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的憂郁(上)

2020-11-06 08:10:29楊煉
上海文學 2020年11期
關鍵詞:現實歷史

讓這片默默無言的石頭

為我的出生作證

讓這支歌

響起

動蕩的霧中

尋找我的眼睛

在灰色的陽光碎裂的地方

拱門、石柱投下陰影

投下比燒焦的土地更加黑暗的記憶

仿佛垂死的掙扎被固定

手臂痙攣地伸向天空

仿佛最后一次

給歲月留下遺言

這遺言

變成對我誕生的詛咒

——楊煉《自白,給一座廢墟》,1980

一、“流亡”一詞,屈原詩首創

“流亡”一詞,首見于屈原詩。屈原詩之前,迄今未有發現“流”“亡”二字連用者。但自從創造此詞,屈原詩中便多次使用①:

“寧溘死以流亡兮”《離騷》

“遵江夏以流亡兮”《哀郢》

“寧溘死以流亡兮”《悲回風》

“寧溘死以流亡兮”《惜往日》

一個二千三百年前出現的詞匯,至今仍令我們耳熟能詳,且存在于常用辭典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它具有貫穿時空的超強能量,直抵、緊握住了人類命運之根,并一再被后來經驗所印證。

“流亡”概念的重要性,并不僅限于中國歷朝歷代詩歌史上那一長串哀傷而璀璨的名字,它也是整個人類最基本的經驗之一。從《荷馬史詩》中奧德修斯的漂泊,到《圣經》里以色列人的《出埃及記》,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客死黑海而留下杰作《變形記》,但丁出亡佛羅倫薩才創作《神曲》,直到寫《尤利西斯》的詹姆斯·喬伊斯說:“誰沒品嘗過流亡的滋味,就讀不懂我的作品”,法國小說家加繆說“旅行是一門學問,領我們返回自己”,納博科夫、米洛什、布羅茨基……斑斑足跡上,是一整部人類文明史。

一個如此重要而根本的概念,很難想像,在屈原詩之前,竟全無來源和出處!可細思之,也不是不可能。早于屈原詩兩百余年的《詩經》里,呈現的是春秋時期相對小國寡民的生存景象,戰國時期以烽火戰亂為背景的大規模人才、思想交流,還未出現。更晚些,雖然戰國時不少文人風塵仆仆奔波于路上,但那種跨國兜售知識產權的興奮努力,也與屈原詩中慘痛的“流亡”之嘆,判然有別。終于,找不到其他說法,我就只能承認,“流亡”一詞的原創版權,歸屈原詩所有。

屈原詩—靈均詩以獨一無二的偉大原創力,發明了“流亡”一詞。

這個無中生有的原創,是多么驚天地、泣鬼神。“流亡”慨嘆所到之處,在屈原詩中,應聲打開一個悲天憫人的創世紀,《離騷》給出的“流亡”語境是: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再深究一下“流亡”觀念之源頭,我不得不說,并非只靠出走的經歷,就一定能擁有創造出流亡作品的自覺。先秦諸子百家中,如此明確高張內心與外在流亡、擁抱慘痛而九死不悔者,唯屈原詩絕無僅有。那么,它有可能是外來詞嗎?但,哪個外來?從何處外來?是楚國之外?列國之外?抑或“中國”之外?乃至漢字(方塊字)之外?這個推測,又一次查無實據。很可惜,我們不能為屈原詩虛構出一個當代版的中外交流。

這里,我想插入一段題外話,反證發明“流亡”一詞,需要何其豐沛的精神偉力。

我向大家鼎力推薦《和制漢語一覽表》,感謝互聯網時代,此表隨手可搜。

這是因為要寫“流亡”,而意外得到的大收獲。一言以蔽之,不知《和制漢語》者,請免談現代中國思想。

簡言之,“和制漢語”,就是日本人用漢字寫下的西方進口詞匯。敬請大家平心靜氣,把此表通讀一遍。

我相信,你們將和我一樣赫然發現:這里幾乎囊括了我們使用的所有現代概念。從日常用語,到各種專業,再到文學藝術,一切領域、一切層次,我們嘴上所說、腦中所想、手上所用的現代詞匯,幾乎皆為日本人所創。

這是一次對古漢語的大解放,一個真正、全面的“創造性+開放性”,一種我們自己囿于漢字的傳統慣性,絕難獲得的自由!無數例子令人拍案叫絕(誰想到給“時”加上“間”,忽然就有了能用單位測度的“時間”?或者運輸的“運”,與動作的“動”沒來由的相撞,就合成了我們至今掙不脫的“運動”?)。

相對“和制漢語”,反觀我們自己所為,則難免羞慚:我們輕易抄襲了這些現成詞匯,卻滿足于一知半解、望文生義。舶來捷徑,快則快矣,可造成的思想夾生,成了整個現代中國文化困境之源!20世紀中國歷史,就是一部不停出錯——試錯的歷史。原創力貧弱已堪可憐,不探究贗品淺陋,反張揚虛假為榮,才更可悲!于是,從文化到現實,徒有現代之名,而無現代之實。迄今為止,這致命的先天不足,對大部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而言,仍然不自知、無感覺,明明陷于失語,卻自欺欺人,開口“現代”,閉口“文學”,天天“意義”,年年“運動”,說著外語,卻恍如那些名目,都是吾國吾土原生草木。所謂中國“思想”,怎能不淪為一片空白?

我推薦國人細讀《和制漢語一覽表》,因為此中暗含中國問題的緣起與癥結。

這番插話,只為反襯屈原詩創造“流亡”概念的偉大。

一個詞、一個概念從無到有的原創,令一種存在從虛無中顯形。語言的全部意義在此。我甚至遐想,不知是誰,最早從屈原詩中,挑選出了“流亡”一詞,與英語的“Exile”對譯?我得承認,這個他(或她),能從浩如煙海的漢語詞匯中,追本溯源,回到屈原詩中,選出“流亡”一詞,賦予它全新的活力,一舉打通古今中外——那絕對是位大天才!

遙想二千三百年前,得多少凄風苦雨的黑夜,才孕育、打鑿出那個石破天驚的詞。而它,一經存在,就不僅成為經典,更一步踏入現代和當代。“流亡”,命名了一種人類根本處境。自那以來,它如滔滔大河,一路吸納著滄桑和杰作,貫穿數千載,從未過時。一個堪稱永恒的概念,成就了一道歷史文化之底色,也含括了可見的未來。它傲然并列于和制漢語那數百個從西方翻譯來的“現代詞”,毫不遜色,且更純粹鮮活。在我看來,靈均之力,媲美倉頡,堪稱神圣!

屈原詩開創的“流亡”母題,像一個圓心,層層漾開了中文文學傳統的同心圓。

二、“流亡”詞義探究

“流亡”一詞的詞義,究竟是什么?

據《說文》解:“流”:本意為水之流動,延伸為流失,流離,流放——離開;“亡”:本意為出走,延申為亡命,消亡,滅亡——死亡。那么,“流”與“亡”兩個字之間,是什么關系?

英語詞“Exile”(流亡),字面上從屬Ex部,意即出去,外面;含義上保留了“流亡”——出走的概念完整性。

而中文有所不同,“流”和“亡”,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字,各有完整而多重的詞(字)義。隨著對兩個字關系的不同理解,“流亡”內涵,也在豐富變化。依我之見,至少有以下三個層次的理解可能性:

1.流向死亡:如放逐之路。

2.流即死亡:如背井離鄉。

3.(最有意思)從死亡開始流動:一種絕處逢生,猶如詩歌本質的最佳寫照,古今中外詩歌史上那一系列杰作,可不恰恰這樣誕生?屈原、奧維德、杜甫、但丁……每個人都像在吟唱王維的句子:“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生存瀕臨絕境,詩歌方能升起。由是,哪首詩不是幸存之詩?誰不因詩歌而成幸存者?我自己也早在1985年,就寫下過“以死亡的形式誕生才真的誕生”(YI),不置之死地,何來“后快”?!

繼續深入“流亡”概念,這里也須分出層次:

首先,政治的狹義“流亡”:由現實的具體時空限定。我稱之為“小歷史層次”,某人因政治迫害被迫出走,其反抗意義局限于該時該地。屈原詩常遭膚淺解釋為“愛國詩”,就因為人們常想當然地把它附會于楚國政治。

其次,思想的廣義“流亡”:超越一時一地、在哲學上把握精神追求的本質。我稱之為“大歷史層次”,視整個歷史為人類的生存場景,面對厄運而不放棄追尋思想自由。這里,“流亡”的定義,已經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甚至自覺開拓。恰如聞一多先生指出的,屈原詩“神游”天地,即可看作這個轉化。②

最終,詩歌的美學“流亡”:以“知道”——參透命運之絕境為前提,回歸詩歌語言的創造。我稱之為“形而上的美學層次”,詩歌語言之構成,把反抗升華為創造,讓創造體現最高級的反抗。詩歌不僅描述人類命運,更敞開它,從不可能處開始,展示真能量。屈原詩最終完成于此——“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應該特別提到,中國之外諸文化,多以宗教關懷為人生歸宿,因而,何為家?何為原鄉?常與宗教相關,人被放逐的原始焦慮,亦源于此。最清晰的例子,如《圣經》中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

但屈原詩里的流亡,是思想、美學意義上的“大流亡”。它同樣涉及存在的本質意義,并痛陳失去原鄉的焦慮,但它不訴諸神本,而是在人本之內完成超越。它用突破時空局限的“大歷史”,充分拓展人生的領域,從而讓“詩”取代了“神”的超越層次,把“神之居”變為“人之居”,一切“天問”都還原成“人問”,所有焦慮催生出語言的創造。整個屈原詩,正是一場親歷歷史、超升成詩的“出走——靈游”。

屈原詩中的上天入地,被無數次說成是“浪漫主義”,但這與其說褒獎,其實是太大的貶低。偉大的詩人思想家對存在的突破性把握,被狹隘化成了小詩人的胡思亂想。由是,現實上局限于“愛國”,文學上僅僅是“浪漫”,哲學層次付諸闕如,更遑論超出流行文論視野的其他層次了,我說屈原詩忍受了兩千余年的孤獨,而且還得繼續忍受下去,難道過分嗎?

回到作品,謹以《離騷》為例,在我眼里,這首詩與“浪漫”扯不上任何關系,倒該看成一首大巫之詩,一個從“此在”出發,靈魂出竅式的“靈游”歷程,其間遍歷現實、歷史、神話——楚國“巫文化集體記憶”諸層次——終于外在“求女”不得,而返回自救乃至自美,最后回歸詩美原鄉。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全詩以自傳體啟始,本意為何?倘若稍知巫術通靈者,便會了解,巫師跳神之始,仍有清晰的自我意識,我是誰?“此在”哪里?須一一交代,“此在”越明確,進入幻覺“靈游”的超越感(出世感)越強,在幻覺狀態體驗的“大世界”越真。“我”與“一切我”之間,有限通無限,反差更合一,黃泉碧落,才都落到實處。所以,這個自傳體的開頭,讓《離騷》后續的靈游,顯得無比可信。

但進一步觀察,這個“自傳體”,又非普通的自傳體,它直接把敘事者的身世上推到三皇五帝時代,“帝高陽之苗裔”,迄今亦已不知幾千百歲!所以,這里的“具體”,并非一人一物之具體,而是一種“歷史親歷的具體”。敘事者雖然有名有姓,但他的自傳,卻直接含括了整個大歷史的內容,這給他即將進行的靈魂出竅之游,搭建起廣闊的舞臺,更提純出一種黃金質地,去打造那把悄悄遞到我們手中的鑰匙——自傳體的結穴之詞:“靈均”。

“靈”者,貫通、穿越神人鬼三界之精靈也,“均”者,遍布、遍歷天地古今內外也。“靈均”一字(注意:古人以“字”自我命名,是否正為提示“文本”意義?),已經納千古歷史于“我”、集天地精華于“詩”,有此開端,萬物的歸宿,又怎能不是一個“美”字?!

接下來,《離騷》中那位大巫漸入佳境,先冥想靜心,感覺“內美”(“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再坦然綻開,呈現外華(“又重之以修能”),更不避“黨人偷樂”,不怕為天地立言:“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應該注意,屈原詩中多次出現“靈修”一詞,僅《離騷》里,就有三次(“夫唯靈修之故也”;“傷靈修之數化”;“怨靈修之浩蕩兮”),對“靈修”的解釋,頗為繁多,但如不混為一談,而是同時關注“靈”與“修”這兩個字,則與凡俗之解(如妻子對丈夫的稱謂)相去甚遠。“靈”者,巫也、舞也;“修”者,修飾、裝飾,引申為修煉、修理,使之完美。對屈原詩中的“靈修”,與其我們不著邊際地瞎猜,還不如回到字面上,看那位大巫之“靈”,如何神游天下而“修”。他在“通靈”狀態中,遍歷無遠弗屆的現實,以“修”為正,為“修”而傷,因“修”而怨!可以說,他的漫漫求索,正是一條“靈修”之途。

《離騷》的分段,有太多說法,我在《屈原詩,隱沒的源頭》一文中,也提出了五段論③,但當我現在專注于“流亡”一詞,且將其視為一個中國詩歌傳統最重要的母題時,又必須收攏那些分段,從具體文本分析,轉為一個更高層次的思想把握。讓“流亡—靈游”,像一架射電望遠鏡,透視(靈視!)數千載之前人的心靈宇宙。這樣看,《離騷》的總線索,就該歸結為:從一個大自傳出發,遍歷現實、歷史、神話——楚國(甚至更廣領域)“巫文化集體記憶”諸層次——終于放棄外在尋求,退而自救,回歸詩美原鄉。

學者陳逸根先生,在他《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離騷〉之神游情節新探》

一文中④,以榮格心理分析為視角,很準確地指出了《離騷》中上天入地的“神游”,貫穿著一個頗有邏輯的完整過程,那就是“屈原透過積極幻想,深入到集體無意識中,對其中各種原型、原始意象進行了藝術性的加工創造,而建構了一個瑰麗繽紛的神話世界”。這里,“集體無意識”概念,尤為重要。屈原詩創作的年代,仍在巫文化主導意識的時代,尤其尚巫、尚鬼的楚國,何為魔幻?何為現實?它們是二者?那么在哪里分界?或根本如一,魔幻就是現實?陳逸根先生(想要)指出的,是一個創造屈原詩、又被屈原詩所創造的世界。我只想對此小作調整,或許屈原并非“透過積極幻想”,去“深入”去“創造”,他(如果有這個“他”!)根本就生活在那個超驗現實之中!作為一位靈巫大巫,他完全可以無視我們今天靠可憐的進化論區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完全不覺得人類難以企及鬼神境界,他是“靈”!他并非走神、出神而游,卻在巫術發功狀態中,一靈出竅,遍歷天下。“靈”“神”之別,在“靈”居于人體內,卻可以離開軀殼、悠游無數時空;“神”卻更多被先驗地與人分開,劃入人無力、無能進入的另一世界。這就是為什么,我堅持稱屈原詩為“靈游”,而不喜沿用“神游”俗語之故。

即便如此,陳逸根先生視《離騷》為一個完整世界(集體無意識)的看法,仍堪稱真知灼見。《離騷》靈游,活脫脫一次冥思、發功、跳神、領悟、書寫(卜辭—成文)的全過程。

我們看到,一個具體“人物”(靈均),在凝神靜思中,漸漸進入發巫狀態,并非不艱難地掙脫自己軀體(現實時空),進入當下與歷史雜糅的幻覺世界,開始在含括一切的“文化記憶”中漫游,論家所謂的三次“求女”(玉女、神女、下女)⑤及三次無功而返,恰與后來民間跳神、驅邪的經驗深為吻合,靈巫的努力,并非次次都能成功。人生如噩夢,噩夢浸透人生,想終極解脫,哪有那么容易?!求女——求外在之美——不得,才轉而求己,“寧溘死以流亡兮”,詩人大巫被其“內美”驅使出走,遍尋天地不遇后,又不得不重返一己之內,依托語言那個基于自身的客體,寫下這首卜辭般的命運之詩。這是場慘敗,又是一次完勝,世俗成就被拋棄,卻坐實了靈魂的歸宿。

我喜歡這個關于集體無意識——集體文化記憶的想法,因為只有如此,《離騷》里那現實、歷史、神話三重境界,才最終被納入一個整體結構。這個《離騷》世界,無時間之隔,無空間之分,無實體與幻覺之區別,甚至無生命和語言之界限,茫茫蕩蕩,萬古如一。詩人大巫所到之處,都是他的現實。

由是,“文化記憶”一詞,也變得不甚妥當,那根本應該叫做“文化現實”!一種特定文化中,以獨特方式存在的現實。在屈原詩里,就是那種打破線性時間/歷史觀,被我們今天稱為“魔幻”的全息現實。那次靈游,穿越的何止詩人所在的內心和外界,它一舉歸納了二千三百年來一切提問者、探求者的命運,因此能永葆鮮活。這樣看來,屈原詩和我們,誰更膚淺?

那么,“流亡”呢?

還記得嗎?“流亡”含義的第三解:從死亡開始流動?讀入《離騷》,也就讀入了所有屈原詩,那里的《天問》《九歌》《涉江》等等,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述這番非時空的歷史經歷,為什么?因為這里大歷史就是大現實。詩人親歷各個歷史階段(朝代),也把所有歷史階段變成了“他自己的歷史場景”——在整個浩蕩的時間長河中,他的親歷感無所不在。

我自己的自傳體長詩《敘事詩》,第二章內有一組《歷史哀歌》,其中七首詩,書寫了七個時間點上古今中外七個歷史人物,但最重要的點睛之筆,卻是每首詩標題上那個短句:“我的歷史場景”。這里,“我的”一詞,瞬間重寫、重構了整個歷史,把那句耳熟能詳的“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進一步定位成“所有歷史都是我的當代史”。是的,歷史語境,都是自己的處境。外在現實,從來是內在性格的一部分。個人親歷大歷史,就是親歷自己的記憶:一種深層次的人生。這“靈游”,在導向“靈修”,更深化為“思想和詩歌層次的流亡”——我們自己的文學自覺。

靈游的哲學內涵,是凸顯詩人之“在”。他漫游時空,并非僅僅虛渺的空想,而是切實地存在于、體驗到每個坐標點。這里兩個關鍵詞:一、大歷史;二、親歷。它們的交織,揭示出一種全息網絡式的存在狀態。一個“自我”,超越自己的一時一地,而深入整個歷史,讓所有時空點真切地存在于“我”。這里被突破的,遠遠不止肉體的局限,更是歷史階段的限定。所有朝代、所有國度,都是一種“場景”,被“我的——人的命運”所打通、占有。那些他/她,都活生生是我;而我,也鬼魂般地滲入他/她,以至于分不清每個念頭、每個聲音來自于誰?又或者,它們都來自“靈”,那個曾被叫做集體文化記憶,如今已再次被激活為現實的“靈”?

這條思想線索,可以引領我們漫游屈原詩的迷宮。

在《離騷》中,因“內美、修能”的內在催迫,與“恐美人之遲暮”的外在緊張,靈均—靈游之我必須出走,而后,他與“帝高陽之苗裔”遙相呼應,直接踏入“昔三后之純粹兮”的歷史長河,追隨“九天以為正”和“彭咸之遺則”,而與“黨人”“今之人”對比對抗,雖“長太息以掩涕”,但對自己的追求“雖九死其猶未悔”,直至石破天驚地捧出主題“寧溘死以流亡”。側身于諸多歷史人物間,靈均之“余”那“高冠、長佩”的形象,無比鮮明,永遠在場。一條漫漫長途,不停“反顧、往觀”著,穿越現在、上古、傳說、神話,何曾過去?哪能過去?“過去”,只是無數個現在,到處的現實中到處有“余”,一個始終共時的存在,一種萬變如一的出場。

這個“出場”,就是穿透時間的感同身受。“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查”,遠古善惡,至今分明;“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晚近史實,仍為佳例。一切,都殊途同歸:“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個“上下”,含括古今,匯合人神,上下都在同一條路上。由是,“歷史的憂郁”主題,已隱然可見。在靈游至神話原型時點明“求索”,亦含了精神原型的深意。可惜神話盡頭,仍是“何離心之可同兮”,而終于逼出“吾將遠逝以自疏”,這絕望后的自我放逐,又是一種終點上的化被動為主動。

親歷了大歷史——到處的現實——之后,詩人“吾”徹悟到,“國無人莫我知”“莫足與為美政”,于是,自沉的決絕,襯托出自救與自美的潔癖,詩歌一次性抵達“彭咸之所居”時,形而上的真正流亡開始了。

我在《屈原詩,隱沒的源頭》中強調過,中文詩歌有兩個傳統:抒情詩的傳統和“思想之詩”的傳統。能否把親歷感置入大歷史語境——建立“我的歷史場景”,是區分這兩個傳統的分界線。更具體些,抒情詩的傳統自《詩經》始,其特征為本土場景、一時一地的現實、單層次抒情、較輕淺的憂郁,全部是短小的詩歌形式;“思想之詩”的傳統以屈原詩為唯一代表,其特征為:歷史場景、時空集成的“現實”、多層次反思、無比深沉的憂郁,每首不可替代的長詩形式。遺憾的是,先秦以后,政治、思想大一統確立,抒情詩傳統一支獨大,而“思想之詩”的傳統湮沒無聞,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劇。

屈原詩千古孤寂,但它在人類文學史上,卻不乏同道。《荷馬史詩》,直接給歐洲詩歌設定了歷史縱深。奧維德,從人生到文學簡直像一位屈原的小弟,流放黑海,卻留下輝耀古今的《變形記》。但丁也有一番靈游,他那貫穿地獄、凈界、天堂的凈化之旅,照亮了歐洲文藝復興之途。現代詩的“大師兄”⑥龐德,更是以浩瀚的《詩章》,打開線性時間的(虛構)“邏輯”,突破地理、歷史、語言、文化重重籓籬,從荷馬到孔子、從普羅旺斯民謠到“二戰”后的比薩戰俘集中營,摘取無數時間片段,大規模拼貼出一個空前(或許也絕后)的“我的歷史場景”,把共時的哲學內涵和人類根本命運,用最歷時的詩歌形象呈現到了極致。對此,我在In the Timeless Air⑦一文中還有討論。

正由于親歷與大歷史之互相滲透,才產生了我從屈原詩引申出的痛切感受:歷史的憂郁。

當代中文文學,繞不開歷史這個深沉話題。從“文革”結束起,我們的創作,就始終浸透了歷史的滄桑和血淚。“憂患”一詞,更時時掛在詩人嘴邊,但在我看來,憂郁不同于憂患,所謂“內憂外患”,已說得清楚。憂郁者,內憂之郁結也,此言主要描摹內心感受,同時影射人生困境。憂患的原因,偏于外向:大難將至,擔心恐懼,于是奔走呼號,不得不提高音量,以警醒世人,它經常是一種政治層面的具體表達。而憂郁,則主要是內向的心理活動,它敏感、細微、郁結,陰暗而莫名,于是常訴諸耳語、自語乃至沉默,這種美學層面的無言,只能交給內心去細細品味和感受。

明確一下那區分,則是:憂患已知,憂郁莫名;憂患現實,憂郁詩歌;憂患呼號,憂郁沉思;憂患有為,憂郁無為。

其間沒有積極、消極之別,但有深刻、淺薄之差。屈原詩之流亡——靈游,是極盡全力的“憂郁詩寫”!

這里,“歷史的憂郁”,也可以分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現實/政治黑暗的絕望之痛:《天問》之叩天訶地、《離騷》之“阽余身而危死兮”是也。

第二層次,哲學/宗教認知的迷惘之痛:“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天命反側,何罰何佑?……伏匿穴處,爰何云?”是也。

第三層次,詩歌/美的自覺之痛:“已矣哉”、“道思作頌,聊以自救兮”、“從彭咸之所居”是也。

屈原詩,因其飽含歷史的憂郁,兩千多年之后仍令人動容。它不屑逃避,而在返回;拒絕取巧,寧肯殉難——詩歌的不死之軀,堅守在厄運最深處,定義“人”之本義。

我曾很欣賞已故詩歌批評家陳超的“歷史想像力”之說,但細思之,還是覺得“歷史的憂郁”更到位。因為如前所述,“憂郁”累積于內,大歷史中的親歷感,不止于對別人的想像,更是一種“成為”。每個他/她都是“我”、內在于“我”,他們構成了我的存在本身,也正是我的隱痛。“歷史想像力”,仍稍嫌由此及彼,而“歷史的憂郁”,全然是向內開拓。這不是超現實,而是實實在在的“深現實”。向自己這個“形而下”挖進去,一直挖到、挖通所有人的命運那個形而上。屈原詩的“大流亡”母題,歸根結底,是一個人用內心流亡,囊括整個歷史。

由是,誰不是三閭大夫?誰沒走在同一條流亡之路上?浩浩汨羅江,有多少滴水?或其實整個是一大滴?屈原詩的清濁,無間隔地注入所有水滴。屈原詩就是我們自己。

汨羅江這條“大流亡”的血脈,讓屈原詩的鮮紅晶瑩,永遠展現在我們眼前,它流淌,卻不流走,只流進——我們的詩歌的質量。

歷史無邊,憂郁無盡。這親歷之“親”,好深啊!

“路漫漫”,一個人囊括千古,真可謂力道萬鈞。

(作者單位:汕頭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① 此處羅列屈原詩中出現的“流亡”一詞,但因為屈原詩的篇目,至今仍有爭議,故其使用“流亡”的次數,亦有不同。“多次”,即約略而言。

② 見聞一多《屈原問題》。

③ 楊煉:《屈原詩,隱沒的源頭》,載《上海文學》雜志2020年第7至第10期。

④⑤ 陳逸根:《神話創造與心理治療——〈離騷〉之神游情節新探》。

⑥ 余光中:《英美現代詩選》。

⑦ 楊煉:文章In the Timeless Air。

猜你喜歡
現實歷史
關于戀愛的殘酷現實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歷史上的4月
“刷臉取錢”將成現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婷婷伊人久久|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欧美啪啪网| 免费国产福利| 亚洲综合专区|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本亚洲精品网站| 亚洲三级网站| 国产第四页|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99热精品久久| 在线观看的黄网|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91九色最新地址|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 久久成人免费|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67194亚洲无码|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va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国产第四页|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91福利免费视频|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日韩av无码DVD|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1娇喘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日韩中文欧美|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天天操天天噜|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久久精品视频一|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欧美亚洲欧美区| 成人欧美日韩|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