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 ?要:建筑行業發展至今,因為混凝土結構施工材料來源廣泛、造價成本低,施工方便,操作簡單,施工效率高等特點被大多數建筑采用。但是在實際的施工中,會因為材料、工人操作失誤、或者是未按照正確的施工工序進行操作而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產生影響。所以系統分析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個工序的施工要點,有效掌握施工的重要內容,有助于提升建筑行業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1 ?混凝土結構概況
建筑行業不斷發展,也受到科技的影響,社會對建筑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深入地了解土木工程建筑行業以及混凝土結構,并進行細致研究,才能對癥下藥,提升建筑質量,不斷滿足社會與人們的需求。
土木工程涵蓋了所有類型的建筑以及設施技術,包括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建筑設施,生活中最常見的是房屋、道路以及橋梁的建設。建筑物以實用為目的,因而在設計建筑物時,會參考人們的需要,又給人們以美的精神享受,這才是建筑物成功效果的實現。建筑物在建造過程中,最首要考慮的就是安全問題,堅固耐用才是建筑物存在和使用的前提。混凝土是一棟建筑物的主體材料構成,主要是砂、水等各種材料的混合,構成建筑物墻體,是建筑物最重要的材料。混凝土是混合材料,形成粘稠狀的膠狀材料,是現今階段建筑行業應用最廣泛、最常見的材料。當然,當下社會土木工程行業發展迅速,混凝土材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出現了不同比例的混凝土以及摻有各種添加劑的專用混凝土,因此,在選用時要依據工程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一般最常見的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素混凝土結構等。
2 ?當前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土木工程結構中應用混凝土的結構的施工環節較多,其在整個工程中的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結構施工涉及內容十分繁雜,既包括前期的土質勘測與施工方案設計,也需要結合工程的具體施工要求制定后期的養護方案,并規范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的操作。但也正是由于其涉及內容過于繁雜,使得其在實際的結構施工過程中極其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產生的問題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是施工材料。混凝土結構施工所應用的材料主要為泥漿、砂石以及水泥等,其對于行前期的性能檢驗十分重要。若沒有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性能測驗,一旦有部分施工材料不符合施工要求,在流入到施工現場后將使整體混凝土結構產生較多的安全隱患,從而嚴重影響后期工作的順利推進。第二是混凝土的自身性能。自縮現象在混凝土的應用中較為常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其本身的水分流失性質有關。隨著水分的不斷流失其脆性也會逐漸提升,從而增大裂縫的產生風險。第三是混凝土溫度變化。混凝土受到周圍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短時間內溫度的劇烈變化,都會影響其體積變化過程,繼而產生應力。一旦應力超過臨界值,混凝土結構的抗拉強度就會發生變化,這也是在收縮環節造成結構裂縫的主要原因。第四是結構施工操作。由于混凝土結構施工在當前多數建筑中依舊以人工為主,因此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一旦施工人員出現工作失誤或是施工人員本身不具備足夠的技術能力,在攪拌或是澆筑環節中就會出現較多質量問題,繼而影響整體的施工質量。第五是混凝土結構養護不當。若是沒有在混凝土結構施工完成后及時做好針對性的養護措施,不僅會產生裂縫,還會大大縮減結構的應用壽命,甚至影響其后期的結構支撐效果,導致出現極大的安全隱患。
3 ?施工技術
3.1 ?混凝土的配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過程中,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的工程結構,對混凝土結構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混凝土材料需要進行科學配制,并結合工程設計要求進行攪拌控制。正常情況下,可以選擇含堿量0.6%以下的水泥,并使用部分礦粉摻和料、低堿外加劑等配料,根據工程建設要求先開展混凝土試配,結合實際含堿量,選擇有效的外加劑、砂石、水比例進行混凝土配制,重點檢查混凝土堿集料反應情況,確保混凝土質量滿足使用要求。開展混凝土配置工作時,除了原材料的選取以外,合理應用攪拌技術,對于多數土木工程建筑建設期間的混凝土主要由商混基地提供,但實際施工中所使用的部分混凝土仍舊需要現場攪拌,攪拌過程中應保證選用的材料與商混基地的標準相同,確保現場攪拌混凝土滿足相應標準。混凝土攪拌前要先檢查機械設備,保證攪拌工序穩定、持續,現場管理人員應當加強管理,既要確保攪拌桶濕潤,還要避免其因受潮出現故障。攪拌過程中,要嚴格依照規定開展工作,攪拌完成后要及時檢查混凝土各類標準,若出現分層、離析的現象,要及時安排二次攪拌,確保滿足工程建設標準。
3.2 ?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配制完成后要使用相應設備、設施運輸到施工現場。現場施工人員要綜合多種因素確定混凝土運輸、泵送等項目要求,最終確保混凝土滿足工程建設要求。一般情況下,混凝土運輸前會模擬詳細的運輸流程,然后,對其中涉及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選擇最為適宜的運輸時間、線路等。在運輸過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混凝土運輸總量與使用總量的平衡,并關注中途可能存在的干擾因素,運輸到現場后,由現場人員進行管控。在混凝土進入施工現場后,要及時安排檢查,保證混凝土質量能夠滿足土木工程建筑使用要求。若現場檢查工作存在問題,必然會影響后續工程整體質量,甚至增加工程建設成本,拖延整體工程建設進度。
3.3 ?搗實技術
搗實環節是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前提。在澆筑施工前,工作人員需要以現場施工的實際環境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振搗器。在搗實過程中,先關工作人員需要把控振搗的力度,確保混凝土攪拌的均勻性。同時,搗實過程盡可能連續性一次完成,以免影響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此外,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注意搗實的方法,要從混凝土容器的底部、頂部以及中間部分進行攪拌,將振搗器全部沒入混凝土中,防止攪拌時有遺漏,盡量充分攪拌,保證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
3.4 ?養護技術
混凝土的養護技術是防止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等質量缺陷的重要手段,并且能夠有效延長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對于提高土木工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混凝土結構施工人員需要注重對混凝土的養護。首先,溫度與濕度對混凝土影響較大,因此,混凝土結構施工人員需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溫與保濕工作。混凝土的材料選擇、材料配比不同,其對于養護時間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需要進行14天以上的保溫保濕工作,其他類混凝土則需要7天的養護周期。因此,混凝土結構施工人員需要根據混凝土的成分,計劃保溫保濕周期,確保養護工作的有效性;其次,混凝土成型后,需要對鋼筋模板進行拆除,此時混凝土結構將置于陽光下,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將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因此,混凝土結構施工人員需要在受陽光直射的混凝土側放置防曬設施,如顏色較深的麻袋,以避免混凝土結構被破壞;最后,混凝土的濕度是保證其結構抗拉強度、應力均勻的重要因素。
4 ?結束語
目前混凝土結構在建筑工程中的廣泛應用使我們不得不加強重視,要強化混凝土結構的性能需要從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每一個環節做起,研究施工中的重難點并對其進行攻克或是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關注對提高建設工程的工程質量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劉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190~191+193.
[2] 鄧磊,趙健.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9(26):56~57.
[3] 蔣雪峰.淺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點[J].全面腐蝕控制,2019(4):47~49.
[4] 鈕依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風,2019(8):99.
[5] 李玉飛.淺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J].門窗,2016(3):125~126.