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天
李 ?賀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詩人有過類似的夢境,也許純然是詩人對于浪漫主義的一種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傳說,月里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陰云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仿佛是月里玉兔、蟾蜍在哭泣。“云樓半開壁斜白”——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云層裂開,幻化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云縫里穿出來,光芒射在云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如同屋墻受到月光斜射一樣。“玉輪軋露濕團光”——下雨以后,水汽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珠。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被打濕了。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里漫游天空所見的景象。
第四句則寫到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珮”是雕著鸞鳳的玉珮,這里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相遇了。
這四句, 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云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后又看到云層裂開,月色皎潔;最后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 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這兩句詩可能就是從仙女口中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里卻是指東海上的三座山。它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淺,淺于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自己到了月宮,回過頭來再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后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覺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點“煙塵”。“一泓”是說一汪水,這里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樣。
后面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仿佛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逝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李賀在這首詩里,通過夢游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恬淡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
古詩鑒賞
賦得暮雨送李曹
韋應物
楚江①微雨里,建業②暮鐘時。
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海門深不見,浦③樹遠含滋④。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⑤。
【注釋】
①楚江:指長江。②建業:今江蘇南京。③浦:近岸的水面。④含滋:濕潤,帶著水汽。滋,潤澤。⑤散絲:雨絲。
【思考練習】
1.下面對本詩的理解或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古詩常借助景物來抒發情感。本詩通過寫“雨”“江”“帆”“鳥”“樹”等景物,抒發了離別傷感之情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B.從景物狀態看,動與靜相結合。例如頷聯中帆來鳥去為動,但帆重猶不能進,鳥遲似不振翅,這又顯出相對的靜來。
C.從畫面設置看,帆行江上,鳥飛空中,背景空闊;海門深,浦樹遠,背景深遠。畫面富有立體感。
D.從全詩意境看,經過鋪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并與詩人的情懷交織起來,營造了一望無際、豁然開朗的意境。
E.從情感表達看,尾聯采用間接抒情的方式,把別淚和江面的雨絲交融在一起, 委婉地表達出了內心的憂傷。
2.請賞析頷聯中加點疊詞的表達效果。
課外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子猶曰:貧者,士之常也;儉者,人之性也。貧不得不儉,而儉者不必貧,故曰性也。然則儉不可乎?曰:吝不可耳。夫儉非即吝,而吝必托之于儉,儉而吝,則雖堆金積玉,與貧乞兒何異?
(選自《馮夢龍全書·貧儉部》)
【乙】鄭余慶,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眾皆驚。朝僚以故相望重,皆凌晨詣之。至日高,余慶方出。閑話移時,諸人皆囂然。余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諸人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逡巡,舁一盤出,醬醋亦極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飯一碗,蒸葫蘆一枚。相國餐美,諸人強進罷。
(選自《盧氏雜說》)
【思考練習】
1.下列句子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文中畫線句子相同的一項是( ? )。
A.余強飲三大白而別(《湖心亭看雪》)
B.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C.呼爾而與之(《魚我所欲也》)
D.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對》)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 ? ?會:適逢
B.眾皆驚 ? ? ? ? ? ? ? ? ? ?驚:對……感到奇怪
C.莫拗折項 ? ? ? ? ? ? ? ? ?莫:不要
D.諸人強進罷 ? ? ? ? ? ? ? ?進:進食
課外文言文閱讀一
優孟者,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啖①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②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③。請以人君禮葬之。”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楩、楓、豫章為題湊,發甲卒為穿壙,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為槨,銅歷為棺,赍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粳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
(選自《史記·滑稽列傳》)
【注釋】
①啖:喂養。②爭:諫諍。③薄:寒薄。
【思考練習】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衣以文繡 ? ? ? ( ? )
(2)齊趙陪位于前 ? ( ? )
2.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王驚而問其故。
(2)請以人君禮葬之。
課外文言文閱讀二
揚州郭貓兒,善①口技。庚申②中,余在揚州,一友挾貓兒同至寓。比③喚酒酣,郭起請奏薄技,于席右設圍屏,不置④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 燖⑤剝聲,歷歷不爽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⑥然一聲,四座俱寂。
(選自《虞初續志·郭貓兒》)
【注釋】
①善:擅長,或善于做某事。②庚申: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③比:及,等到。④置:設置。⑤燖:用熱水給豬煺毛的聲音。⑥砉:擬聲詞,嘩的一聲,常用來形容破裂聲、折斷聲、開啟聲、高呼聲等。
【思考練習】
1.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解釋加點的詞語。
(1)一友挾貓兒同至寓 ? ( ? )
(2)郭起請奏薄技 ? ? ? ( ? )
(3)俄聞父呼其子曰 ? ? ( ? )
(4)歷歷不爽也 ? ? ? ? ( ? )
2.從文中我們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貓兒表演的口技主要內容是什么?
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