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忠
摘 要:作為自然資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資源在維持生態平衡以及推動國家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林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落后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的傳統,導致森林生產效益難以充分發揮,國家整體發展勢必受到一定影響。
關鍵詞:林業經營現狀;森林資源;管理理念實踐
一、林業產業資源經營問題的基本概述
(一)第一產業經營問題探析
現階段,在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新產業時代背景下,為積極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云南省在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同時,林業總產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雖然林業種植和培育工作較之以往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伴隨著當前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量也急劇增加,過度開采現象未能得到有效處理,長此以往對生態平衡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同時林業產業整體發展也受到了一定制約。
(二)第二產業經營問題分析
在當前多元化市場經濟環境中,林業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具有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及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作用,是目前國家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但與林業第一產業相比,林業在第二產業結構中缺乏主導產業,各項產業的發展始終處于較為平緩的狀態,長此以往在影響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率的同時,產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也勢必會受到一定影響。目前來看,在林業第二產業結構中,產業間缺乏有效關聯,產業整體發展也不明確、不清晰,第二產業結構下林業的產品無論是形狀還是性能大多彼此具有一致性,在降低產業市場競爭力的同時,產業整體發展也將會受到一定的阻礙。
(三)第三產業經營問題探討
在林業發展過程中,第三產業經營是否達到預期經營目標,對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影響,但縱觀當前林業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由于專業人員的缺失以及旅游產品的單一化,導致第三產業經營始終停滯不前,企業整體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根據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近年來國家對于農業發展的關注度在不斷提升,但對于林業產業而言,目前林業和草原局卻尚未建立完善的產業規章管理制度,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不健全,也導致林業第三產業的經營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國際整體發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當前林業第三產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作為重要的主產業,旅游產業效益的高低和發展質量的優劣,對林業第三產業整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但縱觀在當前林業第三產業發展過程中,受專業人員以及旅游合理性服務缺失的影響,旅游業的發展模式大多只是進行林業資源欣賞,在降低對游客吸引力的同時,第三產業的經濟效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四)管理經營體系有待完善,資源管理難度較高
在當前林業經營過程中,經營管理體系的完善度對于經營管理成效具有重要影響,但在當前林業發展過程中,基層產業機構的關注度始終集中于提高林業經濟效益,卻忽視了對經營管理體系的完善和優化,長此以往,在粗放式經營管理模式下林業分布的不科學、不合理、不平衡在降低林業產業貢獻率的同時,生產結構的單一化也極大地降低了林業相關產品優勢,林業整體發展也勢必受到一定阻礙。
二、現階段云南省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現狀的基本概述
就云南省而言,2016年森林覆蓋率達55.7%,林地面積達3.75億畝,居全國第二位。森林面積達2.99億畝,森林蓄積量為17.68億立方米,林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達1.48萬億元,居全國前列,云南省建成自然保護區300余萬公頃,約占全省國土面積的8.5%。而到2019年,云南省森林面積達到了2392.6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2.4%,森林蓄積量從2016年的17.68億立方米一下增加到20.2億立方米。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省濕地面積達61.4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40.5萬公頃,人工濕地20.9萬公頃。林下經營面積達6800萬畝,經濟林面積達6610萬畝,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產業突破150億元。林業總產值達2309億元,同比增長4%。與此同時,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林業資源保護管理工作質量與預期工作管理目標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差距,如濫砍濫伐、毀林開墾、擅自改變林地用途、毀林造林(經濟林)等現象以及森林火災的發生屢見不鮮,使森林生態受到了嚴重破壞。
三、生態理念下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利用途徑剖析
(一)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意義的宣傳力度,強化護林人員資源保護理念
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者作為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實踐者,其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高低,對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響。而對于基層林業單位而言,為從根本上改善當前資源保護工作現狀,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借助多種渠道,積極開展資源保護工作意義的宣傳,從而在強化管理人員自身資源保護理念的基礎上,為后期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實奠定良好基礎。
(二)不斷優化林業產業結構,落實好林業資源管理規劃
就目前來看,在今后的森林資源管理過程中,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也是導致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成效始終難以達到作業目標的重要原因。故此,為從根本上規避上述問題的再次發生,確保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達到預期作業目標,對林業產業結構不斷進行優化是極為必要的。具體而言就是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在進行林業資源保護和管理過程中,要大力推廣林業替補產業,從而有效解決林業產業單一結構問題;根據林業實際發展現狀,積極引進其他產業,建立生態文明產業基地,從而實現當地的多元化發展。
(三)摒棄傳統的生態治理理念,革新傳統的生態治理手段
在傳統經濟發展過程中,往往秉承著“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態治理理念,雖然短時間內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但長此以往周遭的生態環境被破壞,森林生態壓力不斷增加,給森林安全狀態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故此,為從根本上保證森林資源的穩步恢復和增長,應積極建立起森林生態安全長效預警機制,摒棄傳統的生態治理理念,革新傳統的生態治理手段。
(四)積極踐行“兩山論”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
在當前經濟飛躍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而目前來看,林業部門的主要工作重點是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培育。相關林業主管部門需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森林管護政策,秉承“生態為本,保護優先”的原則,在獲取生態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森林生態系統的修復和建設,從而在維護好森林生態效用的前提下,對當地的森林資源進行合理化開發,將區域內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后世子孫留下一筆豐厚的生態財富。
四、結 語
近年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在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嚴重破壞了周遭的生態環境,給國民經濟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提升森林生態安全水平,在林業和草原局改革及建設過程中,秉承著“生態為本,保護優先”的發展原則是極為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黃清華.對森林生態保護與林下資源開發利用的思考[J].花卉,2017,12(14):146-147.
[2]馮圓.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林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農家科技旬刊,2013,12(9):202-203.
(作者單位:云南省云龍縣五寶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