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天行
美國總統大選5日繼續陷入膠著,臺灣民進黨當局的心情也跟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對于島內輿論來說,美國民主制度的弊端也令它們進行了反思。
“臺灣川粉”一度興奮
繼上周六緊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后,民進黨當局繼續打“平衡牌”。蔡英文5日在臉書稱,美國是臺灣重要盟友,大家對大選結果都很關心,她要說明三件事:一是臺灣將密切關注臺海局勢,確保股市匯市穩定交易;二是會在和美國政府、兩大政黨等保持密切往來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臺美關系;第三,選后美國參眾兩院席位雖有些變化,但對臺灣支持力道不減。臺“經濟部長”王美花稱,不管未來情勢如何,深化臺美經貿關系是不會變的。臺北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還在臉書發文稱,對臺灣最有利的做法就是持續與兩黨做好朋友,“以不分政黨的立場與美方交朋友只有利,沒有弊”。
雖然表面上似乎很淡然,但私底下綠營和“獨派”相當焦慮。據聯合新聞網5日報道,4日下午當特朗普在大部分搖擺州暫時領先時,“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隨即在臉書稱,“天佑臺灣,川普(特朗普)贏了”,不過幾個小時后拜登在威斯康星等搖擺州票數后來居上,游盈隆又寫道,“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一個災難,我們一起祈禱吧”。4日下午,“獨派”作家吳祥輝在臉書“恭喜川普總統當選連任,祝福美國,祝福臺灣”,“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劉仕杰則在拜登逐漸逆轉后稱,“川粉不要難過,起碼今天我們熟記了美國50個州的英文縮寫”。中時電子報也注意到,“臺灣川粉”4日一度相當興奮,綠營側翼粉絲專頁發了許多帖文表示祝賀,“焦糖哥哥”甚至說出“川普海外謝票首站不來臺灣說得過去嗎”這種話。殊不知選情一夜變色,“臺灣川粉”超級尷尬。不少網友嘲諷說,“還要美國總統來謝票?好大的官威啊”“臺派真把臺灣當美國的一州了”。高雄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廖達琪披露稱,蔡英文上任后與民主黨及拜登交情較淺,現在很擔心押錯寶,因此上周六那場“國安高層會議”相信也在尋找聯系拜登的窗口。
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繼續緊盯大陸動向。據中時電子報5日報道,解放軍軍機近期頻頻現身位于屏東與東沙群島之間的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島內恐慌。來自屏東的國民黨“立委”廖婉汝稱,聽聞當局正在調查陸配動向,警方也在調查當地防空避難所。她不清楚為何要如此,推測可能陸配真的會被要求回大陸去,“若此事為真,臺灣搞不好真的擔心會打仗”。
“美民主瀕臨崩潰”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美國大選也讓一向追捧美國民主的臺灣進行了反思。臺灣前“外交部長”楊進添5日稱,特朗普要以司法介入要求搖擺州停止開票,這將種下選后美國民眾對民主政治的疑慮與內部分裂的因子。前“中央社”董事長陳國祥撰文稱,這次總統大選充分暴露美國民主制度存有缺陷、運作紊亂、選風低劣,甚至潛藏政治糾紛的重大風險。文章說,這是一場昂貴、脫序且低質量的選舉,兩位主要候選人的花費據統計超過66億美元,主要捐款者是大企業和富豪,顯見美國聯邦政府將越來越受制于財閥,“這樣的體制運行如何能體現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與此同時這次美國大選幾乎是把負面選舉推到極致,從辯論會到各種造勢大會、媒體專訪、競選廣告,幾乎清一色是人身攻擊,抹殺政見辯論的空間,也把選舉格調拉到臭不可聞的地步。
“社會極度撕裂,美民主瀕臨崩潰”,《中國時報》5日以此為題稱,從投票前夕到選情之夜,白宮與全美各地彌漫肅殺氛圍,零星打斗四起。選舉人團制度間接導致大選結果遲遲無法出爐,再度遭到詬病。文章提到美國《紐約時報》曾表示,20年前布什打敗戈爾,4年前特朗普勝希拉里,贏家都是靠選舉人團票入主白宮,“普選票較高者多次敗北,顯示美國民主代表性不足”。《聯合報》稱,遙想當年將Ameri?ca翻譯成“美國”的人,對這個國度抱著多么美好的想象,但在經歷4日激烈卻還沒有最終結果的大選后,“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美國已不再美,特別是其引以為傲的民主制度”。該報5日發表的社論直言,這場選舉暴露了美國大選制度的兩大缺陷:其一,美國選舉人團制度“贏者全拿”的設計,常使獲得較少選民票的候選人勝出;其二,選民積極提前投票,其意向反被執政者技術性集體忽略,“這已形同作弊”。資深媒體人李艷秋5日還在臉書寫下關于美國大選的10個感悟,其中一點是“美國選舉栽贓抹黑奧步(花招),臺灣技術輸出成功”。網友直呼,嘲諷得“幽默又到位”。
島內希望美國不再打“臺灣牌”
對于選后的臺美關系以及兩岸關系,島內也充滿憂慮。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5日稱,希望美國不要再打“臺灣牌”,不要把臺灣當成進攻大陸的基地。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稱,大選之后美國因素會安定下來,但臺海“準戰爭狀態”還沒有結束,需要觀察大陸會不會、何時會懲罰臺灣。他說,如果特朗普連任,臺灣立即的危機是什么時候被犧牲,但拜登當選也未必對臺灣就好。前“立委”蔡正元稱,綠營為了幫特朗普助選,拉攏瘦肉精豬肉州的選票,現在看來“臺灣人瘦肉精都白吃了!”多名島內工商界領袖呼吁,“臺灣可以親美,但不能仇中”。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系學系榮譽教授陳一新則認為,不管誰入主白宮,臺灣都不必緊張。他說,特朗普連任會緩解與大陸的關系,因此兩岸將不會像現在這樣緊繃;拜登在兩岸之間采取比較平衡的政策,似乎對臺灣不利,但若美國和大陸關系改善,大陸忙于應對新的中美關系,自然會減少軍機及軍艦繞臺、軍演次數,“對臺灣人民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中國時報》5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蔡英文當局與特朗普政府的互動相當密切,讓外界認為是單邊押寶,因此如果特朗普落選,恐怕會對未來臺美關系造成很大影響。但即使他連任,恐怕在兩岸之間也會尋找更有利于美國的機會,“是否仍以‘臺灣牌作為籌碼抗中,使美中之間貿易付出巨大成本,將是很大的問號”。▲
環球時報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