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漢文化,湖北武漢不得不提。這座以“漢”為名的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坐擁江湖,閱盡千帆,承襲了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荊楚文化”。
在武漢,將地方傳統文化復興與城市發展相融合的嘗試,用現代科技和審美藝術去展現中華文脈延續的努力,已經成為武漢弘揚文化傳統、發展文化產業的新時尚。
“以漢為名”:博物館奇遇夜
對文化的珍藏和堅守,當然首先要關注博物館。擁有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東周銅升鼎等“鎮館之寶”的湖北省博物館,被認為是湖北省的文化高地。
2020年11月4日晚,一場名為“此刻即未來·凝固時間的永恒”的“漢文化”主題展在湖北省博物館盛大開幕。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先生親臨現場,與到場眾多來自全國文化、藝術、商業界的大咖們共同見證這次特殊的盛會。
方勤院長在展會現場以“文化之名,共啟漢印”為主題分享了湖北省博物館承擔文化推廣使命的經驗。向游客介紹湖北省博物館是如何把館藏珍寶與“漢文化”的大理念結合,如何讓歷史走出故紙堆,更加真實化、可親近,最終沉淀為現代化城市的寶藏,譜寫城市文化的篇章。
這場展會以“漢印”為主題,以高科技光影技術糅合現代藝術表演為形式,采用聲光電手段,將抽象的“漢文化”精神內核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別出心裁地為公眾創造一種了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多媒體藝術形式被應用到許多參觀的細節,受邀體驗的游客驚喜地發現,在訪客簽到區,游客在留下自己的簽名后,簽名會化作流動的水波最終凝固成一個“印”字的標識;彰顯主題的“ 漢”“印”二字被解構出的橫豎撇捺每一筆在燈光的映射下都成為一件現代藝術品。
而近些年來在全球各地重大活動上大放異彩的3DMAP?PING樓體燈光秀形式也被應用到此次展會。湖北省博物館巨大的仿春秋時期楚國“章華宮”的主體建筑,在戶外三維投影技術的包裝下煥發出科技感與時尚感,給游客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整個博物館主體建筑也成為整場“漢文化”展中的一件巨大的藝術品。
在當晚的展會上,多位國內著名主持人以及藝術家還以現場朗讀或以畫外音朗誦的方式,為游客“口述歷史”。用“聲入人心”的方式引領游客從回溯文明到開啟文明再到百家文明直至摧殘文明,最后再落腳于此刻暨未來復興,以歷史照射現代,以文明發展詮釋城市變遷。
近些年來,這種宏大的沉浸式和交互式文化主題秀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將歷史、文化和藝術悄無聲息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以“無門檻”的方式讓公眾感受文化產品的魅力已成為一些文旅企業成熟的開發模式。
因漢而筑:文化運營實錄
這次“漢文化”主題展另一主角,是在武漢中央文化區為武漢帶來漢街、漢秀等“漢文化”主題文化、商業配套的武漢萬達。由它來共襄盛舉,可謂再合適不過。此次在活動中發布的“御湖漢印”住宅產品,將成為武漢中央文化區“漢文化”系列主題產品的“蓋印之作”。
關于多年來沉浸“漢文化”打造的歷程,萬達當然也有話說。萬達集團高級總裁助理、區域副總裁兼武漢城市公司總經理王戰峰先生用“偉大城市與偉大地標”來形容武漢中央文化區與武漢這座城市的關系。他希望武漢中央文化區的“蓋印之作”——“御湖漢印”能像湖北省博物館中珍藏的這些藝術瑰寶一樣,成為萬達留給武漢這座偉大城市的藝術藏品。
就像湖北省博物館是在努力為湖北、武漢保留封存漢文化歷史印記一樣,隨著武漢萬達城市公司副總經理陳思先生和與會領導、學者共同為活動啟幕,武漢中央文化區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武漢和湖北描繪未來的漢文化生活場景。
“為漢而生”:城市名片故事
這場“漢印”文化主題展,將現代化、可視化、高科技的復合元素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使之重新煥發生機,是主辦方萬達集團深耕多年的文創形式。
此前,萬達集團已耗時十年,以“現代版清明上河圖”為構想打造武漢中央文化區,目前已成功建設運營了全球頂級的漢秀劇場、中國唯一的七星級酒店、中國第一街漢街、全國萬達廣場旗艦店,以及華中地區最具規模的商務集群漢街總部國際、華中豪宅標桿御湖等諸多地標和品牌,累計接待游客數億人次。每年為武漢市貢獻近20億的稅收,新增近10萬就業。這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文化與經貿相融合的新地標,已然成為武漢對外形象展示的重要城市名片。
在活動現場,湖北省博物館的歷史館藏記憶與“御湖·漢印”的現代人居印記,形成了奇妙的碰撞。
無論是來自100萬年前、訴說人類進化史的鄖縣人化石,還是2000多年前的越王勾踐寶劍、國之重寶曾侯乙編鐘,都在表達著方勤館長所言“歷史的印記,一代一代人鐫刻,在時間和歲月中,又不斷清零抹平”的深刻歷史感。
在11月4日這一天有幸“與國寶同臺”的“御湖·漢印”,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其在文化運營、人居提升方面的野心:試圖在歷史的恢宏里,再創宏偉故事,努力在自己精心雕琢的領域做到與歷史同輝,成為未來的城市文化印記。▲
(樊巍)
環球時報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