢查,合格后交由監理單位簽發合格證,同時應在明顯部位標注生產單位、構件型號、生產日期。
預制構件的運輸、堆放、吊裝及安裝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是保證結構質量的技術根本。
預制混凝土構件應當選用高度較低且平臺空間大的運輸車輛,同時采用預制構件專用托架,構件與托架之間必須綁扎牢固。預制混凝土梁、樓板、陽臺板等平面構件在運輸過程中應當采取平放措施,而外墻板等豎向構件在運輸中應當采取立放措施。其中,柱構件可采用平放的運輸方式,當采用立放的運輸方式時,需要采用防止傾覆的穩固措施,以保證在運輸過程中構件的受力合理,減少預制構件因運輸造成的損害。
預制混凝土構件需要滿足設計強度要求之后才可以出廠運輸,運輸前必須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同時,構件運輸車輛也必須滿足相關的規范及要求:
1)構件運輸車輛應該滿足預制件的幾何尺寸和荷載要求。
2)構件運輸車裝載構件的高度不允許超過地面高度4 m,同時裝載構件的寬度不允許超過車架寬度,并且裝載構件的長度不允許超過車身長度。
3)構件運輸車輛在施工現場中不允許掉頭,因此施工現場必須合理設置運輸循環線,且運輸車道必須經過硬化,以滿足運輸強度要求。
施工現場預制構件堆放地必須設置排水措施,以確保構件堆放區無積水。同時,預制構件堆放場地應當平整壓實。構件應依據規格、類型、所用部位分類堆放,并且做好相關構件的標識標牌,同時要根據吊裝順序進行單獨設置,合理安排。預制構件堆放場地的布置區域最大面積應當滿足構件同時堆放的最大數量要求,并且為避免吊裝過程中預制構件的二次運輸,必須要滿足塔吊的提升半徑要求。同時,在堆放場地中間設置通道,以滿足吊運需求。
為盡量避免在吊裝過程中預制構件經過其他工作區域上空,造成危險隱患,預制構件堆放區周圍應當設置防護欄桿,與不同的工作區域分開。同時,為保持安全作業距離,必須設置警示標志,禁止非吊裝工作人員進入。
預制構件吊運時應當采用先緩慢升起、中間勻速快升、最后緩慢放落的操作原則。每個預制構件在吊運前必須檢查預埋構件內的吊環是否完好無損,規格、型號、位置正確無誤,以確保吊運的安全穩定性。其中,構件在試吊時離地不應大于0.5 m。構件在吊運過程中應當依次逐級增加起升速度。同時,為保證構件就位平穩,在構件的根部需系好纜風繩用以控制構件的自由轉動。
預制構件吊裝安裝過程中,灌漿作業質量是保證整體結構穩定性的關鍵一環。灌漿作業必須采取樣板先行。經詳細交底后,在現場各方旁站監督下進行首次灌漿作業,經確認操作到位后,由各班組按統一標準實施。同時,灌漿過程記錄及影像資料應確保齊全。
預制構件間的鋼筋應當采用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漿錨搭接連接或者直螺紋套筒連接等形式。灌漿料應由經培訓合格的專業人員按配制要求計量,經攪拌均勻后測定其流動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使用。
為滿足灌漿料的強度等級要求及構件連接的強度要求,灌漿料制作完成后必須要在30 min之內使用完成,同時,每個工作班組應當制作相應數量的灌漿料養護試件,試件為40 mm×40 mm×160 mm的長方體。同時,試件必須滿足28 d的標準養護之后,才可以進行抗壓強度試驗。
現澆混凝土結構質量控制是保證結構質量的必要條件。
1)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嚴密性,使混凝土達到清水效果。
2)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必須進行鋼筋隱蔽工程的驗收,以確保滿足相關規范及圖紙的要求。其內容包括:縱向受力鋼筋的品種、規格、數量、位置等;鋼筋的連接方式、接頭的位置、接頭的數量等;各種箍筋、橫向鋼筋、結構鋼筋的規格、數量、間距等;預埋件的規格、數量、位置等。
3)應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其中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劑等;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混凝土設計強度,滿足施工和使用要求;混凝土經泵送車運至建筑工地后,應當立即澆筑入模,澆筑時應注意防止混凝土分層離析?;炷翝仓斶B續進行,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合理地設置施工縫。
砌體結構質量控制是保證結構質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圖1為二結構砌體實體質量樣板。

圖1 二結構砌體實體質量樣板
砌體工程觀感質量要求如下:
1)二結構砌筑的施工方法應當采用“三一”砌筑的施工方法,即采用一鏟灰、一塊磚、一揉壓的砌筑方法。
2)砌筑墻面應當保持干凈整潔,砂漿砌筑的灰縫寬度宜為10 mm,墻面的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能低于80%。
3)在承重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合格之后,方可進行二結構砌筑工程。
4)構造柱應與圈梁連接,磚墻砌筑成馬牙槎,且馬牙槎從每層柱腳開始,先退后進。
5)管線采用開槽機開槽,墻面不得有斜槽,所有預留線盒尺寸應符合要求。
針對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質量影響因素的綜合研究表明,影響結構質量的因素眾多,控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結構質量需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采取不同的施工技術方案,從而合理、科學地進行施工,保證最終的工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